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动到行动——主题式情境创设艺术浅析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gr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主题式情境教学在教材处理、素材选择、主题构思和价值引领方面仍有不足,为此,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优化:合理解读教材,优化主题设计;善于挖掘题材,提炼教学主题;突出创新启智,增强思维张力;立足价值引领,聚焦成长成才.如此,必能涵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给有故事的课堂不断增添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议题式教学作为新生事物,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将议题式教学真正运用于思政课堂,需要思政课教师运用智慧探索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之道和实施之道.本文结合近年来思
教学目标对明确教学方向、落实课标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式、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中学思政课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努力克服过去的不足,依据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这就需要中学思政课教学能做到:站在高处,让目标设计凸显价值引领;想在深处,让目标设计驱动价值引领;落在实处,让目标设计契合价值引领。同时,思政课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把自身的价值理想和社会的价值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在新教材教学中,存在教材解读碎片化、案例应用简单化、知识讲授书本化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如何处理与运用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教师常常感到彷徨无措,学生听得枯燥乏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为例,借助人物个案、史料资源、家国情怀渗透等手段,打造“历史味”的政治课。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思想成长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探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路径,最重要的是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
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涵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落实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为此,我们必须辩证分析
公共参与素养是指关于培养个体参与公共事务,反映自我价值认知,体现公民社会责任感的素质.培养公共参与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顺利推进,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和有效处理教学内容。这既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又是当前新教材实施的现实需要。针对当前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中存在的教材逻辑把握欠缺、学习活动设计低效、教学目标定位偏差等问题,需要我们从教学内容选择的制约因素、教学内容确定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实施的核心要素等角度,做到适势、适标和适情,要着眼大概念、大单元和辨析式,要重视选材、理材和融材。
基于统编教材的编制特点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对话校史故事、用活校本资源、传承“四史”精髓,进一步凸显思想政治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有着类型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然而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其存在价值,致使其设置的本意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如何让非连续性文本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价值,示范引领学生学自主开展探究学习,需要教师在深入研读非连续性文本所蕴含的潜在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引述、引申拓展、更新替换等方式优化运用。
“让学生产生美的心动是政治教师的重要使命。”新课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相关内容,让我们感受到坚定的政治之美、信仰之美;课程所倡导的生活体验,让我们感受到心智之美、时代之美;课程独特的学理性,给我们带来真理之美、科学之美;课程中的红色经典,让我们感受到先辈们的奋斗之美、壮烈之美。感受这些美的元素,需要思政课教师用生活情境启迪、用经典思想启悟、用红色文化演绎、用教师行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