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鼻中隔软骨整复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yche_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更加合理有效的应用中隔软骨移植整复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的方法.方法 从患侧切口进入,松解鼻翼软骨,切取中隔软骨,塑形为长条状,整体植入中隔和患侧鼻翼之间,支撑鼻小柱、鼻尖的同时,利用软骨弹性挑起患侧鼻翼.结果 临床治疗15例,随访1年,见鼻小柱居中、鼻尖挺拔,双侧鼻孔对称,无明显复发.结论 整体植入切取的中隔软骨操作简便,且有效利用了软骨生物弹性,以最经济的方式形成软骨支架,解决了患者中隔软骨骨量不足的问题。

其他文献
缝合在整形外科手术中是非常耗时的工作,但往往能决定术后的最终效果,所以又快又好的缝合,以及良好的愈合是整形外科手术的重要一环.笔者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4种缝合方法,供大家参考.1 结合短连续缝合的植皮打包技术植皮留长线打包,是植皮手术中最耗费时间的工作,成为影响植皮速度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有多种改进办法,采用下述方法,可明显提高缝合速度。
期刊
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们采用双平面法为39例患者施行个性化假体隆乳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共39例(78只乳房),年龄23 ~ 42岁,其中小乳症6例,哺乳过后乳房腺体萎缩19例,轻度腺体性乳房下垂伴乳房上极组织较薄10例,乳腺体积较小但乳房下极皮下脂肪厚度大于2 cm4例。
期刊
我们于2001年1月及2011年8月对1例家族遗传性双侧多指型拇指缺失合并双侧多跖、多趾、并趾畸形患者手部及足部畸形分别行手术矫治,目前手足外形和功能均获得较好改善。
期刊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高加索人种中其发生率甚至可高达10%~12%.血管瘤有着独特的生长周期:多数患儿在出生时并不可见,在出生后的第1年内瘤体迅速出现并增长,后渐自行进入消退期,并可持续5~7年,正是这一奇特的生长特性,使其有别于其他肿瘤和血管畸形。
期刊
硬皮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小血管功能和结构异常,皮肤、内脏纤维化,免疫系统活化和自身免疫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皮下组织及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病程较长时,可出现营养缺乏性溃疡,修复较为困难.同时合并关节腔脓肿及继发性骨髓炎较为罕见,且治疗更为困难.2010年10月,我科收治1例硬皮病伴右关节腔脓肿及肱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波动法治疗,效果良好。
期刊
目的 对大鼠腹部增压皮瓣模型中血流变化进行连续、动态观测,探索动脉增压、静脉增压分别在避免皮瓣远端坏死中的作用.方法 在SD大鼠腹部设计动静脉增压、动脉增压和静脉增压3种形式的增压皮瓣,采用近红外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对3种增压皮瓣模型中血流变化进行连续、动态的观测,对获得的血流变化影像视频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另设计对照组皮瓣.结果 血管造影视频显示,静脉增压组和对照组皮瓣远端动脉灌注消失,术后出现了不
自1980年Morrison等[1]报道足拇甲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获得成功以来,各种形式的第2趾甲背皮瓣[2]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足拇甲瓣及第2趾甲背皮瓣供区的处理,通常采用游离植皮来覆盖创面,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主要是植皮坏死、瘢痕挛缩、行走不耐磨、反复破溃形成溃疡等,部分病例最后需行截趾术,严重影响足部功能[3].因此,许多学者对足拇甲瓣供区创面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修复[4-8],而
期刊
传统的唇腭裂发病理论认为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的发育,而将牙槽嵴裂植骨修复确定在9~11岁.我们在免费救助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由于家庭贫困生长至成年仍没有做腭裂手术的大龄患者,在颅面发育的早期,虽然上颌骨发育没有受到手术等因素的影响,但成年后仍然有上颌骨发育不良、反颌畸形与严重的鼻畸形等,这使我们对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发育的理论产生疑问.近年来随着唇腭裂发病基因调控的
期刊
乳房肥大表现为因组织过度增生导致乳房的过度增长,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会造成较严重的影响[1],如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和颈、肩疼痛,以及乳房下皱襞处皮肤破溃,部分患者还会因心理问题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等。乳房由脂肪、结缔和腺体组织组成,增生可以上述组织中的任何一种为主,也可为几种组织混合增生[2]。乳房肥大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我们仅就女性肥大乳房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如下。
期刊
性发育疾病(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是由X、Y染色体或常染色体遗传信息异常所致.2006年Lawson Wilkins儿科内分泌协会(Lawson Wilkins Pediatric Endocrine Society,LWPES)和欧洲儿科内分泌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Endocrinology,ESPE)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