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中秋节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duzh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中秋节分外热闹,远在他乡的伯伯、哥哥都回来了,让终年牵挂着儿孙的爷爷奶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鸡汤出锅喽!鸡汤出锅喽!”“哇!这可是我最爱吃的!”我情不自禁地拿起小勺尝了一小口,鸡汤的鲜香在嘴边弥漫开来,挥之不去。我陶醉地闭上眼睛,摇头晃脑,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厨房里,隐约地传来妈妈和姑姑的说笑声,但更清晰的是噼里啪啦的爆锅声、嚓嚓的切菜声、哗哗的洗碗声……阵阵香气飘到客厅,闭了眼,油焖大虾、红烧里脊仿佛已经吃到了嘴里。我和哥哥吃着水果,打着游戏,爸爸和爷爷、伯伯在高谈阔论。奶奶端来一大盆螃蟹,它们穿着大红袄,眼珠黑亮,大钳子好像随时准备着战斗。终于可以吃饭啦,小孩子碗里堆起了小山,老人杯里也斟满了美酒。品着美味,聊着家常,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晚饭后,我们一起来到阳台准备赏月亮、吃月饼。伯伯拿出了给爷爷买的礼物——一把精美的京胡。爷爷轻抚着,乐得合不拢嘴,连呼“好!好!我中意!”那轮皎洁的月亮,透出一圈一圈乳白色的光,与爷爷的京胡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捉摸不透的美。一朵云彩悠悠飘过,似薄纱遮住舞女的脸,又似神仙的瑶台镜,细细包在白色天鹅绒中,不愿让凡人看见。云消雾散,恍惚间,仿佛真的看见嫦娥的舞影凌乱……为什么要有中秋节呢?为纪念嫦娥?为让人们出来赏月?无意中,我将月饼送到嘴里,糯糯的月饼特有的甜香在口中绽放,咀嚼,再咀嚼,一种幸福感溢满了全身。我恍然,中秋节,不就是家庭团圆的一个仪式、异乡游子的一份遐思、儿女尽孝的一次机会么?
  望着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中秋节,果然是团圆节!
  ‖山东省蓬莱市第二实验中学‖指导教師:邹勇琴
其他文献
1.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15字以内)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5月17日晚上8点,《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  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的有奉献大半生光阴、致力于敦煌保护的学者,战功赫赫却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老英雄,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外籍教师,创造世界大赛十冠王奇迹的国家队……2019
我问自己:是从什么时候起,学会了照镜子?是从四年前换了发型时,还是从三年前开始用洗面奶时?抑或是两年前发现自己的面庞上长出了青春痘时?我想都不是——当我后知后觉地认识了“我”时,我在镜中寻找起了“自己”。  为何而“寻”?因为人们经常在期望与失望纵横交织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遗失着自己。也许你会后知后觉地发现:某一天你喜欢吃的夹心面包,从那家店铺里消失了;某一日早上起来,发现枕边脱落的碎发忽然多了几
万物皆有情趣  [日]  赏月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有人说,世上没有什么比月亮更有情趣的了。也有人争辩说,其实早晨的露珠更有趣。这样的争论非常有意思。其实在不同的时间点,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情趣。  月亮和花朵自不用说。清风似乎也特别动人。岩石间激荡的流水,无论何时都非常优美。每当读到“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便觉得意味深远。嵇康也说过:“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大概远离人群,移居在
汪曾祺笔下的《昆明的雨》是多情的。他写和雨有关的昆明的人、事、景,淡淡的,又纯纯的,那是心底里难忘的昆明的味道。在学生的笔下,那些生他养他的故乡又是什么味道呢?  请以“寻味故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记得五年级时美术课要求画场景,我当时就把在简阳羊肉汤铺看到的一幅场景画了下来:有从大锅里沸腾出的阵阵雾气,还有赤裸着上身做菜的胖大叔,只围着一条围裙,正熬煮着诱人的羊肉汤。  我喜欢
教研组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实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从某种意义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愿望是否强烈,专业化发展速度的快慢,教师之间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差距能否缩小,都取决于教研组教研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幼儿园每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抓手。    缘起    在我园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按年龄段分大、中、小三个教研组开展研究。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讨论目标、构建主题单元
继禁止播出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有食品浪费行为的有权投诉举报,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情况后,2020年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會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立法举措。  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
袁枚所著的《随园诗话》里有一则,道及他自己如何从“村童牧竖,一言一笑”中汲取作诗的灵感。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听到随园里的挑粪工,十月中在梅树下喜滋滋地说:“有一身花矣。”便作了两句诗:“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另一個是,他二月出门,送行的野僧说:“可惜园中梅花盛开,公带不去!”他也作了两句诗:“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挑粪工和野僧不会写诗,但出其不意的发现令才子倾倒。
黄昏时到田间去,四野传来悦耳的虫鸣。一场大雨过后,虫声重新热闹起来,醉鱼草一串一串开在路边。蝉鸣,鸟叫,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是生命的吟唱,亦是大自然的白噪音。我自己倒不觉得什么,似乎早已习惯;来访的朋友却大为惊讶,说我拥有一整片天籁之音。  在乡间居住,我曾把雨夜屋檐滴答落水的声音录下来,还有风吹过竹林的声音,以及磨石尖高山上风摇动松针的声音。那些声音美妙极了,世上最精妙的语言都无法模拟出来,它们如
看完了日本影片《佐贺的超级阿嬤》,被里面阿嬷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存在让人内心变得温暖而有力量。  阿嬷与昭广的生活虽然贫穷,但阿嬷却有各种让生活多姿多彩的方法。“如果只是呆呆地走路的话,那不是很可惜吗?世界上多的是可以捡的东西,要丢的东西却是一样没有。”“这水上超级市场什么都有,送货上门还不收运费。今天超市休息嗎?”阿嬷用这样的方法,让这个贫瘠的家庭多了一抹生活的色彩,也给小旷广找到了生活
南方多没人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东坡《日喻》)  【故事大意】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