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合、意合还是构式整合?——汉语零形式的认知阐释

来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r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否只重意合不重形合在语言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构式整合理论分析了汉语句子中的零形式,尤其是零形素,包括轻动词、零冠词、零屈折语素和虚介词.主要观点是:这些零形式都是在构式整合中由概念叠加和显影变化造成的.研究表明,形合和意合不可分离,共同形成构式,并在汉语、英语和其他各种语言中同时普遍存在.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自建新型跨模式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选用语料库翻译学中常用的词汇参数对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和原创英语口语文本的词汇特征进行类比考察.研究结果显示,汉英交传与同传的译语词汇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意味着口译文本的词汇特征可能对口译模式的变化并不敏感.此外,两类口译文本的词汇特征相较于原创英语口语呈现出总体一致的复杂化趋势,与翻译共性研究中的“简化”假设不符.我们认为,语境差异、修辞偏好和原语因素等是造成口译英语不如原创英语简洁的潜在原因.鉴于当下研究者所用的口译语料库规模普遍不大,不同口译模式对口译产出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比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汉语原文与其英语、日语和韩语平行译本中的话题省略现象,发现汉语语篇的话题省略频率高于英语,但低于日语和韩语.英语话题多见句内省略,汉语话题常见短距离的同段内省略,日语话题存在大量长距离的同段省略,而韩语话题除同段省略外还有大量跨段省略.这四种语言的话题指称形式与语篇层级之间有不同的对应关系,会使用不同的手段提示语篇主题.
1.引言rn《动词意义的历时变化:体与论元结构》是由Routledge出版的“历史语言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2018年出版,作者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Elly van Gelderen教授.此书正文共10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概述本书的核心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第二章概述体和论元结构的背景知识;第三章讨论不及物动词的变化及其语义在vP结构上的投射;第四章分析致使和及物性标记的形态变化,以此阐明及物性形态标记的消亡使得动词能出现在不同论元结构中;第五至第八章依次探讨连系动词、心理动词、感官动词和双及物
本文以入场理论为框架,基于BNC中的真实语料,探究名词性分句复句允准条件与认知机制.研究认为,名词性分句复句是概念化主体对有嵌入关系复杂事件感知、体验和符号化的一类复杂象征结构,其中that/Φ、whether/if和wh-elements经过不同程度语法化,从原本的词义和功能“语法转喻”为外显有定从属连词入场元素,成为非/独立的定式小句进入名词性分句复句构式的允准条件;概念化主体通过这些从属连词入场元素,将有嵌入关系复杂言语事件与认知场景连接起来,组构或解构名词性分句复句,致使有嵌入关系复杂言语事件和名
跨语言视角下,存在句动词后的论元往往表现出强制性的“弱解读”特征.这一特征出现在一系列语言中,包括英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和汉语.“弱解读”限制在部分过往文献中被默认为构式本身的要求,却缺乏句法推导层面的系统解释.本文借用Borer有关斯拉夫语完成体前缀的观点,试图在句法层面上给予存在句一个新的分析.本文认为不同语言存在句的生成均涉及“斯拉夫化”,即句法结构中特定的中心语和其指示词必须接受同一赋值项约束.这一分析可以将不同语言中存在句的不同表现归结为对事件空项进行赋值的可用手段不同.
“X+建议你+VP”构式是英语中常见的言语行为表达型式,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然而针对该构式在外交语境中的语用功能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基于自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语料库,探讨该构式在外交语境下实施拒绝言语行为的语言学特征、所体现的语用策略及所实现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1)该构式语言形式多样;2)就功能而言,该构式除表达建议外,还实现拒绝功能;3)该构式在直接拒绝中作为礼貌补偿策略,实现表明立场、缓和语气、进行评价的功能;在间接拒绝中作为拒绝策略,实现解释原因、提供他选和拒绝回答的功能.本研究拓展了外交言
以往汉语词汇多义性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基于语料库的量化分析尚不多见.本文运用基于语料库的行为特征分析法,对心理动词“想”的多义性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口语子语料库中筛选出1523条语例,对它们进行了13个大类42个小类的语言学特征标注,然后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想”的原型义是“思考”,其多个义项可分为“认知”和“情意”两大类,并可细分为“猜测”“判断”“联想”和“情意”四小类.据此,本研究构建了“想”的多义网络体系,并分析了其各个义项间的连接机制,发现其语义拓展主要有两
本研究以新浪微博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新闻的热门评论为语料,探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网络话语礼貌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按照网络交际目的 将热门评论分为情感目的 型、复合目的 型、信息目的 型和述求目的 型,基于话语礼貌理论分析四种热门评论首次回复中的话语礼貌现象.研究发现:情感目的 型和复合目的 型热门评论的首次回复分别和礼貌存在显著性关联,信息目的 型和述求目的 型热门评论的首次回复分别和不礼貌存在显著性关联;同时,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话语礼貌受到交际目的 、事件相关信息及交际者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教学活动是承载着情绪的实践,外语教学更是如此.为探索大学英语教师情绪与身份的互动关系,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十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回顾性深度访谈.本文运用身份认同动态系统模型解读教师身份发展过程中情绪如何内嵌于凸显的身份内容,表达身份结构关系,驱动身份建构,以及如何受教师性情、学科领域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调节.本项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教师教育者、教育管理者和外语教师理解教师情绪的重要性并促进教师情绪韧性的培养.
20世纪末有国内外研究通过收集语言生活里的“a+元音开首NP”用例,发现美国英语元音开首NP前不定冠词an正在变a的趋势.本研究经BYU语料库对比检索“a+主题词i”和“an+主题词i”后发现:各英语变体的真实话语语料中确有“a+元音开首NP”零星现象,特别是网络、影视等口语域.但在不同英语变体和不同语域中,大多数“an+元音开首NP”的搭配频数高于90%.本文最后从社会因素、语言因素、过渡语特征、个人语言风格、语音学原理等角度解释了标准英语中不定冠词“an+元音开首NP”的主流用法和存在少量“a+元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