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麦郎的错位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看到庞麦郎入院的消息,我们只是一阵唏嘘。当晚看到对他父母的采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庞麦郎不得不退回家乡后,或许面临更孤独的境遇。
  庞麦郎患了精神分裂症。正巧我们看了法国短片《91公分之外》,讲的是一个人永远觉得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偏差91公分,没人能明白他的感受。
  关于精神疾病的一个长久讨论是,一个认知与多数人不同的人,是生病了,还是因为没有被规训。我们很想知道,庞麦郎和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样的。我也比较关注孤独、错位、因自身或环境的局限而徒劳无力等话题。高中时读过一篇关于郑民生的报道,印象最深的是记者写道,这个人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没有人能描述清楚。他是彻底的边缘人。
  梳理庞麦郎过往资料和近二十次旁采后,我们也有类似的感觉。最初我们想模仿《九号秘事》中的一个故事,写《庞麦郎的七天》,但很快抛弃这个想法,因为没人能拼凑出什么时候是庞麦郎人生的关键时刻——除了出名和入院那天。
  在过往文字报道和影像记录中,庞麦郎费力且词不达意的表达,很难透露内心。就像受访者夏大朋所说,他到底在想什么,或许已成一个谜。
  我们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庞麦郎的人生有许多错位,这些逐渐将他推往更孤独的境地。他以为自己是大明星,外界更多地表達审丑;《我的滑板鞋》筛选出了如贾樟柯那样的共鸣者,但他们不会出现在庞麦郎的生活里,他的生活里没有共鸣者;他希望和城里人一样平起平坐,提高自己的档次,但他内心依恋的是家乡。
  我们采访了庞麦郎的经纪人白晓五次。庞麦郎的父母只希望儿子悄悄治好病,但白晓公布了病情,这几乎毁了庞麦郎。庞父庞母对此感到生气。我们对白晓的理解也是循序渐进,他与庞麦郎之间既有互相“成就”、互相“利用”,也有一点很残忍的部分。在他频繁接受采访,以及录制抖音呈现自己和庞麦郎的亲近关系、他的不易伤心之外,还有些别的事实,比如自陈有计划地与媒体互动,希望以此来记录下他与庞麦郎“最后”一起工作的样子。他知道庞麦郎早晚要进医院,这是他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结局”,或者说是庞麦郎的“归宿”。他一直在观察也在等待,希望通过卖滑板鞋将庞麦郎残存的商业价值变现。这些令人唏嘘的内容,我和孟依依反复讨论,作为公共媒体,如何去呈现更为妥当。戳穿白晓“浪漫”的言辞,很可能重复六年前“打假庞麦郎”的糟糕图景。我们做了许多取舍,比如将残酷的内容后置,行文前半段仍以二人互相“成就”为主,以期当读者看到白晓复杂的心思时,能对这个人多一些谅解。
  我们仍有一些不顺的内容。比如多位受访者表示,他们近几年接触到的庞麦郎是温和、腼腆、诚实的。但刚成名那两年,他在镜头下自大又暴躁,有许多矫饰与谎言。这其中的差异或者转变是如何形成,我们只有推测。当我们再次细读那篇《惊惶庞麦郎》时,感到记者当年比其他同行更下功夫,“惊惶”一词也有合理性。但这篇报道刻薄的言辞,也对庞麦郎造成了伤害。于是我想,庞麦郎那些显而易见的谎言,真的需要那么多深度报道去戳穿么?他到底具有怎样的公共性,需要以伤害一个活生生的人为代价去呈现“真相”和“细节”?呈现真相和猎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还是一个天平的两端。
  这是我和孟依依第三次一起合作选题,但是我们第一次真正合作写稿。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有那么几天我们是坐在一张桌子边工作,一起采访,一起讨论。在这个互相启发、互相纠正的过程中,我们多次嚎叫,写稿好难啊。但向着困难写作,令人心安。我们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希望老庞早日康复。
其他文献
2006年10月,在墨西哥蒂克斯特拉的一所教堂里,一位修女在帮助一位牧师分发圣餐礼时,注意到放着圣餐面包的餐盘上有些奇怪的东西。据报道,当时她眼含热泪,转向神父,准备递给教区居民的圣餐餐盘正在渗出鲜血。  罗马天主教徒相信,在弥撒期间,奇迹会按指示每周上演数千次。他们认为,弥撒进行时,就有神迹发生,尽管物品的官感特质(知觉、味道、气味) 保持不变,但基督用他的体与血隐身在面饼与葡萄酒的外形下。因此
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些新技术来颠覆人们所知道的一切。互联网、社交媒体、流媒体视频、智能手机和其他几十种创新已经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从人们的沟通方式到工作方式,甚至娱乐方式。   人类文明的伟大之处在于,技术永远不会停止前进。我们都期待着移形换位、机器人管家、太空度假、时光旅行等技术的出现。但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最终会走到那一步。没有人能预测未
一    这是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要想解读这件作品,就要了解发生在三四千年的那段历史。  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叛),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叛)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
2006年5月到6月,在越南中部的古都顺化和海滨古城会安同时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国际雕刻邀请展和国际雕刻邀请创作营活动。共有来自日本、韩国、中国、波兰、德国、摩洛哥、葡萄牙、印度、澳大利亚、挪威、孟加拉和越南的50多位雕塑家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的国际雕刻邀请创作营活动是为了配合顺化和会安举办的2006国际文化旅游节所举办的。他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这两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
坚壁又清野:黄松   植物的生理构造与人类差别极大,哪怕被烈火吞噬很大一部分躯体,它们往往也能自我修复并继续生存。努力提高自己的防御值,大火来了就硬刚,成了不少植物的火灾生存之道。以北美西部为家的黄松,就是这么一位硬怼山火的“好汉”。   黄松的防火第一招是“坚壁”,它们形如鳞甲的树皮厚实坚韧,像是为树干披上了一件天然的防火衣。黄松的防火第二招是“清野”,在不断长高的过程中,它们的下部树枝会逐
导演严浩在《滚滚红尘》拍摄现场  因为我当年正在筹备要拍一个动乱年代的女性爱情故事,又正好在看三毛的书,她对女性、生活、情感的看法让我很有启发。我想如果她能写的话,肯定会有新的想法,她的经验可以放到这个故事里,所以我就找她。她文字比较感性,很适合这种电影。她在沙漠里发生的事,包括和荷西发生的事,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男女生身上。我跟她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很多事都有共鸣,跟她越谈越长,就变成了朋友。见
哺乳动物需要喝水来保持身体内盐和水的平衡,当身体内盐比水多时就会产生口渴的感觉,如果不喝水,可能会有脱水的威脅。和哺乳动物一样,生活在咸水中的鱼由于身体内血液的盐分浓度低于水中盐分的浓度,所以它们也和陆地的哺乳动物一样,需要喝水来保持身体内盐和水的平衡。  由于它们生活在水中,张嘴就会有水进入体内,喝水对于它们而言只是一种简单的反射行为,并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操控。不像哺乳动物产生口渴的感觉是一个复杂
软机器人   荧幕上有那么一类机器人丰富了我们的童年生活:它们体型高大,高达十几米。由巨大钢铁块组成的它们战斗力强悍,打斗的场景给人以十足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们可以变成汽车、卡车,甚至可以变成飞机和坦克!没错,它们就是变形金刚。然而,虽然变形金刚能够呈现多种变化,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它们十分笨重。   如今机器人的关节已经做得很精密了,其行动更加轻盈,甚至有些人形机器人还被装上了人工
200光年之外的宇宙探险  公元2855年,一个名叫涅索斯的“傀儡师”族外星人,为了某个秘密目的,来到地球召集两个地球人及一个克孜人,组成一个小小的探险队乘坐超光速飞船前往小麦哲伦星云探险。  傀儡师人是三足物种,体型较小,身体外形如同三条腿的小鹿;有两个头,每个头都可以独立地思考、进食和说话,头可以缩进身体里,有点像电影《ET》里的外星人的头部。虽然生性胆小如鼠,但作为一个古老的种族,技术文明极
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面,有一个数百万年来从未和大陆接壤的岛屿——弗洛里斯岛,这个岛屿的面积大约有我国宝岛台湾一半大,一直在印尼诸岛中默默无闻,直到1998年。澳大利亚考古学家摩尔伍德带队到达这座岛屿,并在岛屿中部的苏阿盆地发现了一些简单的石器。2001年,摩尔伍德与另一位考古学家苏决诺将目光鎖定在了该岛西部一个叫良巴的石灰洞。他们开始挖掘,不久便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细的石器和矮化的剑齿象残骸。说到被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