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与大肠癌的地区相关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u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1974~1976年浙江省肿瘤死亡回顾调查和1975~1978年中国恶性肿瘤调查研究的资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血吸虫病地图集,探讨了血吸虫病与大肠癌之间的统计学关系。地区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和浙江省的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病发病率与大肠癌死亡率高低变化呈直线相关关系。我国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和浙江省嘉兴地区10个县的血吸虫病发病率与大肠癌死亡率间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706和0.903,都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在我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血吸虫病可能是大肠癌高发的一个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在不同季节用PHA法调查了我国655名不同作业的现役军人血清抗-LDB1型自然分布及既往呼吸道疾病史,其阳性率高达17.4%。四组不同作业军人阳性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25),但冬春季阳性率明显高于夏季(P﹤0.005)。抗-LDB1型效价平均值冬春季分别是夏季的4倍和1.61倍,血清IgA含量水平与抗-LDB1型阳性分布呈平行增高(P﹤0.005),但与IgG、IgM和ANF、RF、LT
1985~198年,我们从安徽、江苏两个HFRS疫区共收集狗肺88份,用IFAT检出HFRS抗原阳性7份,阳性率为8.1%,并从HFRS抗原阳性的狗肺组织中分离出两株HFRS病毒。调查中还发现养狗户的HFRS发病率非常显著高于未养狗户,与狗经常接触的健康人群HFRS的隐性感染也显著高于未与狗接触者。通过本次调查证明狗可作为HFRS的宿主动物,提示在HFRS疫区,狗的HFRS流行病学意义必须引起高度
采集健康人血清319份,年龄在18~66岁之间,用ELISA法检测15型军团菌IgG抗体,抽84份血清检测IgM抗体。结果IgG抗体阳性83份(26.0%),其中Lp-1型阳性率为7.2%。单项IgM抗体阳性率为4.7%,IgG和IgM阳性率合计为30.7%。1例Lp-1 IgG抗体阳性者,一个月前曾患肺炎。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IgG抗体阳性率无差异;吸烟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吸烟者,不同单位人群
本文应用简单催化模型对广西等地弓形体感染率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发现弓形体的易感人群达85~95%,传播速度为0.0521~0.1286。说明每1000人中每年将约有50~130人接触而感染弓形体。与国外一些地区相比具有易感人群多、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弓形体感染应引起重视。
期刊
本文报告了银川市171例冠心病配对研究结果,发现所研究的因素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史、A型性格、体型肥胖、常饮白酒、大量吸纸烟、高胆固醇几因素与本地区冠心病的发生有较明显的关联;而与高甘油三脂、高β-脂蛋白和喜食肥肉等因素无明显的统计学联系。
本文按1985年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细菌检测方法及Ames法对用60Co源辐照灭菌后的医用塑料输液管进行了灭菌效果、有效期及致突变研究。结果表明,辐照灭菌的效果可靠,有效期一年以上,对人体无致突变作用。因此,辐照灭菌后的塑料输液管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医疗用具。
本文报告1984年10月在广东省徐闻县友好农场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家鼠、褐云玛瑙螺、足襞蛞蝓、黑眶蟾蜍的感染率分别为28.57%(4/14)、33.83%(158/467)、29.19%(54/185)、4.76%(2/42)。并对徐闻县地理概况和人群进行了调查(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病史回顾、血涂片检查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对于人群感染不多的原因,作者从感染途径(皮肤感染)、
根据多年来获得的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发病率、感染率及宿主动物带菌率等调查资料,结合有关地理气候文献对地理层次及气候的划分指标,将云南省钩端螺旋体病的地理立体分布划为三层来认识,发现其分布流行规律是:低热层为重度流行层,发病率高达229~626/10万,感染率26~30%;中暖层发病率在100/10万左右,感染率12~14%,为中度流行层;高寒层为轻度流行层,发病率﹤0/10万,感染率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