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孩童对世界上各种事物,总是想要问个“为什么”,孩童在儿时都会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学习内动力的原初所在。学习内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刻苦、坚持学习的强大力量。然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到中学阶段对世界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却在逐渐消减。我认为,这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不够系统和稳固,缺乏强度和持久性。具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的人会产生学习的强烈意愿,能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这对一个人的成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而,作为一名高学生,在家长和老师不断的鞭策、批评中,我经常思考,如何才能激发出自己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本人粗浅地认为,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恰当的学习目标、坚定的学习自信心和顽强的学习意志力。
【关键词】学习;内动力;激发;学生
从咿呀学语时起,我们就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世界上各种事物,总是想要问个“为什么”,满足好奇心是人类原始而伟大的学习动机。然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对世界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却在逐渐消减。
我认为,学习内动力的缺乏是由学生原初的学习内动力不够系统和稳固,从而缺乏强度和持久性造成的。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将就此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1.什么是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
学习内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刻苦、坚持学习的强大力量。学习内动力指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它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内动力的重要引发因素。
我曾经粗览过中国教育心理学家的几篇文章,认为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①从起源上看,有直接的学习内动力与间接的学习内动力。前者指由学习活动本身或学科内容的吸引性而直接引起的内部动力状态,如对学习活动的好感、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及克服困难的欢快体验等;后者则指由于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而间接引起的对待学习的态度,如想满足成人的期望,博得集体舆论的好评、争取做优秀生、志愿升学或就业,为建设事业或实现人类理想作贡献等。两者中学习内动力虽然不同,但是它们是相互制约并且可以互相辅助的。这两类学习内动力有机结合,能够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巨大动力。
②从实际效能上看,有主导性学习内动力与辅助性学习内动力。在一段时期内或对待某件事情上,有一些或一种动力处于实际的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这就是主导性的学习内动力。而其他学习动力则处于从属地位,起辅助作用或不起作用,这就是辅助性的学习内动力。例如,我希望通过学习实现自己升学或者其他的志愿,但我并不喜欢学习而喜欢运动,如果我在空闲时跑出去进行运动训练,这说明我的兴趣爱好也就是直接的学习内动力在我身上仍占有主导地位;假若我牺牲了运动的时间努力学习,这就表明我对优秀的期待也就是间接的学习内动力对我说来已成为主导动力。
2.为什么要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
2.1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使学生持续掌握更多的知识
学习内动力如同学生学习的发动机,一个人是否具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能否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关系到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广度、宽度及长度。当今时代,新的想法、动向及观念影响着周围的一切。加尔布雷曾说:“工业社会的动力是金钱,但在信息社会却是知识。人们将会看到一个拥有信息且不为无知所挟的新阶级的出现,他们的能力不是来自金钱,不是来自土地,而是来自知识。”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也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如果我们没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就无法掌握这些可以改变生活及命运的知识,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只有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才能够不断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收获充实的人生。
2.2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个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只看他一时分数的高低,而要看他内心有没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一个学生如果他内心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缺乏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那他的学习的主动性无从谈起,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排斥。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愿意学习,他具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哪怕他眼下的学习成果并不令人满意,但是只要他具有学习的强烈意愿,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将这样的意愿外化为行为,表现出刻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
而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对自己负责的,他会千方百计地学习,获得知识,使自己学习进步。这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够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催化剂。因而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的人会越来越主动学习且善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3.如何如何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
3.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①增强学习快感,培养学习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直接给学生带来快乐,那么学生一定会喜欢学习。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唱歌,他能够在唱歌中找到乐趣,感受到快乐,那他一定会越来越唱歌。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引导,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进行教育时尽可能地将知识讲透彻,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就会使他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②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研究表明,几乎所有人在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社会或他人能够肯定他们的努力成果,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一个学生如果在努力学习之后,如果能够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赞扬,那他就会获得愉快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和攀登知识高峰的愿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鼓励式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内动力。
③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仅仅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而自已却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恐怕很难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若父母能够常常翻阅书籍,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自然而然的对学习产生兴趣。
3.2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由学习兴趣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但是毕竟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是艰辛和枯燥的,并不能保证内动力的强烈持久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不管多么痛苦的作业,只要前方有人们最期待的东西,就不会感觉特别痛苦。比如有的学生并不喜欢学习,但他却享受学习成绩优秀给自己带来的自豪感和优越感,那么他就会为此而努力学习。这个“最期待的东西”,就是学习的目标。因此,要激发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还需要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来指引学习方向。
古人曾言:“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由此可见,一个人要使自己的学习有动力,使自己的生活得有意义,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目标有大有小,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也可以是一生的学习目标。我们即应当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也应当实事求是,根据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特点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为了达到目标,人就得学会做更多的事。有的事情不会做,人就要认真学习。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有意义。学生如果能够认准自己的学习目标,那他就会具有强烈的学习内动力,努力学习。在制定和实现目标时,我有以下两点建议:
①选择最优的目标实现方式。实现目标时可以从简单到困难,从小到大,从重要到次要。
②精确地设定目标的起始时间,注意要有一定弹性,然后尽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3培养坚定的学习自信心
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目标,就有了学习内动力的引发机制。但时,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激发还需要自信心和勇气来发展学习兴趣和实现学习目标。
萧伯纳曾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心是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成才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认识。有坚定自信心的人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一个人的自信心越坚定,越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
所以要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需要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心。首先要有全面科学的自我认识和必要的自我肯定,充分了解自己,学会扬长避短。其次要相信自己有某种能力去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此外,还需要减少功利心,不应过于计较一时成败,尤其是面对失败,应当有坚定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更加努力的向着学习的目标前进。
3.4锻炼顽强的学习意志力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坚定的学习自信心后,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学习内动力的持久性,因而要求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将学习付诸行动。
学习意志力指个体为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地克服困难的能力,是指人们自觉地克服学习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心理过程。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包括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习的坚持性、以及学习的自控力等。意志力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意志力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学习没有持久性、稳定性,对自己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缺乏责任感。因此,学习意志力对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是尤为重要的。关于锻炼学习意志力,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①要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积极乐观的情绪能促进人的意志活动,激励学生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②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制力。也就是个体在学习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语、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
③要增强意志果断性。也就是明辨是非,在紧急关头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一个具有果断性意志品质的学生,在面对学习上的困境时,倾向于采取坚决的措施,当机立断。
④增强意志坚韧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应当减少退缩,在学习压力面前不屈服,学会抗拒诱惑。在学习中要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为实现目的而付出努力。
此外,教育者在激发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时,还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和变通性原则。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激励学生最大限度的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需要灵活的变通,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激发潜能。
总之,在学生的学习中,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方式,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培养坚定的自信心,锻炼顽强的学习意志力,从而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关键词】学习;内动力;激发;学生
从咿呀学语时起,我们就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世界上各种事物,总是想要问个“为什么”,满足好奇心是人类原始而伟大的学习动机。然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对世界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却在逐渐消减。
我认为,学习内动力的缺乏是由学生原初的学习内动力不够系统和稳固,从而缺乏强度和持久性造成的。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将就此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1.什么是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
学习内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刻苦、坚持学习的强大力量。学习内动力指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它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内动力的重要引发因素。
我曾经粗览过中国教育心理学家的几篇文章,认为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①从起源上看,有直接的学习内动力与间接的学习内动力。前者指由学习活动本身或学科内容的吸引性而直接引起的内部动力状态,如对学习活动的好感、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及克服困难的欢快体验等;后者则指由于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而间接引起的对待学习的态度,如想满足成人的期望,博得集体舆论的好评、争取做优秀生、志愿升学或就业,为建设事业或实现人类理想作贡献等。两者中学习内动力虽然不同,但是它们是相互制约并且可以互相辅助的。这两类学习内动力有机结合,能够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巨大动力。
②从实际效能上看,有主导性学习内动力与辅助性学习内动力。在一段时期内或对待某件事情上,有一些或一种动力处于实际的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这就是主导性的学习内动力。而其他学习动力则处于从属地位,起辅助作用或不起作用,这就是辅助性的学习内动力。例如,我希望通过学习实现自己升学或者其他的志愿,但我并不喜欢学习而喜欢运动,如果我在空闲时跑出去进行运动训练,这说明我的兴趣爱好也就是直接的学习内动力在我身上仍占有主导地位;假若我牺牲了运动的时间努力学习,这就表明我对优秀的期待也就是间接的学习内动力对我说来已成为主导动力。
2.为什么要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
2.1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使学生持续掌握更多的知识
学习内动力如同学生学习的发动机,一个人是否具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能否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关系到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广度、宽度及长度。当今时代,新的想法、动向及观念影响着周围的一切。加尔布雷曾说:“工业社会的动力是金钱,但在信息社会却是知识。人们将会看到一个拥有信息且不为无知所挟的新阶级的出现,他们的能力不是来自金钱,不是来自土地,而是来自知识。”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也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如果我们没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就无法掌握这些可以改变生活及命运的知识,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只有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才能够不断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收获充实的人生。
2.2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个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只看他一时分数的高低,而要看他内心有没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一个学生如果他内心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缺乏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那他的学习的主动性无从谈起,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排斥。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愿意学习,他具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哪怕他眼下的学习成果并不令人满意,但是只要他具有学习的强烈意愿,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将这样的意愿外化为行为,表现出刻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
而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对自己负责的,他会千方百计地学习,获得知识,使自己学习进步。这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够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催化剂。因而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的人会越来越主动学习且善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3.如何如何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
3.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①增强学习快感,培养学习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直接给学生带来快乐,那么学生一定会喜欢学习。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唱歌,他能够在唱歌中找到乐趣,感受到快乐,那他一定会越来越唱歌。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引导,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进行教育时尽可能地将知识讲透彻,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就会使他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②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研究表明,几乎所有人在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社会或他人能够肯定他们的努力成果,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一个学生如果在努力学习之后,如果能够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赞扬,那他就会获得愉快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和攀登知识高峰的愿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鼓励式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内动力。
③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仅仅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而自已却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恐怕很难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若父母能够常常翻阅书籍,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自然而然的对学习产生兴趣。
3.2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由学习兴趣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但是毕竟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是艰辛和枯燥的,并不能保证内动力的强烈持久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不管多么痛苦的作业,只要前方有人们最期待的东西,就不会感觉特别痛苦。比如有的学生并不喜欢学习,但他却享受学习成绩优秀给自己带来的自豪感和优越感,那么他就会为此而努力学习。这个“最期待的东西”,就是学习的目标。因此,要激发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还需要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来指引学习方向。
古人曾言:“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由此可见,一个人要使自己的学习有动力,使自己的生活得有意义,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目标有大有小,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也可以是一生的学习目标。我们即应当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也应当实事求是,根据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特点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为了达到目标,人就得学会做更多的事。有的事情不会做,人就要认真学习。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有意义。学生如果能够认准自己的学习目标,那他就会具有强烈的学习内动力,努力学习。在制定和实现目标时,我有以下两点建议:
①选择最优的目标实现方式。实现目标时可以从简单到困难,从小到大,从重要到次要。
②精确地设定目标的起始时间,注意要有一定弹性,然后尽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3培养坚定的学习自信心
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目标,就有了学习内动力的引发机制。但时,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激发还需要自信心和勇气来发展学习兴趣和实现学习目标。
萧伯纳曾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心是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成才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认识。有坚定自信心的人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一个人的自信心越坚定,越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
所以要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需要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心。首先要有全面科学的自我认识和必要的自我肯定,充分了解自己,学会扬长避短。其次要相信自己有某种能力去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此外,还需要减少功利心,不应过于计较一时成败,尤其是面对失败,应当有坚定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更加努力的向着学习的目标前进。
3.4锻炼顽强的学习意志力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坚定的学习自信心后,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学习内动力的持久性,因而要求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将学习付诸行动。
学习意志力指个体为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地克服困难的能力,是指人们自觉地克服学习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心理过程。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包括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习的坚持性、以及学习的自控力等。意志力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意志力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学习没有持久性、稳定性,对自己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缺乏责任感。因此,学习意志力对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是尤为重要的。关于锻炼学习意志力,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①要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积极乐观的情绪能促进人的意志活动,激励学生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②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制力。也就是个体在学习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语、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
③要增强意志果断性。也就是明辨是非,在紧急关头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一个具有果断性意志品质的学生,在面对学习上的困境时,倾向于采取坚决的措施,当机立断。
④增强意志坚韧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应当减少退缩,在学习压力面前不屈服,学会抗拒诱惑。在学习中要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为实现目的而付出努力。
此外,教育者在激发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时,还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和变通性原则。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激励学生最大限度的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需要灵活的变通,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激发潜能。
总之,在学生的学习中,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方式,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培养坚定的自信心,锻炼顽强的学习意志力,从而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内动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