南极摇蚊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min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两组的结果发现,在中间温度过度了一会儿的那组摇蚊受到的损伤较小,而且恢复期的新陈代谢速率更高,说明快速冷驯化真的有效!

大招二:特殊基因组


  南极摇蚊在极地生存的重要秘籍就是它们拥有特殊的基因。南极摇蚊的基因组中一个关键就是调控热激蛋白的基因片段,这可能就是它适应严酷环境的关键秘诀。
  热激蛋白有帮助蛋白质进行跨膜运输、维持蛋白质正常折叠状态等作用。遇到极端温度时,热激蛋白就像一块盾牌,能防止其他蛋白质失活,并因此提高生命体对极端温度的耐受能力。
  绝大多数动物只会在突遭高温或者低温刺激时,才会生成热激蛋白来保护自己。而南极摇蚊特殊的基因组能够持续激活热激蛋白的表达,让它整个虫生都不怕冻手冻脚!

大招三:摇蚊妈妈有办法


  南极摇蚊的繁殖行为也和其他昆虫不同。雌性南极摇蚊在产卵时会给它的卵宝宝们裹上一层厚厚的胶状物质。
  研究证明,胶状物质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包括各类必需氨基酸、磷酸盐以及糖类物质,能起到超过常规食物的促进生长发育的效果。相关实验也证明了胶状物质能够充当缓冲保护层,帮助南极摇蚊幼虫抵挡脱水和低温的危害。
  对于摇蚊宝宝来说,这层胶状物质既是营养丰富的生长补剂,又是一个拥有超强防御buff的保护层,是宝宝们在严寒南极生存下去的关键之一。

大招四:抗冻从卵抓起


  此外,雌性南极摇蚊还会精心选择产卵地址。南极大陆天寒地冻,哪里比较暖和呢?答案就是冰层土壤中。当陆地上刮着刺骨寒风、平均温度低到负20摄氏度时,冰层土壤中的温度却能保持在0度左右,而且可以躲避大风,这里便是南极摇蚊宝宝们生长的地方。
  土层中虽然没有刺骨寒风,温度也不至于低到零下负几十度,但还是冷呀。为了获得更多热量,南极摇蚊幼虫的体色发生了特殊的变化。
  摇蚊科幼虫多呈现血红色,但南极摇蚊不一样,体色近乎黑紫色。这是因为深色可以吸收更多可见光,帮助南极摇蚊幼虫获得更多热量。

大招五:吃草


  南极摇蚊幼虫要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便是营养来源。地处南极圈边缘的南设得兰群岛又冷又贫瘠,地面上没有什么植物。但幸运的是,这里冰层中存活着一些名为Prasiola crispa的藻类,成了南极摇蚊幼虫的食物。
  这些藻类植物能够生长,靠的是海豹粪便和企鹅粪便的滋养。别嫌臭,这可是昆虫学家们的关键信息:一线采集人员透露,要想找到南极摇蚊宝宝,就得找屎多的地儿挖去。
  通过对南极摇蚊的研究,科学家们对昆虫耐寒性机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推动农业昆虫的越冬防治工作。同时,南极摇蚊也为医学进步提供了新思路。医学上,器官移植过程中仍有人体组织保存时间短和活性低的大难题,南极摇蚊的生理特性说不定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编辑/任伟)
其他文献
深夜,一家中药铺传出动静:“咚——咚——”  柴胡揉揉朦胧睡眼,从药屉中冒出头来,对正“咚咚”响着的铜杵臼说:“杵臼爷爷,三更半夜的,您这是……”  铜杵臼是镇店之宝,据说它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杵臼颇受中草药们的敬重。  “杵臼爷爷,啥事?”好脾气的甘草也探出身子来。  见大家都醒了,杵臼说道:“孩子们,打起精神来,马上就要上战场了,你们要帮助人们击退一种可恶的病毒!”“啥病毒
5月27日,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师范大学承办,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分中心、FAST天文大数据科普教育基地、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协办的“2021数博会‘天演·创变·启新——天文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  论坛主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講话精神,发挥好FAST作为国家重大科技
肾是人体“净化器”,肾好,一切都好。  然而,如今“肾不好”的情况较为普遍,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达10.8%,据估算,我国约有1.3亿慢性肾脏病患者,其中千分之一的患者会发展至终末期,目前全国范围内约有130万尿毒症患者。想要对肾好,应该怎么做?  喝多点水或酒就跑厕所,容易被看作“肾不好”,这是真的吗? 国际著名肾脏病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教授在既往的名医大讲堂上就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化、目标攻击精准化、作战体系信息化、武器装备网络化。冷战结束后,在多极世界的国际环境下,战争形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兵种联合作战、网络中心战、网电一体战等新的作战模式正在改变和取代传统的作战模式。这些新的作战模式对参战的力量进行系统的集成,使它们达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发挥更大的效能,从而取得更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压力性脱发屡见不鲜,80、90后更是成为脱发主力军(数据来源:《2020脱发治疗白皮书》)。“我秃了,你秃了吗”逐渐成为90后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慢性应激,如压力与脱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头到底是怎么秃的?压力如何影响毛发的生长?压力在这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近日,《自然》杂志一项研究显示压力会影响毛发的生长,不仅如此,科学家还发现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