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农村小学 习作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43-01
习作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是一大难题。学生的习作能力普遍不高,畏惧写作,教师怕上习作课,更怕改习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对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效率作了一些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让他们体验习作的成功和快乐,学生才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产生习作的动力,继而轻松愉快地完成习作。农村孩子常年与大自然亲近,他们懂得什么季节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他们认识地里的瓜,叫得出田里昆虫的名字。春天时,教师可以带孩子们走出学校,让他们尽情嬉戏,饱览美丽的春光,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让他们用笔写下来。例如,笔者教学《一次有趣的实验》习作课,先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让他们把课前准备好的樟脑丸和蚂蚁带到操场,一个学生用樟脑丸画一个大圆圈后,组员共同观察蚂蚁在圆圈里的样子;把圆圈逐渐缩小至一个硬币大小时,说说蚂蚁又有什么表现。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有趣,亲眼看到了蚂蚁在闻到樟脑丸味道后六神无主、东碰西撞的样子,就能将实验过程写得生动具体了。可见,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轻松地习作,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写,不但激发了习作兴趣,而且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感情真实、语句生动。
二、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方法之一就是多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背书中的优美词句和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懂得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学习文章的行文结构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为习作铺垫。如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泗水河畔的春景描绘得如仙境一般,老师引导学生背诵后,要求学生把这段话里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再如《明天,我们毕业》是一篇回忆小学多彩的生活及感谢老师的文章,学生通过学习该文,积累了文章中歌颂老师的句子,初步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他们在写《给母校老师写一封信》习作时,用上了这个单元的好词好句,感情也很真挚,流露出对学校和老师的眷恋之情。
三、注重读写结合
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读写分离的现象。教师缺乏有效的习作指导方法,导致学生的习作水平不高。老师要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在课堂上注重读写结合,有效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有很多,如续写、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等。
例如,笔者教学《黄山奇松》时提问:“黄山这么多的奇松,要想一一写尽.恐怕用上千言万语也不够啊,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这篇课文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接着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概括文章的写作特色:
1.抓住黄山有代表性的三棵名松写,有详有略,详写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则一笔带过。
2.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生动具体。
3.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笔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说:“作者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我们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那你能不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用一两段话描写我们美丽的家乡呢?”在学生完成写作后,请部分代表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说说借鉴了作者的哪些写作方法,最后让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课堂效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学生的习作特点,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积累习作素材、读写结合方面,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切实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责编 黄鸿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43-01
习作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是一大难题。学生的习作能力普遍不高,畏惧写作,教师怕上习作课,更怕改习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对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效率作了一些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让他们体验习作的成功和快乐,学生才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产生习作的动力,继而轻松愉快地完成习作。农村孩子常年与大自然亲近,他们懂得什么季节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他们认识地里的瓜,叫得出田里昆虫的名字。春天时,教师可以带孩子们走出学校,让他们尽情嬉戏,饱览美丽的春光,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让他们用笔写下来。例如,笔者教学《一次有趣的实验》习作课,先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让他们把课前准备好的樟脑丸和蚂蚁带到操场,一个学生用樟脑丸画一个大圆圈后,组员共同观察蚂蚁在圆圈里的样子;把圆圈逐渐缩小至一个硬币大小时,说说蚂蚁又有什么表现。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有趣,亲眼看到了蚂蚁在闻到樟脑丸味道后六神无主、东碰西撞的样子,就能将实验过程写得生动具体了。可见,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轻松地习作,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写,不但激发了习作兴趣,而且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感情真实、语句生动。
二、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方法之一就是多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背书中的优美词句和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懂得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学习文章的行文结构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为习作铺垫。如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泗水河畔的春景描绘得如仙境一般,老师引导学生背诵后,要求学生把这段话里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再如《明天,我们毕业》是一篇回忆小学多彩的生活及感谢老师的文章,学生通过学习该文,积累了文章中歌颂老师的句子,初步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他们在写《给母校老师写一封信》习作时,用上了这个单元的好词好句,感情也很真挚,流露出对学校和老师的眷恋之情。
三、注重读写结合
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读写分离的现象。教师缺乏有效的习作指导方法,导致学生的习作水平不高。老师要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在课堂上注重读写结合,有效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有很多,如续写、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等。
例如,笔者教学《黄山奇松》时提问:“黄山这么多的奇松,要想一一写尽.恐怕用上千言万语也不够啊,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这篇课文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接着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概括文章的写作特色:
1.抓住黄山有代表性的三棵名松写,有详有略,详写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则一笔带过。
2.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生动具体。
3.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笔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说:“作者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我们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那你能不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用一两段话描写我们美丽的家乡呢?”在学生完成写作后,请部分代表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说说借鉴了作者的哪些写作方法,最后让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课堂效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学生的习作特点,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积累习作素材、读写结合方面,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切实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