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银行业协会以成立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与签署行业三大公约、带领会员单位集体维权、启动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工作等一系列大动作,打破了以往的沉寂局面,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采访了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张君。
刘张君,现任中国银监会监管二部监管巡视员,协会专职副会长。曾任人总行政研室二处副处长,银行司储蓄处处长,银行二司银行监管处处长、二处处长、助理巡视员;2004年2月至今任银监会监管二部助理巡视员、监管巡视员,2004年12月起任协会专职副会长。出版金融类专著一部,合著、合编12部,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经济、金融类学术论文30余篇。2005年荣立二等功,并被CCTV经济频道、中国金融网、搜狐财经评为2005中国银行业年度人物。
《银行家》: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于2000年5月。但一段时间以来,与其他行业的协会组织相比较,特别是与同期我国银行业如火如荼的改革、重组与发展的局面相比较,银行业协会的作用似乎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刘张君:的确,正像刘明康主席今年年初视察协会时所批评的那样,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银行业协会缺乏活力,基本上处于“无人才、无内容、无方向”的“三无”状态。在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业协会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没有多少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和遵循。我们认为,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关注中外银行业发展趋势,主动走在前面,才能使工作富有成效。
协会工作的转折点出现在去年下半年。特别是今年年初,刘明康主席就协会的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协会今后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领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能。他的讲话可以说是对协会的定位与功能的全面的、新的诠释。
《银行家》:一般来说,行业协会组织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会员提供服务。而“引领”二字,似乎是给协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理解这一新定位和新要求?
刘张君:我的理解,这一定义的确是对协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依照国外的经验,行业协会在很多情况下比监管组织更有权威。比如一些银行业市场交易规则的制定,就是会员单位的负责人开会一讨论,马上就定了,监管机构是不过问这种事情的。行业内很多事情协会出面协调就可以。
对协会的这个新的定义是根据行业协会的职能、定位和功能在新形势下发展而来的。市场经济越发展,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目前,银行业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几年,商业银行改革迈出了一大步,农村信用社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银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市场功能得到优化和提升。但是,在今后和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化,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着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考验,行业总体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期。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业对外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年底过渡期结束,银行业市场竞争及有关规则将发生较大变化;二是银行业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呈现出大银行与中小银行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平衡;三是银行监管进入关键时期,尤其是风险监管任务艰巨;四是银行业经营模式转换进入关键时期,目前大银行普遍出现流动性过剩,银行业需要转变经营理念,实现科学发展,集约经营。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中国银行业迫切需要增强团结协作,共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积极探索合作与竞争的新模式,实现合作共赢。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在规范银行业市场交易行为、维护银行业市场秩序、维护银行业合法权益、提高银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等许多关系到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上,银行业协会将担负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银行家》:结合我国银行业现阶段的发展特点,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服务宗旨、服务功能以及定位方面有什么特色?
刘张君:银行业协会作为会员自己的组织,以促进会员银行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在促进会员银行健康发展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中国银行业协会应该以服务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为己任,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能,不断提高为会员单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在引领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中发挥历史赋予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是一个宗旨,八字职能。促进协会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是银行业协会的惟一宗旨;自律、维权、协调、服务是协会的基本职能,我个人的理解,这八字职能其实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服务,即为银行业健康发展服务。
协会的任务主要有四项: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护银行业的金融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根据这些宗旨、职能和任务,协会最终要实现监管机构负责人所说的六个定位,即,政策的建议者,市场的协调者,纠纷的仲裁者,信息的传播者,会员的服务者和专项工作的组织者。
《银行家》:对自身宗旨和职能的重新定位,的确使协会下一步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您说2005年是协会工作打基础的一年,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张君:围绕“如何引领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这一主线,协会2005年主要做了这么几件大事:
一是完善协会工作委员会的架构。第一是法律委员会,这是原有的一个委员会,目的是维护行业的、会员的合法权益,由中行牵头,担任主任行;第二是自律委员会,制定行业标准,防止恶性竞争,提高行业文明服务的水平,由工行担任主任行;第三是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这是2005年新成立的委员会,主要是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3万多家法人提供自律、维权服务;第四是即将成立的银行业资格认证委员会,开展银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工作。最近还准备筹备成立银团贷款专业工作委员会。
二是制定与签署三个公约。首先是《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对行业自律进行了基本规定,防止恶性竞争,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是《中国银行业维权公约》,呼吁国家有关法律制定和执法部门,创造一个有利于银行业发展的好的法律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好的金融生态。去年我们还牵头组织了一些银行进行了几次维权活动,维护了这些行的合法权益。这两个公约是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实现高度自律的最基本的公约。围绕维权公约协会还有一些具体的维权制度和措施,比如黑红名单制度,即《贷款诚信企业名单》和《逃废银行债务企业名单》,前者就是所谓的红名单,是指那些守信用的企业,各家银行表彰自己的优质客户;黑名单上是那些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机构和个人,以及提供虚假信息和评估报告的中介机构,主要是防止企业和个人提供虚假的信息,再就是防止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虚假信息、评估报告,帮助客户骗取银行信贷。采取这个办法,是为了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机构和个人,督促这些人遵守职业道德,推动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和建设诚信社会。
第三个公约是《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银行业向社会公众郑重承诺,银行不仅仅是企业,更重要的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通过提高文明服务,均衡追求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为更好地落实这三个公约,制定了公约实施细则以及两个办法。两个办法就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贷款诚信企业”评选管理办法》和《中国银行业协会“逃废银行债务客户名单”管理办法》。
《银行家》:2006年作为“上水平”的一年,协会工作将会有什么特点?
刘张君:2006年,协会将要做好行业诚信制度建设、行业自律和文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在诚信制度建设方面,今年,协会准备再制定三个公约。一是由中行牵头,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公约》,以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二是针对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资金、客户随人员流动而转移的现象,准备由中行牵头,制订《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流动公约》。三是针对银行间存在的无序竞争使银行合法权益受到伤害的问题,由建行牵头,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反不正当竞争公约》,规定市场交易准则,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在行业自律方面,针对银行业专项业务,准备制订几个行业标准。第一是“银行卡类业务行业收费标准”,建议银行卡类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实行下限管理,以至少能够弥补业务正常运行所产生的成本。近期,银行业业务中如年费收取、跨行查询手续费等问题成为业内外的讨论热点,尽快制定行业标准,规范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和减免费用行为,可以避免同业不公平竞争和恶性竞争造成的银行卡业务亏损经营。
第二是“电子银行业务收费标准”。目前电子银行汇划类业务的收费标准执行的是政府指导价,但由于电子银行的成本明显低于柜面手工操作成本,因此在价格上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因此,协会建议将价格策略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差别定价,引导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以降低银行成本和社会成本。
第三是“小额支付系统收费标准”。目前商业银行的跨行支付结算业务需要向人民银行的小额支付系统缴纳费用,该费用支出是银行经营成本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各行制定客户收费价格策略的主要依据。但各行现在还没有向客户收取费用的统一标准。因此,协会建议就向客户收取跨行支付业务的收费标准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计算出盈亏平衡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形成行业统一定价,规范跨行支付结算业务市场。
第四是代理类中间业务收费标准。此外,其他的收费问题诸如保险资产托管费率问题,QFII账户的收费问题等等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规范。
在文明服务方面,结合贯彻落实文明服务公约及其实施细则,整顿行风,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增强中小客户服务的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准备制订更具人性化的柜台服务标准。
《银行家》: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是国际银行业的通行做法,也是行业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您可否介绍一下此项工作的目的以及目前的进展情况?
刘张君:2000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校长访华时,曾向我国时任总理提出,现在世界上所有的成熟国家都有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只有中国还没有。自此以后的五年中,有关机构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其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从入门培训到继续教育,是各家行都在做的事情。根据监管机构领导的批示,协会已在去年成立了“从业资格认证项目课题组”,标志着认证工作的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完成了“从业资格认证工作制度研究报告”,草拟了“认证委员会工作规则”、“认证委员会组建方案”、“从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规定”等制度性文件,成立了风险管理类、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类两个从业资格标准工作小组。
中国银行业从业资格认证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普遍重视,得到了境内外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建立中国银行业从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目的是:建立银行从业标准和用人规范,确立银行从业人员从业的起点标准;为各家银行和客户提供鉴别从业者能力的标准;为银行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支持;规范银行有关业务从业人员素质标准,保障银行客户权益。协会将组建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管理机构,制定从业资格认证工作的制度性文件,确定目前先要推出的资格证书类别,并研究开发资格标准,制定考试科目并发布考试大纲,明确证书的发放和管理程序,并于年内实现首次试点考试及证书颁发工作。
责任编辑:高广春
刘张君,现任中国银监会监管二部监管巡视员,协会专职副会长。曾任人总行政研室二处副处长,银行司储蓄处处长,银行二司银行监管处处长、二处处长、助理巡视员;2004年2月至今任银监会监管二部助理巡视员、监管巡视员,2004年12月起任协会专职副会长。出版金融类专著一部,合著、合编12部,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经济、金融类学术论文30余篇。2005年荣立二等功,并被CCTV经济频道、中国金融网、搜狐财经评为2005中国银行业年度人物。
《银行家》: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于2000年5月。但一段时间以来,与其他行业的协会组织相比较,特别是与同期我国银行业如火如荼的改革、重组与发展的局面相比较,银行业协会的作用似乎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刘张君:的确,正像刘明康主席今年年初视察协会时所批评的那样,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银行业协会缺乏活力,基本上处于“无人才、无内容、无方向”的“三无”状态。在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业协会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没有多少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和遵循。我们认为,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关注中外银行业发展趋势,主动走在前面,才能使工作富有成效。
协会工作的转折点出现在去年下半年。特别是今年年初,刘明康主席就协会的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协会今后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领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能。他的讲话可以说是对协会的定位与功能的全面的、新的诠释。
《银行家》:一般来说,行业协会组织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会员提供服务。而“引领”二字,似乎是给协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理解这一新定位和新要求?
刘张君:我的理解,这一定义的确是对协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依照国外的经验,行业协会在很多情况下比监管组织更有权威。比如一些银行业市场交易规则的制定,就是会员单位的负责人开会一讨论,马上就定了,监管机构是不过问这种事情的。行业内很多事情协会出面协调就可以。
对协会的这个新的定义是根据行业协会的职能、定位和功能在新形势下发展而来的。市场经济越发展,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目前,银行业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几年,商业银行改革迈出了一大步,农村信用社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银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市场功能得到优化和提升。但是,在今后和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化,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着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考验,行业总体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期。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业对外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年底过渡期结束,银行业市场竞争及有关规则将发生较大变化;二是银行业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呈现出大银行与中小银行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平衡;三是银行监管进入关键时期,尤其是风险监管任务艰巨;四是银行业经营模式转换进入关键时期,目前大银行普遍出现流动性过剩,银行业需要转变经营理念,实现科学发展,集约经营。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中国银行业迫切需要增强团结协作,共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积极探索合作与竞争的新模式,实现合作共赢。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在规范银行业市场交易行为、维护银行业市场秩序、维护银行业合法权益、提高银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等许多关系到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上,银行业协会将担负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银行家》:结合我国银行业现阶段的发展特点,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服务宗旨、服务功能以及定位方面有什么特色?
刘张君:银行业协会作为会员自己的组织,以促进会员银行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在促进会员银行健康发展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中国银行业协会应该以服务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为己任,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能,不断提高为会员单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在引领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中发挥历史赋予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是一个宗旨,八字职能。促进协会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是银行业协会的惟一宗旨;自律、维权、协调、服务是协会的基本职能,我个人的理解,这八字职能其实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服务,即为银行业健康发展服务。
协会的任务主要有四项: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护银行业的金融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根据这些宗旨、职能和任务,协会最终要实现监管机构负责人所说的六个定位,即,政策的建议者,市场的协调者,纠纷的仲裁者,信息的传播者,会员的服务者和专项工作的组织者。
《银行家》:对自身宗旨和职能的重新定位,的确使协会下一步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您说2005年是协会工作打基础的一年,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张君:围绕“如何引领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这一主线,协会2005年主要做了这么几件大事:
一是完善协会工作委员会的架构。第一是法律委员会,这是原有的一个委员会,目的是维护行业的、会员的合法权益,由中行牵头,担任主任行;第二是自律委员会,制定行业标准,防止恶性竞争,提高行业文明服务的水平,由工行担任主任行;第三是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这是2005年新成立的委员会,主要是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3万多家法人提供自律、维权服务;第四是即将成立的银行业资格认证委员会,开展银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工作。最近还准备筹备成立银团贷款专业工作委员会。
二是制定与签署三个公约。首先是《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对行业自律进行了基本规定,防止恶性竞争,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是《中国银行业维权公约》,呼吁国家有关法律制定和执法部门,创造一个有利于银行业发展的好的法律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好的金融生态。去年我们还牵头组织了一些银行进行了几次维权活动,维护了这些行的合法权益。这两个公约是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实现高度自律的最基本的公约。围绕维权公约协会还有一些具体的维权制度和措施,比如黑红名单制度,即《贷款诚信企业名单》和《逃废银行债务企业名单》,前者就是所谓的红名单,是指那些守信用的企业,各家银行表彰自己的优质客户;黑名单上是那些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机构和个人,以及提供虚假信息和评估报告的中介机构,主要是防止企业和个人提供虚假的信息,再就是防止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虚假信息、评估报告,帮助客户骗取银行信贷。采取这个办法,是为了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机构和个人,督促这些人遵守职业道德,推动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和建设诚信社会。
第三个公约是《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银行业向社会公众郑重承诺,银行不仅仅是企业,更重要的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通过提高文明服务,均衡追求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为更好地落实这三个公约,制定了公约实施细则以及两个办法。两个办法就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贷款诚信企业”评选管理办法》和《中国银行业协会“逃废银行债务客户名单”管理办法》。
《银行家》:2006年作为“上水平”的一年,协会工作将会有什么特点?
刘张君:2006年,协会将要做好行业诚信制度建设、行业自律和文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在诚信制度建设方面,今年,协会准备再制定三个公约。一是由中行牵头,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公约》,以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二是针对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资金、客户随人员流动而转移的现象,准备由中行牵头,制订《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流动公约》。三是针对银行间存在的无序竞争使银行合法权益受到伤害的问题,由建行牵头,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反不正当竞争公约》,规定市场交易准则,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在行业自律方面,针对银行业专项业务,准备制订几个行业标准。第一是“银行卡类业务行业收费标准”,建议银行卡类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实行下限管理,以至少能够弥补业务正常运行所产生的成本。近期,银行业业务中如年费收取、跨行查询手续费等问题成为业内外的讨论热点,尽快制定行业标准,规范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和减免费用行为,可以避免同业不公平竞争和恶性竞争造成的银行卡业务亏损经营。
第二是“电子银行业务收费标准”。目前电子银行汇划类业务的收费标准执行的是政府指导价,但由于电子银行的成本明显低于柜面手工操作成本,因此在价格上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因此,协会建议将价格策略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差别定价,引导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以降低银行成本和社会成本。
第三是“小额支付系统收费标准”。目前商业银行的跨行支付结算业务需要向人民银行的小额支付系统缴纳费用,该费用支出是银行经营成本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各行制定客户收费价格策略的主要依据。但各行现在还没有向客户收取费用的统一标准。因此,协会建议就向客户收取跨行支付业务的收费标准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计算出盈亏平衡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形成行业统一定价,规范跨行支付结算业务市场。
第四是代理类中间业务收费标准。此外,其他的收费问题诸如保险资产托管费率问题,QFII账户的收费问题等等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规范。
在文明服务方面,结合贯彻落实文明服务公约及其实施细则,整顿行风,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增强中小客户服务的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准备制订更具人性化的柜台服务标准。
《银行家》: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是国际银行业的通行做法,也是行业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您可否介绍一下此项工作的目的以及目前的进展情况?
刘张君:2000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校长访华时,曾向我国时任总理提出,现在世界上所有的成熟国家都有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只有中国还没有。自此以后的五年中,有关机构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其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从入门培训到继续教育,是各家行都在做的事情。根据监管机构领导的批示,协会已在去年成立了“从业资格认证项目课题组”,标志着认证工作的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完成了“从业资格认证工作制度研究报告”,草拟了“认证委员会工作规则”、“认证委员会组建方案”、“从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规定”等制度性文件,成立了风险管理类、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类两个从业资格标准工作小组。
中国银行业从业资格认证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普遍重视,得到了境内外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建立中国银行业从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目的是:建立银行从业标准和用人规范,确立银行从业人员从业的起点标准;为各家银行和客户提供鉴别从业者能力的标准;为银行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支持;规范银行有关业务从业人员素质标准,保障银行客户权益。协会将组建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管理机构,制定从业资格认证工作的制度性文件,确定目前先要推出的资格证书类别,并研究开发资格标准,制定考试科目并发布考试大纲,明确证书的发放和管理程序,并于年内实现首次试点考试及证书颁发工作。
责任编辑:高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