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毛驴走新疆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y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香港出生长大,自爱上旅行之前,双脚都没有踏上过农地,只是在很偶尔的情况下,坐车经过时看见过新界农村,隔着车窗幻想一个农民是怎样过他的日子。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设计学院)毕业开始工作,但并不开心,于是我决定辞职开始旅行。我曾以一个过客的身份到过新疆2次,但2011年8月这次来新疆,才算是真正入疆吧!因为,这次是一个香港人与一头小黑驴一起旅行游历的故事。
  
   我的朋友他叫Pierre
  
  来到南疆大城库尔勒,住上这里唯一的青年旅馆,把大包放好之后,我走到前台,第一句就问大姐:在库尔勒有毛驴卖吗?大姐一脸疑惑,可能她以为自己听错了,便问:什么?毛驴?我点头示意,说自己想拉着一头毛驴去旅行,大姐听到之后几乎笑翻了,但仍告诉我,她会问一下老板。
  大姐在我面前打电话给她的老板,说有个香港人来这里要买一只驴去旅行,我从大姐手中接过话筒,老板姓李,我本以为他一定会说很多想要劝阻我的说话,比如驴走得慢,新疆这么大,这样走不动的,又或说你照顾不了一只驴,它饿死渴死了怎么办总之让人泄气的话,但他竟然很兴奋地问我,你是怎么想到这样旅行的?哪来的创意啊?最重要的是我们约好了在一星期一次的巴扎日(巴扎意谓集市)见面,他会叫上一位养过驴的亲戚一同前行,在畜牧市场帮我选购一只好驴。
  我记得那天是8月21日,这天很重要,因为我即将要买(其实我很讨厌这样说,谁会说自己买一个朋友,朋友哪能买回来)一只毛驴,一起并肩去旅行。
  周日的集市上,一个维族老乡邀请我们去他家选驴,老乡家放养着三只毛驴,我老远走来只看到三只瘦驴。李老板的亲戚走过去看其中一只毛驴,用手挤一下驴的下巴,毛驴就张嘴了,他看一看牙齿,知道毛驴是四岁,接着又走远一点观察毛驴,轻微地点着头好像挺满意的样子,然后对我们说,“这只毛驴四肢有力,精神活泼,就是瘦了一点,也可以了啊。”既然专家都说行,我就去问价钱,开始卖家开价2500,经过一番努力讲价后,2000元成交。
  从卖家手上接过缰绳,就表示这头驴的起居饮食也交托我负责,拉着毛驴的我显得有点不知所措,试问像我这样出生在大城市的人,有几个曾见过驴?我从没有养过比猫大的动物,甚至连大一点的狗都会让我生厌,没想到我现在却在养一头身型比我大的毛驴,幸好它还算听话,只要我拉着它走,它一定会跟着我屁股走。
  有一天,我住的旅馆里来了一对中法情侣,他们饶有兴趣地去探望我的毛驴,那法国人一见我的毛驴,劈头第一句就问它叫什么名字,我看着他红须绿眼的样子,不加思索地说出一个法文名,亦是我大脑里仅有的法语,我只会“Bonjour”和“Pierre”,总不能叫它Bonjour吧,所以我的毛驴从此有了一个洋气的名字,叫Pierre,它亦变成了他,他是我的同伴。
  
  Pierre,拜托注意卫生
  
   一开始想到与驴同行的时候,我构思的是毛驴驮载行李,而我拉着他行走旅行,但其实更有速度和效率的做法就是拉驴车,刚好李老板亲戚家有一台老驴车。在翻新驴车的时候,我发觉Pierre好像有点问题,不吃不喝坐在地上,有时会见他的头会搁在地上,双眼快要合上,好像不会再张开似的,这样的状况维持了接近一个下午,糟了!是不是那卖家把一只病驴卖给我呢?
  我心里浮现了这个最差的想法,所以立刻打电话找兽医,后来李老板的亲戚告诉我,Pierre应该是吃了别人喂的绿豆粥,肚子不舒服而已,那时候我在想,我在城里连Pierre的饮食都没有照顾好,之后在荒郊野外该怎么办?怎么办!
  我们正式出发当天是8月23号,在库尔勒城里驾驴车是一件尴尬事,首先路人投来的目光就已经很奇怪,特别是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所有过路行人的焦点都会集中在我们身上,总不能横冲直撞,驴车也是车,当然也要遵守交通规则。遇到街道保洁人员时就更尴尬,一方面是有法规定驴车不能进城,自己理亏在先自然尴尬,另一方面是我能控制车,但不能控制Pierre在什么时候方便,进城后我就不断祈祷,恳请Pierre不要在城里拉屎拉尿,弄脏街道破坏市容的话我会十分不好意思的。
  我计划先到乌鲁木齐探望朋友,然后折返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南下库车,再朝西往喀什前进。但事实又一次证明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Pierre,第一日你只走了15公里!
  
  出发前曾听几家养过驴的人说,我的驴一天可以走50公里,根本没问题!又有人说走90公里都能行,更有甚者说自己家的驴一天走150公里。第一日旅程大约在下午4时左右出发,走到晚上9点左右结束,你知道我们走了多少公里吗?只有约莫15公里!跟普通人的脚程差不多,甚至更慢。我只好把这问题归咎于Pierre太瘦和我不懂赶驴技巧吧。
  在路上有些人会出于好奇,问我要到哪里去,听到我要去乌鲁木齐之后,他们的表情会由好奇转为惊奇,因为当地人都知道,即使在9月初,高达4千多米的胜利达坂已经开始下雪,路况差而且斜度惊人,一天之内翻不过达坂的话Pierre铁定会冻死,再三思量过后,我决定不到乌鲁木齐,直接去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再到库车,然后去喀什。虽然我真的很想先去乌市探朋友,但始终要将Pierre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二,如果他因为我要坚持旅行而死,我会因此后悔一生。
  走了一个星期,才到达距离库尔勒约150公里的巴伦台镇,我想在这里找个小旅馆休息两天,不只是让Pierre休息,我自己也快要累坏了,毕竟连续一星期露宿戈壁滩的过程实在不太好受,午夜梦回,我总会拉开帐篷幕门,拿起手电筒照照Pierre,怕他会走掉,有时又怕他肚子饿,我会去加些饲料喂他,一晚醒来好几次,没有一天睡得熟。想要说服旅馆多收留一只毛驴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没想到我找到第一家旅馆时,老板娘就爽快答应了,她说从来没见过赶驴车旅行的人,把Pierre绑在树下,她会安排一间可以观察到Pierre的房间给我住,我亦顺理成章把驴车停在旅馆门前,与其他吉普车和货车停在一起,没想到我第一次停车住宿,停的却是驴车。
  走出巴伦台镇后,取之而来的是令人心旷神仪的大草原,可以稍为放心Pierre的饮食,Pierre除了吃地上的青草之外(如果有的话),主要还会吃他最爱的红萝卜,其次是爆谷(用作补充能量),还有干草(他的主食),每次到城里的时候我都会大量补给,每次起码买十公斤。我觉得Pierre这一段走得特别辛苦,不只是因为路途崎岖遥远,而是诱惑太大,当风吹草动时,小草像在对Pierre招手一样说:“快来吃我吧!”幸好Pierre仍然很专业,没哼一声继续默默地低头往前走。
  去巴音布鲁克的路必须翻过一个达坂,海拔很高,Pierre凭着他的耐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登上了海拔两千多米的达坂,我们都振奋不已!但同时被告知前面还有一个雪山要翻,我们顿时无语,相信如果Pierre能开口说话,他一定会大骂脏话……
  
  狼来了?Pierre,不怕!
  
  Pierre一天约劳动六个多小时,算是重役吧,虽然我不会一直赶他,他一般会在晚上8点多开始吃晚餐,但他消化能力强,特别在重役过后。毛驴一天要吃四顿,所以Pierre很快便会再觉得肚子饿,晚上凌晨会用屁股对着我的帐篷,有时甚至会用一只蹄踩着帐篷的边缘,但从来不会多踩进来,这可能是一种抗争吧,当我了解他的需求后,凌晨4点会挨冷爬出睡袋,到驴车上拿出干草、玉米和红萝卜,混成饲料放到筒子里让他吃,满足过他之后,我反而会被风吹得清醒,再钻入睡袋里也睡不着,白天Pierre为我服务,到晚上反过来是我为他服务,有时我真想Pieree能开口说话,让我们好好坐下来,你叼着一根红萝卜,我咬着一块大饷饼,说一下我们一起旅行的感受。
  “喂!Pierre!你一只小驴独自站在漆黑之中,你不会怕吗?”他用鼻子轻推我的大腿,还磨蹭了几下,看他黑得清澈亮丽的双眼,好像口里有说不出的话,我有时觉得Pierre的心中所想比少女心事还难猜。
  在日落黄昏的草原上,我撩动着Pierre脖子上的鬃毛,心里想着昨天一个蒙古人对我说的话,他说草原上有很多狼!最喜欢吃毛驴!从这天开始,我几乎没有一个晚上能睡得好,以前认为,野生动物并不可怕。而且我和Pierre没有走进深山里去,狼总不会跑到公路边找吃的吧?蒙古老乡的话一直在我耳边打转。
  旅行时我带了一把小刀,另外找来了两支木棍,每晚天黑之前,将小刀绑在木棍的前端当成矛,同时准备好一瓶汽油,用另一根木棍燃点成火把,所有器具都放在帐篷门外,演习过几次,加快应变的速度,如果真的有狼来犯,我会冲出去,用我的生命誓死保护Pierre。每晚睡觉时,在迷糊之间,只要听到怪声,我就会本能地拿起边手电筒,偷偷观察Pierre的状况,看到Pierre发光的、如乒乓球大小的眼珠滚动着,才会真正安心。我说过我要好好保护你,这是永远的承诺。
  
  Pierre,雪山咱们挺过来了
  
  翻过达坂之后,Pierre明显变得力有不逮,中午休息时间放他去吃草,他竟然坐下来,要我用一根红萝卜引诱他才愿意再起来吃草,对马或驴来说坐下休息都代表他们已经累坏了。坦白说,我很焦急,很想早点赶路到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呆上几天,让我们都好好休息。
  一路上每隔十多公里都会看到蒙古包,其实我心里已经盘算好,我知道住在大草原的人心胸一定广阔,不会介意多收留一个小伙子和一头小毛驴。幸好在日落前走到一个蒙古人的家,受他们邀请,我可以住进他们有火炉的房子里,晚上不会再冷得睡不着,而Pierre也可以吃牧场里的草。
  在跟蒙古大爷告别时,他凝视着Pierre,眉头深锁,摇了一下头,说Pierre太瘦了,说不定在到巴音布鲁克之前就会冻死。跟他告别之后,我很担心他说的话会成真,但毕竟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不上不下,总不能现在返回库尔勒吧,只好硬着头皮走下去。Pierre的前肩因为长时间拉车摩擦而擦伤,一直没有痊愈,而且伤口越来越大,到大草原后我会让他好好休息……在路上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原,流水淙淙,背靠一排雪山,我与Pierre眼神交接,大家心里想的都是一样,就是好好在这里小休一下,吃过午饭后继续上路……但我根本没意识到还有危险在前方等着我。
  午后,天气越来越不对劲,我们走着走着,绵绵细雨开始打在我脸上,迎面而来的司机看到我们是赶驴车的,也好心提醒我现在山顶下已经开始下雪,要我们趁天气进一步恶化前翻过最高点,下山到天气较稳定的地方去,我觉得我们可以挺下去,便硬着头皮继续走。走过一条长隧道,雪势越来越大,夹着强风,已经看不清前路,Pierre全身都湿透了,他还是一如既往低着头在走,我怕地湿他会滑到,所以我也拉着他一起走。沿途我们遇到了一些修路工人,他们觉得现在继续上路实在太危险,邀我到他们的帐篷里烤火取暖,我只好绑好Pierre,在火炉旁瑟缩起来。
  但我根本无法安稳地坐在火炉,因为此刻我的同伴正在饱受摧残,我穿上工人借给我的大衣,跑去帐篷,看看我可以为Pierre做点什么,我唯一可以做的只是把驴车Pierre能吃的东西翻出来,让他吃饱一点,存点能量抵抗寒流,但饲料也没剩很多,只有少量干草而已,爆谷和红萝卜都已经吃得干干净净了。一个修路工人看到我在大雪中还转来转去,三番四次要我回到帐篷里,但我还是坚持留守在Pierre身边,起码可以替他扫除背上的积雪,我记得那个工人说了一句:人都快不行了!你还去管你的毛驴?我笑而不答,因为我知道,他根本没法理解我和Pierre之间的感情,对于他来说,Pierre只是一头毛驴而已。
  有位工人叫小陈,说有一个帐篷里只有两个人住,跟他们说一下也许他们会愿意跟别的工人挤在一起睡,让Pierre跟我睡在一个帐篷里,免得他在外面冻死,幸好他们愿意让出帐篷,我急不及待把Pierre牵到帐篷里去,虽然环境恶劣,缺粮缺草,而且遍地垃圾,但起码我们都能安心地过一个晚上,没过多久,有几个工人进帐篷来,说他们的帐篷被大雪压坏,只好跟我们一起住,他们也没有介意跟一只庞然大物一同过夜,还打趣说有我的毛驴保佑,帐篷不会被大雪压坏。工人们说大雪要维持三四天,这里没有网络信号,如果路不通,粮食短缺,连被困在这里的人都会有危险,说实话这番话一度令我心悸,还让我胡思乱想在粮食短缺时有人会提出建议吃Pierre……
  经过一晚上的大雪,帐篷与帐篷之间的积雪已经堆积如山,跟帐篷成同一高度。突然外面隐约地传来机械声,原来是一台推土机在铲雪,快晚上六点时,雪势减弱,我清理好驴车上的积雪,打包好行李,请几位工人帮我一起把驴车从雪地上推到马路去,跟他们道别后,我和Pierre又继续上路了。
  
   “寂寞”的Pierre
  
  驴子可能是世界上最好色的动物之一,一年四季都在发情,特别是Pierre,他跟我走在路上,很可能一个星期都见不到其他毛驴,有时路上有其他毛驴的粪便,他也会仔细地嗅很久,起初我会使劲拉住他,不让他嗅太久耽误行程,后来觉得他也应该有自己的权利,就让他嗅个够,现在我还能分出来他在嗅的是母驴的粪还是公驴的粪。而当Pierre嗅到母驴粪便的时候,会摆出一个色色的表情,反之,如果是公驴的粪,他嗅一嗅就会自己继续走,要满足Pierre的所有需求真的是很难。
  越来越接近阿克苏市,有一天我和Pierre如常悠游地走在在白杨树道上,往日的乡间只会偶尔有几辆驴车走过,但那天却一反常态,从早上出发开始,间断地有老乡驾着驴车从后赶上,都向着同一个方向走,到底今日有什么喜庆事呢?
  Pierre很久都没见过那么多同伴,每次有驴车赶上来走在Pierre前面的时候,Pierre都会不甘示弱,突然发力,跟在前头的驴屁股后面,但跟不了多久,便会收步维持本来步速,我却眼巴巴看着老乡赶的驴车慢慢远去,所以每次有老乡要超车时候,我会特别兴奋,因为Pierre会加速跑得更快,虽然不能维持速度,但起码可以集腋成球、积少成多,Pierre是跑长途的驴,不可以贪一时之快,应该在适当时候保留体力,另外,老乡们个个都热情奔放,超车时都会跟我打个招呼,打发我在驴车上的无聊时间,有的老乡甚至会故意减速,跟在我们的车尾和我聊天,此举虽然有趣,但会影响行车安全,而最令我心酸的是,我习惯把干草放在驴车的后面,老乡的小驴跟在后面,可以一边吃我的干草一边跑动,气死我了。
  一路走过千余公里,见过很多收费站,驴车跟自行车一样,可以随便过,不收费,但赶驴车过收费站竟然成为我一件头痛事,当我要过站的时候,所有人的眼光都会聚焦在我和Pierre身上,刚开始旅程时我还会觉得尴尬,后来习以为常,也许这个出行方式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很特别吧。
  最让我头大的是,过收费站时那该死的栏杆,每次走到栏杆前,站务员都会紧紧地盯着我,眼神跟着我移动,我初时以为他们只是一时没反应过来,所以没有按键升起栏杆,其实不然,他们只是怕我的驴车撞坏收费站的设施,但重点是他们要我利用栏杆与路肩之间的空位通过去,要知道我的驴车约莫有一米一阔,仅仅只能擦杆而过,每次都会险些就撞到栏杆,我到过那么多收费站,只有一个长得漂亮又大方的站务员愿意为我和Pierre这一对卑微的旅客按键,但正面一点来看,正是这些的磨练,让我可以练成高超的赶车技术。
  责任编辑:陈思
其他文献
大学时窝在宿舍里看“天堂电影院”,听到里面那句有如神谕的台词:“如果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大学毕业之际我为自己定下了人生十大梦想,这里面既没有长辈期盼的考研深造,也没有明码标价的工作规划,满篇都是看似不着边际的臆想。其中第一条是:开车横穿美国。  这六个字看似简单,从我最初计划到最终实现却用了三年之久。虽然从大二就实现了经济独立,在生活上我还是很节俭。有时甚至顶着太阳出门一天都不会想
本期关键词:  村官说村事儿  到了年底,写年终总结是公务员们必做的一件事。看过很多村官的年终总结,一二三四,条条框框,读来未免言之无味甚至千篇一律。于是看到那些对自己所做的事儿有详细叙述的故事,不禁眼前一亮。所谓的工作经验,如果归结为条条,基本都是一样的,然而你接触的那些村民,你所过的基层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写出来,可都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青春梦想之类的豪情壮志都在里面啦。  真话记  村
初次见面,她身穿白色长裙,长发飘飘,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第一眼便把我征服了。第一次邀她吃饭,她笔挺地坐着,脸上露出微微笑容,吃起东西来细嚼慢咽,再配上轻声细语,十足的淑女啊。在我的各种狂轰滥炸之下,终于抱得美人归。  慢慢相处后,我发现她和初次见面时的形象大相径庭。上课不带书或者拿错书是常有的事,水卡用完总想不起放在哪,甚至手机都不知道摔了多少回……十足的马大哈。而且,她从来没有买过毛绒玩具以及各
“黏性颗粒怎么过滤?你的布袋跟黏性颗粒一接触还能用吗?回去重做!”  “这能耐高温吗?而且稳定性也太差呀!回去重做!”  “成本太高!一个袋子就要这么贵,整个装置呢?这可行吗?实际吗?回去重做!”  “这标书怎么写的!别人看得明白看得清楚吗?回去重写!”  “打回重做”大概是以要求严而著称的带队老师杨国华的标志语了,然而,“铁面严师”杨国华却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不仅本系学生争相选他当导师,连外系、外
大学里,部分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课不感兴趣已不是新鲜事儿了,说起来,个个都是一肚子苦水,其实,原因不外乎是被调剂或者是被家长逼着学的。总有人常常转着转专业的念头,认为那是自我拯救的稻草。事实上,转专业并不容易,名额有限、门槛不低,能成功转专业的还是少数,转不走的,大多是怨念地上着学。就拿我学的物理专业为例,班上被调剂的同学,转专业失败后,1/3的人选修自己喜欢的专业;1/3的人打算跨专业考研究生;还
写作虽说是一门小手艺,却是一个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系列问题。它包含三个小问题: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  先说其一,为什么写?人看起来有很多能力,其实简单归类只有三种:思维能力,行动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内在的隐形能力,需要靠另外两种能力展现。所以人的能力外化的只有行动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而表达能力又分两种: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更简单说,人的外化能力就是三个字:说,写,做。正常
教育大众化和教育公平  前面说到全球机遇背景下,大学国际化的两个表现:留学生数量大幅增加,教师队伍国际流动明显加速。第三个方面是教育公平。全球机遇背景下,高质量教育期待和大众对教育公平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在改造着中国以及世界的高等教育。如今,大学国际化加速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教育公平的问题日益凸显。过去上大学的人非常少,如今不同了。不管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在国外上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确实给
德庆欧珠:这次是组织者  2012年5月19日早上8时16分,经过7个小时的冲刺,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队员董范、陈晨、次仁旦达、德庆欧珠组成的冲顶小组成功地从最险的北坡登上了珠峰。成为我国第一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大学登山队。  德庆欧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政管理专业大四学生,是这次冲顶小组的先锋队员。作为一名藏族学生和明星登山队员,他先后于2006年、2007年成功登上世界之巅珠峰,是我
骑行川藏线,这是大学生骑吉的一次特殊的毕业旅行。在四川雅江,他偶遇流浪狗小萨,小萨主动跟随,于是,男孩带上小狗一路奔跑在川藏线,20天的路途,他们共同翻越了12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行程1700多公里,感动无数网友,书写了一段少年与狗的励志故事。  重回武汉,骑吉的身边多了一只小狗,生活还在继续,但变化已经发生。曾经内敛、迷惘的骑吉多了一份说不清的社会责任感,不止对小萨……  骑车后世界变大
新能源(新型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指出要重点发展太阳能、风力发电、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和地热能的利用。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以及海洋能潮汐发电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生物质能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