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在肾小球肾炎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作用于B细胞表面CD20分子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靶向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等与自身抗体致病相关的疾病治疗存在理论基础。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也建议把RTX用于治疗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狼疮肾炎等肾小球疾病。目前,RTX治疗肾小球肾炎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临床适应证不一、治疗方案多样等问题,导致疗效评估和分析存在困难。为此,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诊疗现状,对RTX治疗肾小球肾炎的适应证、治疗方案及随访管理注意事项等形成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医生的工作实践,并为未来制定临床指南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补体活化在原发性恶性高血压(malignanthypertension,MHT)肾硬化症患者合并严重心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活检确诊为MHT肾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补体相关成分C4d、C1q、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5(CFHR-5)、C3c和C5b-9的表达。按照入选者是否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和/或急性肾损伤分为严重心肾损伤组和非严重心肾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依据患者肾组织中补体活化指标C4d沉
目的研究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特点,探讨IgAN患者肠道微生物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IgAN患者15例作为IgAN组,健康家属8例和健康体检者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rDNA-V4区进行DNA测序,使用QIIME2分析流程对原始序列进行处理、分析,与Greengenes(v138)数据库进行对比,调用DADA2软件包对数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评估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后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v1.4)中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在AKI诊断24h内行TTE分为TTE组和非TTE组(No-TTE组,未行TTE检查或首次TTE检查超过24h),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scorema
目的评价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治疗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肾活检确诊、应用羟氯喹6个月以上且无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IgAN患者资料,并根据基线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水平、是否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剂(RAASi)分组,比较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21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37.19%);基线时中位UPCR为0.69(0.45,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48h或7d内血清肌酐值的变化程度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计算患者AKI的发生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22例患者,年龄(67.1±5.2)岁(60~85岁),男性186例(57.76%),其中4
目的通过评估高脂饮食(high-fatdiet,HFD)诱导的肥胖相关肾病C57BL/6J小鼠肾周脂肪组织炎症,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正常饲料饮食组(ND组,n=6)和高脂饲料饮食组(HFD组,n=6),喂养14周后,采集血液,剥离双肾,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脏及肾周脂肪的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周脂肪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1c、白细胞介素(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资料,检测患者血液苯并[b]荧蒽含量,探索苯并[b]荧蒽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苯并[b]荧蒽与24h尿蛋白量(r=0.444,P=0.011)、血肌酐(r=0.351,P=0.029)、胱抑素C(r=0.677,P
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的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患者为51岁男性,因"双眼睑水肿8年,皮疹3年,尿少1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血清免疫电泳可见IgGκ型单克隆M蛋白,Ⅰ型冷球蛋白(IgGκ型),冷球蛋白为530.7mg/L。多次骨髓穿刺可见浆细胞轻度增多(5.0%~10.5%),肾活检病理光镜提示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肾小球内皮下见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插入,毛细血管袢腔内大量电子致密物,致毛细血管闭塞,符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该患者诊断为冒烟型骨髓
报道2例木村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两例患者均因水肿入院,既往组织活检诊断木村病明确,临床表现符合肾病综合征。病例1肾脏病理结果为局灶球性肾小球硬化,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快速缓解。病例2肾脏病理结果为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伴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病变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改善,惜自行停药,后病情加重,最终进入终末期肾病。木村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表现有一定特点,早期识别并采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可改善预后。
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PD患者生存状况显著改善,然而技术失败仍然是制约PD发展的瓶颈。多项研究表明,PD患者初始12个月内技术失败风险最高。提高对这一时期技术失败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降低PD技术失败发生率,提高PD的使用率。本文综述了PD早期技术失败的定义、发生率、原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