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腭窝骨性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的应用解剖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翼腭窝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关系,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成人干性颅骨标本20个(40侧),在手术显微镜及鼻内镜下观测蝶腭孔、筛骨嵴、圆孔、翼腭管、翼管的形态、大小及相关解剖学参数。

结果

翼上颌裂高度为(15.30±0.43)mm,蝶腭孔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5.10±1.84)mm和(5.09±1.53)mm,蝶腭孔到中线的距离为(12.49±1.51)mm,前鼻棘至蝶腭孔前缘的距离为(51.32±3.28)mm,圆孔的直径为(3.14±1.26)mm,圆孔至中线的距离为(19.95±2.79) mm,前鼻棘至圆孔的距离为(61.86±3.67)mm,翼管至中线的距离为(10.82±2.98)mm,前鼻棘至翼管的距离为(59.47±3.42)mm。

结论

熟悉翼腭窝、蝶腭孔、圆孔和翼管等解剖关系,有助于有效安全地开展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病史摘要病史摘要患儿,女,2岁,以发现"与人沟通少4个月余"为主诉入院,患儿1岁8个月前运动、语言社交能力未见明显异常,1岁8个月开始出现社会交往能力倒退等孤独症行为。遗传学检测显示:患儿存在MYT1L基因15号外显子错义突变(c.2186T>G,p.Met729Arg ),患儿为嵌合体,突变率在10%左右,经Sanger测序验证该突变未在父母及哥哥中发现。症状体征头围偏大(>3 s),体重超重(
病史摘要先证者,女童,7岁6个月,因"全面性发育落后7年余,抽搐发作3年"就诊。症状体征生后有喂养困难,反复感染,语言及运动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喉软骨发育不良,浓眉,牙齿稀疏,背部多毛,多动及攻击性行为,癫痫发作,共济失调。诊断方法先证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先证者CNV-seq结果显示染色体6q25.3q25.3区域存在约4.27Mb杂合缺失,包含ARID1B在内的17个基因,父母CNV-s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