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异质性特征分析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mao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涪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可以为该区域制定生态风险防控措施、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科学参考。从“自然—社会—景观格局”3个维度选择海拔、土壤类型、地表覆被类型等10个景观生态风险胁迫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涪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涪江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呈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地区,并呈集聚分布模式,其中在松潘、平武、北川、安岳、潼南等区县形成了“热点”区域,梓潼、游仙、盐亭、中江等区县形成“冷点”区域,主要受自然和景观格局维度因子影响较为明显;(2)研究区处于中度及以上风险等级区的面积为25 596.51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65.36%,主要分布于上游的松潘、平武、北川等县(区);(3)景观类型与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有密切的联系,低度、较低生态风险区的分布与涪江干流走向契合。涪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且面临的生态风险问题较大。
其他文献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以骨丢失、骨质量下降为临床表现。以往研究证实,骨骼周围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脂质代谢)与骨吸收密切相关。但淋巴系统作为微循环的重要环节未引起足够关注。笔者试从中医“虚瘀理论”出发,探讨淋巴管系统在骨质疏松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和机制,为其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新发展重点,是潜在的碳排放快速增长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研究其碳排放时空异质性和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18年成渝城市群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演变格局,揭示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碳排放整体呈增长态势,碳排放总量和地均碳排放量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人均碳排
文章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2000—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人口集聚度指标,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对新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新疆人口空间集聚在三次人口普查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新疆人口空间布局呈现点轴混合式集聚特征,且新疆人口空间集聚特征变化较小;第二,新疆人口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第三,新疆人口集聚度呈现以高—低离群区为主的局域空间自相关关系。
<正>理解、传承、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对我们当代学生是有精神哺育作用的。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进入宝库,能够和很多古今的圣贤对话,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引领,长知识、长能力,长智慧,吮吸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的养料,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期刊
目的 调查孕妇的心理韧性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2018年7月—2019年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妇幼保健医院就诊且符合抽样标准的孕妇467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妊娠压力量表(PSRS36)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心理韧性总分为(63.85±13.91)分,得分率为6
山东快书是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曲艺形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源流研究历来受到重视。以文献法与田野调查法相结合,通过对山东快书“刘茂基创始说”“傅汉章创始说”“赵大桅创始说”等相关信息以及《武松传》等唱词的考证,结合聊城地方民俗及人民生活习惯的调研,可确认山东快书起源于聊城,是明朝万历年间在临清萌芽、清朝道光年间在聊城区域范围内形成的。这一结论,为山东快书找到了源于临清一带的准确区域范围,
<正>研究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短足训练对扁平足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为扁平足患者更有效地进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
会议
以安徽省105个县(市、区)为评价单元,通过数据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综合指标体系对安徽省2005~2020年“三生”功能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借助Moran’s I指数探究“三生”功能空间异质性演化规律,测算“三生”功能的比较优势指数,判定各评价单元的优势功能以进行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优化。研究期间内,安徽省“三生”功能综合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提升显著,生态功能略微下降,三生“功能
基于第六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人口重心、不均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黄河流域人口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10年来黄河流域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人口不均衡趋势加剧.人口分布东南高西北低,并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下游地级市形成人口密度高的高集聚区,上游位于高原和沙漠的地级市为人口密度低的低集聚区,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密度空间趋同趋势减弱.自然因素奠定人口分布基本格局,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