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生成”不能出现怎么办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q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生成”是每堂课必须经历的,我们课前的“预设”都希望在课中能够“生成”,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生成”决定这堂课成功与否。但是,并非所有的“预设”都能“生成”。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当学生不能顺利出现“预设生成”时该怎么办?笔者认为要看预设的内容而定。如果是本节课中不可缺少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或比较重要的方法等,那么一定要想办法促使其生成。那么,在课堂中怎样促其生成呢?笔者经深刻反思想到了以下几种途径:
  
  1 等待时机,随机生成
  例如,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上了一节《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课后经调查,学生家长辅导孩子口算20以内加减法时用“想加算减”这种方法的最多。本节课中虽然在探索、汇报中没出现这种方法,但在练习中教师可以再让一些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说不定会有学生提出,教师就可以适时点拨、评价,从而让其自然生成。
  
  2 利用教材,促使生成
  现在一些公开课上很少看到使用教科书,其实在课堂中适时使用教科书还是很有作用的。比如在探索方法中没有学生想到“想加算减”,在练习中也没有学生提到,教师就可以请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书上介绍了哪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我们刚才没有想到?这种方法你能看懂吗?看懂的小朋友会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方法吗?最后,教师作简单小结和评价。
  
  3 教师引导,促其生成
  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引导无足轻重,并非所有知识、方法都得通过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得,有些知识也可以由教师直接讲授或间接引导。如“想加算减”没有学生提到,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老师也想到一种口算15-9的方法,先想9+( )=15,目为9+6=15,所以15-9=6,这种方法叫‘想加法算减法。’”然后再介绍这种方法的优点。或者也可以先板书:9+6=15,15-9=6,再设下疑问:“有没有小朋友是这样想的?”接着作介绍。有些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不善于表达,经教师这么一点,也就恍然大悟了。
  教师除了直接引导,还可以间接引导,如:“小朋友,口算9-5时,我们可以想5+4=9,那么算15-9还可以怎样想呢?”或者教师先板书9+6=15,问:“看着这道加法算式你可以写出哪两道减法算式呀?”学生很快就会说出15-9=6,15-6=9。这样,就能生成“想加算减”的方法了。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果是一些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预设内容没有生成,那就不必勉强促其生成了。比如教学《十几减9、8退位减法》时,“一个一个地减”这种最低层次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就不需要引导介绍了。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作的一部作品,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每一节课我们都不能做到完全由预设而生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程序.使课堂的生成更精彩、更完美。
其他文献
在高炉炼铁过程中,常用铁水硅含量[Si]来衡量铁水的质量和表征高炉的热状态,即用铁水硅含量反映高炉炉温.将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应用于预测硅含量[Si]中,在高炉炉况相对稳定的
利用初等方法和幂级数的性质研究Legendre多项式的积分计算问题,而且给出了一个和Lucas数相关的恒等式.
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企业集中体现。本文从分析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入手,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思想政治工作
独立学院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层次。它的关键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实验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变通性不强。在解答应用题时,如果稍加变动他们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教学。    一、教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
目的:观察甲硝唑片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BV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
在原有辅助方程法的基础上给出了构造适当辅助方程的较一般化的方法,并由此得到一系列适当的辅助方程,将这种方法应用到非线性发展方程组中,构造出了著名的非线性长波方程组的多
用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单株植物叶和茎切段做外植体,体外分离并培养内生真菌,研究菌落和分生孢子的微生物形态特征,对培养出的内生真菌的5.8SrDNA/ITS区进行扩增及序列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