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曲线的应用比较

来源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iche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曲线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差别,为合理选择新生儿出生体重评价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研究,整群抽样2014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期间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出生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单胎活产新生儿,共计8587例,其中男婴4466例(52%),女婴4121例(48%),分别用国内外四种常用新生儿生长曲线评价不同胎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比较分析评价结果.结果 不同胎龄段男婴和女婴的出生体重平均值与中国2015曲线和INTERGROWTH-21 ST曲线P50参考值趋势一致.中国1988曲线各胎龄男婴和女婴小于胎龄儿(SGA)的检出率偏低,均低于5%,胎龄越小检出率越低,而大于胎龄儿(LGA)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均显著高于10%;2013 Fenton曲线39周后SGA的检出率偏高,胎龄越大检出率越高,男婴尤其显著,所有胎龄LGA的检出率均低于5%;中国2015曲线各年龄阶段男婴和女婴的SGA和LGA的检出率约在5%~10%;INTERGROWTH-21 ST曲线除41周男婴外,SGA的检出率均低于5%,LGA检出率约在6%~14%的范围.结论 采用中国2015曲线评价本研究中新生儿群体出生体重更为合适,符合目标人群的出生体重分布特点.
其他文献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发生于脑血管疾病后常见的一种情绪、情感障碍,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消退、行为抑制等.大量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抑郁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之一,遂提出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可能是PSD的发病机制之一这一假说.本文将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氧化应激、线粒体DNA缺失、损伤或突变、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线粒体功能障碍与PSD的关系,为明确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SD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为今后开发靶向抗抑郁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背景 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社区脑卒中高危筛查项目,居民的参与意向是影响项目成效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缺乏可靠的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目的 编制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并评价其信效度,为评估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走访和头脑风暴,形成量表条目池.2021年7—8月,遴选5名脑卒中相关研究或精通量表编制的专家,进行2轮专家评价,形成初始版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包含3个维度,28个条目).2021年8—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北省襄阳市、武汉市、荆
目的 讨论孕前午睡与目前夜眠时长对孕晚期正常孕妇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12月于厦门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正常孕晚期(孕28周~分娩)孕妇490例,收集其一般人口学信息与临床资料,记录孕前午睡与目前夜眠有效睡眠时长,排除3例缺失夜眠时长样本,有效样本487例.按孕前是否午睡分为午睡(n=332)和无午睡(n=141),依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以7 h为界点,结合目前夜眠有效睡眠时长≤7 h(n=165)和>7 h(n=308)进行分组.对各组样本进行一般资料调查,采用FS-14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