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让言意兼得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ywps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静静地听的时间有14分钟之多,长长的语言走入了我们的内心,但语文课上我们往往发现,长长的语言当中一定会聚焦那么几句话。刚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是哪句话?
  生:我觉得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因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觉得他爸爸很棒、很好。所以想让大家知道。
  师:你刚才说的这句话课文中说了有几次?
  生:说了有三四次吧。
  师:是啊,感谢她。我相信其他同学也是这么想的,和这位作家的想法异曲同工。放开声音,读一遍。有意思,这句话这个同学说出现了三四次,究竟在书中出现了几次呢,让我们回放一下。一次是在——(多媒体出示不同情境的图片,生齐说)
  师:几次呀?
  生(齐):五次!
  师:对呀。大家回过头来再看这句话。这样一句话,前半句交代这是我的——爸爸。后半句告诉我们他的名字叫——焦尼。你还想过没有,狄姆每次说这句话的时候,会像课文里那样有那么多丰富的语气词吗?(生齐:没有)
  师:再看这个句子内容的表达,像我们平时说的那样,运用了成语呀那些华丽的词藻吗?(生齐:没有)你会发现这个句式特别的简单。这种表达样式真的简单,这就叫——(板书:简单的表达)
  师:唉,问题就出来了。这么简单的表达竟然在书中重复出现了五次,你不觉得过于简单重复了吗?
  生:我觉得这句话表达了狄姆对他爸爸一种简单而又深沉的爱,所以他说了五次。
  生:它虽然简单,却表达了狄姆对他爸爸的爱,所以在文章中出现了很多次。
  师:好啊,那就听你们的。为什么如此简单的表达给你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再回到书中细细地去语言的情境中感受吧!
  …………
  师:书看到这儿,我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出现的场景一样吗?(生摇头)
  师:面对的人群相同吗?(生摇头)
  师:年龄上有老的,有小的;性别上有男的,有女的;人缘上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甚至还有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师:每次的心情一样吗?(不一样)
  …………
  师:每次的滋味都不一样。好哇,感谢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朗读,不是也发现了从这样简单的表达当中的的确确读到了心里的情感变化吗?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只要是真情、真心,简单的表达依然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动。
  ■自第八次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在为语文教学中“写什么”与“怎么写”孰轻孰重争论不休。其实静下心来看看《语文课程标准》,它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近年来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语文课应该言意兼得、情理并修。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言意兼得的追寻中却常常顾此失彼:或将工具性的体现如标签一样贴在相关内容的末尾,一提而过,轻描淡写;或将人文性异化为简单的中心思想概括,始终不能将二者水乳交融,相应相生。特级教师窦桂梅在这节绘本阅读课《我的爸爸叫焦尼》中巧妙运用求同思维,将二者融合得天衣无缝,很值得玩赏一番。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窦老师在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倾听,捕捉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结合学生的回答,窦老师及时进行果断求同,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个绘本最大的特色是一句话在文中说了五次。当然,这里的求同不是单纯为凸显文本的特色,窦老师在此基础上几次智慧地点拨。如:“再看这个句子内容的表达,像我们平时说的那样,运用了成语呀那些华丽的词藻吗?”“你会发现这个句式特别的简单。”求同后的第一步不是人人看得见的情感挖掘,而是语句方式的揭示。揭示这样的表达方式,窦老师是精心预设的,也是暗藏玄机的。因此她随即质疑:“唉,问题就出来了。这么简单的表达竟然在书中重复出现了五次,你不觉得过于简单重复了吗?”学生纷纷表示不简单。如果到此为止,求同思维便流于了表面,失去了其酝酿、产生创新思维的真正良机,也便失去了在这堂课中存在的价值。妙就妙在窦老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恰到好处地接着一问:“为什么如此简单的表达给你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再回到书中细细地去语言的情境中感受吧!”品味语言、彰显人文性的绝好良机到了,窦老师将火候把握得分毫不差。
  是什么在统摄着这个课堂教学的“场”?我们从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是求同思维引发了这一统领性的问题,同时窦老师又智慧地将学生的思维由求同水过无痕地引向求异。于是师生一起回归语言,教师耐心地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引领着学生品味语言中的情感,感受这简单的表达中所蕴含的浓浓父子情意,并通过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儿子狄姆对爸爸焦尼自豪骄傲的情感。在情感的充分抒发中趁势而上做写法的提升:“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只要是真情、真心,简单的表达依然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动。”学生在体会父子情深,经受人文熏陶的同时一次次感受着这简单表达背后所蕴藉的丰富的情感,并借窦老师最后的小结提升自己的认识。
  这样一节简简单单的绘本课,窦老师却能别具匠心地借着求同思维的魅力,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巧妙统一,浑然天成,交融相亲,让学生在阅读故事中享受美好情感熏陶的同时,获得了认识的提高、语言的发展。言意兼得,这是我们的课堂应该致力追求的目标。(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学在努力由“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转变,这无疑是“美丽的转身”,但其背后,笔者认为更不能忽视的是本源性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学科的热爱、对智力生活的投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明其原委,致力于“务本”之功,让学生拥有驾驭和创造知识的成功体验,真正品尝求知生活的欢乐。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具有学科思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使他们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
期刊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轻松、优美的笔触表现了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海岛上生活的艰苦、边防战士对海岛的深情全都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淡淡地不着痕迹,却深深地震撼人心……如何悄无声息地领着学生乘着语言文字的小舟,抵达情感的彼岸,就如钱梦龙老师说的,“我想象中的一堂比较完美地显示‘两性统一’的语文课,应该是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不着痕迹的自然融合”
期刊
有人说,阅读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和感受。因此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文体思维。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独特的质感就是具有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适宜儿童想象的言语形式,步步展开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蕴藏深处的情理智慧……特级教师周益民抓住这些特质,破解了童话教学的密码,让人耳目一新,叹服不已。  ■梳理情节,读活形象  师:春天又来了。当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
期刊
近日,赣县城关第四小学举行了青年教师 “三笔字”过关检测活动。此次过关检测采用现场命题、限定时间、统一纸张、落款不具名等形式,分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三项内容。5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测试,测试过程中个个神情专注,落笔有力,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通过此次测试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书写技能水平,有效推动了学校的书法特色教育。(钟丽丽 张 鸣)
期刊
怎样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普遍认识到要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具体落实。然而认识归认识,真正到了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觉得茫然无从,他们仍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落实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因为在他们看来,听说读写并不是什么新理念,他们甚至认为自己的课一直都在搞听说读写,只不过从中找不到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那种感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最近看了一名教师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他们自主阅读,快速感知、思维,体会言语中蕴含的感情,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居里夫人那跨越百年的美丽。  ■  师: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丽,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们有的
期刊
曾经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读到此话时,笔者联想到我们的课堂不也应该如此把非语文的地方去掉而留下“本色”吗?实质上,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只有省略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才能达到“简约有为”的教学境界。支玉恒老师说:“语文教学课
期刊
都昌县实验小学与县图书馆联合举办“世界读书日”作家进校园活动。来自北京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评论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图书简报》“十年优秀书评人”安武林给学生们上了精彩的一堂课。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读书日”,并积极主动参与到读书活动中,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经典沁润童心。  针对“城区和圩镇中小学班额偏高,农村边远山区上学校学路程远”等现状,大余县教育局认
期刊
听,是语言与思维训练的基础。良好的听力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还能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的提高。叶圣陶曾说过:“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重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由此可见听力训练的重要。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注重听的训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名师的三个教学片段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画家与牧童》  师:同学们,咱们现
期刊
为了深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江西省教研室初中英语学科组织外教到宜春市丰城小港中学进行外教课例农村巡展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名师“同课异构”展示、课例点评和专家讲座等。丰城市教育局、教研室及所有初中学校部分英语教师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丰城小港中学的甘水春老师与来自澳大利亚的外教Mike各上了一节示范课,进行“同课异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