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和核型分析

来源 :分子植物育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蜀葵\'春庆\'(Althaea rosea\'Spring Celebrities\' )为材料,从预处理试剂、固定时间、解离试剂和时间四个角度,优化常规染色体制片技术,获得了一套蜀葵染色体制片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核型分析,获得完整核型指标.根据研究结果,使用冰水混合物预处理24 h,卡诺氏液固定处理24 h,接着1 mol/L HC1解离处理90 min后,用卡宝品红染色5 min,在100×油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结构完整、分散清晰的蜀葵染色体制片.蜀葵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K(2n)=38=22m+ 12sm+4s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91%,核型分类属于2B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8=8L+8M2+12M1+10S.这些核型指标为研究蜀葵的进化和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其他文献
从林下参叶片中分离获得45株内生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1株对腐皮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FS17,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FS17的发酵液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率在46.83%~93.25%之间.菌株FS17发酵液处理人参根后,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与多菌灵的防效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菌株FS17具有广谱抑菌性,可用于人参根腐病的生物防治.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寒地稻作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寒地水稻育种亲本选育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50对SSR引物对192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217个等位位点,等位位点数目平均值为4.34,供试的SSR标记中被检测到的等位位点数目变幅在2~10个之间;各位点检测到的主要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568 7,变幅在0.229 1~0.986 8之间;位点间基因多样性平均值为0.532 1,变幅为0.026 1~0.849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对濒危、珍惜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重要措施.为了查清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并对濒危资源进行抢救性收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种子站于2017-2020年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收集工作.通过对6个乡(镇)的12个村进行系统调查与鉴定,共收集到水稻、杨梅、白菜等56类作物120份种质资源.调查发现,多数种质资源在当地只有零星种植,多分布在偏远、交通不便、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城乡地带也有少量优异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存在明显的消长,遗传
云南墨江紫米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墨江紫米长期生产主要依靠地方品种\'癸能紫米\',其植株偏高、易倒伏.结合当地紫米发展需求,育成了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紫糯米新品种\'滇香紫1号\',但其稻米矢车菊色素含量和香气物质成分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滇香紫1号\'稻米的矢车菊色素含量和香味物质成分,结果表明其矢车菊素含量为65.24 μg/g,携带香味基因badh2,鉴定出挥发性物质成分46种,其中戊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十一醛、1-辛烯-3-醇和2-戊基-呋喃8种稻米香
为了建立稳定、高效的苋菜原生质体制备和瞬时转化体系,本研究以栽培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品种\'京苋三号\'无菌组培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反复试验确立了苋菜原生质体分离制备和瞬时转化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一个苋菜甜菜红素合成调控相关的MYB转录因子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 表明,以1.0%纤维素酶+0.25%离析酶组合,酶解3~4 h,能得到活力较高的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可直接用于植物蛋白亚细胞定位等实验;苋菜甜菜红素合成调控相关的MYB转录因子定位在细胞核中.苋菜原生质体制备和瞬
\'宝油150\'是以化学杀雄不育系LB2822为母本,YD41R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早熟高油分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有利于克服两系法制种中拔除可育株较多及三系法制种存在微粉的影响.该品种在贵州平均产量176.38 kg/667 m2,平均产油量76.81 kg/667 m2,分别较对照\'黔油早1号\'增产8.08%和14.06%,平均生育期204.20 d,株高为167.30 cm,单株有效角果数459.00个,分枝部位48.60 cm,主花序长62.40 cm,主花序有效角果数79.80个
剑麻是重要的国防和工业战略物资,准确和快速鉴别剑麻种质对于剑麻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82份剑麻种质资源中的rbcL和matK的DNA条形码编码区进行测序,分析了rbcL和matK的NJ聚类图、条形码序列多样性以及碱基替换概率.结果显示,rbcL序列GC含量为42.97%,matK序列GC含量为30.55%;matK DNA条形码差异位点数和位点变异率明显高于rbcL DNA;NJ聚类图显示,rbcL序列可将82个剑麻种质分为6个亚群,而matK序列可将82个剑麻种质分为8个亚群,群内每种剑麻种质与
从林下参叶片中分离内生细菌,以人参灰霉病菌为指示菌,筛选拮抗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表明,从林下参叶片中共分离得到56株内生细菌,其中菌株FS-1对人参灰霉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FS-1的发酵液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该菌株具有很好的固氮作用,且能够分泌吲哚-3-乙酸(IAA)和产生胞外蛋白酶,IAA产量为4.25 mg/L.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FS-1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
为全面了解\'百农207\'的生产特性和利用价值,利用国家区域试验数据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百农207\'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百农207\'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208.3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分别增产3.85%和5.28%,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超过90%的试点产量比对照\'周麦18\'增产,最高产量10 829kg/hm2;变异系数为9.3%和7.5%,均低于对照品种\'周麦18\';蛋白质(干
三系恢复系\'Q恢28\'与多个不育系配的组合先后16次通过多个稻区省级以上审定或引种.为分析组合的广适性是否与\'Q恢28\'有关,本研究通过分期播种、氮肥和多点试验,结合区试结果,分析了抽穗灌浆期温度对\'Q恢28\'及其杂交组合结实与品质影响,\'Q恢28\'及其杂交组合对不同肥力和生态适应性.结果 表明,它具有较强的抽穗期高低温适应性,结实率在5个恢复系中排第2,但差异不显著;\'Q恢28\'和\'蜀恢527\'及组合垩白变异系数(CV)相近,垩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