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失数百年后重现的吴哥是自然的一份厚礼,也由自然决定什么时候再次收回这个奇迹。
繁茂的热带雨林正用自己的盘根错节把吴哥的一切慢慢割裂、撕碎。它似乎正一天天地离我们而去,隐回茂密丛林中。当终于亲身置身于这奇妙境地的时候,才觉得,也许消失,才是它最安宁的结局。
2月,辗转于暹粒
2月,从北京出发去柬埔寨金边,零下14度的北京让寒冷充满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生命在这里无奈地蜷缩着。我终于又按捺不住了:2月的柬埔寨炙热如夏,35-40度的高温热情单纯地吸引着无数北方的客人。
到了金边稍作停留便直接在机场购买了前往吴哥的机票,柬埔寨古都吴哥位于洞里萨湖之北,南距县里暹粒市6公里。从金边至暹粒仅290公里左右,若是放在北京,早就一脚油门自驾过去。而对于柬埔寨原始的公路情况,还是决定不冒险尝试了。从金边至暹粒的飞机很多,去柬埔寨的旅游者大半也只是奔吴哥而去的。飞机一般是泰航、越航和柬埔寨国家航空公司共同营运的小飞机,乘坐50-70人的小小飞机,票价400多人民币。
飞机异常颠簸甚至让人误以为吉普车行驶在荒芜的山路上,好在柬埔寨航空公司的服务非常好,如同1999年去泰国的感觉。柬埔寨的姑娘美丽端庄着实让我吃惊不小。45分钟后,舱门终于打开,当机舱门打开热带雨林温热湿润夹杂着果香的空气涌进的时候,奇妙的旅行开始了。
消失的城市
这个一直被战乱侵扰着刚刚安静不久的国家依旧十分贫穷落后,蓝红色的国旗上赫然的吴哥王朝的图案告诉着人们柬埔寨的古老历史与文明,同时也告诉着人们,这个国家所拥有的并不多。
柬埔寨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建国。公元9世纪至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根据中国商务使者周达观的生动记载,13世纪末吴哥仍是一个兴盛的大城市,也是亚洲最宏伟的都城之一。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时,吴哥曾是柬埔寨的王都,最盛时人口达数十万。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于1201年,前后历时400年。在几百年的建造过程中,吴哥三易中心。1431年暹罗军队的入侵,攻陷了吴哥。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一个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在热带雨林深处迷路,突见蔓藤缠绕着三座形似莲花塔的石雕,这便是今天世人面前吴哥窟入口处5个主体塔身其中的三个。
在古城灭亡和现代时期开始的4个多世纪中(即从15世纪初期至19世纪末期),人们对吴哥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吴哥窟,这处由小乘佛教僧侣接管并大致保存完好的古迹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在此期间许多来到柬埔寨的早期欧洲旅游者对这个“消失”的城市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考古学家们还坚持了一项艰巨的重建计划,使古代庙宇群、贮水池和运河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它们原来的宏伟规模。
我们的飞机抵达暹粒的时间正好是午饭时分,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路上少有行人。暹粒的普通酒店价格很便宜,硬件设施也不错。当然也有些超五星级的酒店或者度假村,服务非常好。但通常这些酒店远离暹粒,交通相对不便利。因为打算整天泡在吴哥内,所以,我们选择了在暹粒最繁华地段的一家酒店,500人民币每晚的价格,在当地已算奢侈。
落下行李简单洗簌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找了家旅游手册上评价甚高的餐厅。饥肠辘辘,顾不得仔细看单,匆匆点了几个推荐菜。第一次吃地道的柬埔寨菜,心中做好了比较坏的打算,没想到菜品的丰富可口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柬埔寨菜的口味多重香料,因曾为法国殖民地,调味上偏重奶香。对于我,这家小小的餐厅胜过北京所有号称最正宗的泰国菜餐厅。
饱餐之后,已是下午3点半的光景。听说吴哥7点就停止售票,我们迫不及待地跳上了个TUKTUK三轮车赶去看吴哥的落日。虽然之前做好了各种准备,看了吴哥的各种图片,但当它真正安详地矗立在眼前时候,所有人都不由得屏息静气了。
刚回过神来,一群当地的孩子拿着小首饰、明信片等纪念品来兜售,要的价格稍微偏高一点。我们稍做砍价,以1美元买了十张明信片,孩子们很高兴地簇拥到新的游客那儿去了。
国旗上的王朝
中国人提到吴哥窟,自然会想起《花样年华》的最后一幕:一个男人将无法对人倾诉,甚至自己都无法面对的一段情感秘密讲给吴哥窟的一个石洞听,再把它盖上,让发生在花样年华的故事从此留在吴哥。这里的一切,包括他的秘密,都会被自然带走,成为永恒的回忆。
吴哥窟(也叫小吴哥)是整个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庙建筑。今天柬埔寨人将它放在自己的国旗上,足见吴哥窟在柬埔寨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吴哥窟最初是为敬奉印度教神灵所建,但是今天已演变为佛教寺庙。在方形广场的四个角上,各有一座石塔,而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更高的石塔,象征神话中的圣山。无论印度教还有佛教信徒都相信,中间这个神圣的所在就是宇宙的中心。吴哥窟建在三层台阶的地基上,每层台基四周都有石雕回廊,浮雕大多取材于印度著名史诗《摩珂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神话故事。
我们置身于吴哥窟的佛像间,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站在神的领地还是人的空间。神性和空间交汇在这个密林中的古城。
中心建筑十字王台尽头是吴哥寺的中心建筑群。它基本是由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须弥座,依外大内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叠而成的三个围囿,中心矗立五座莲花圣塔为顶点,象征须弥山。这三层回廊各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毗湿奴。
第一层太基的须弥座由砂岩石垒成,高出地面约3米;须弥座之上,有高3米许的回廊,回廊长方形,南北方向长190米,东西方向长220米。回廊的外侧,有两排并列的方石柱,其中一排支撑画廊拱顶,另一排支撑半拱顶边廊。回廊的二重檐拱顶,覆盖陶瓦,保护画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晒雨淋。
画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细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余,长近百米,全长达七百余米,绕寺一周。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吴哥王朝的历史与印度神话中32层地狱和37重天堂。
入回廊西门,踏入一个名为“千佛阁”的田字阁,四周环绕回廊。田字阁的南北廊,宽约3米,外侧封闭,内侧立双排方柱。回廊由两道游廊交叉成十字形,每道游廊由中廊、左偏廊、右偏廊三部分组成。两行内方柱支撑中廊,两行外方柱支撑各自的偏廊。中廊宽约3米,高约4.5米,上半是墙壁下半是方柱。石柱底部有飞天女浮雕,一些柱身和柱墙还残留深红色的涂漆,由此可窥见八百多年前吴哥窟全盛时期之辉煌景象。几世纪来,朝拜者曾在阁内留下许多佛像,不过大部分佛像现在已被挪走。阁内还有不少颂扬朝拜者善行的铭文,多数是高棉语,一些是缅甸语。
第二层台基又高出第一层台基五米半,四周也有长方形回廊,东西方向长约115米,南北方向宽约100米。回廊没有石柱,也没有偏廊,两壁分布竖葫芦棂窗,间以天神浮雕。回廊共有十座廊门,四隅各一,东南北各一,西边三座。台阶之上的田字形重檐画廊,60米见方,上立五座莲花圣塔,四隅各一塔门,正中矗立一座42米高的大主塔,塔顶离地65米,主塔比四个角塔高大;五座宝塔,排成五点梅花式。每塔内设神龛。主塔的神龛,最初四通,中供毗湿奴一尊,在改奉上座部佛教后,中供佛像,三面用佛像壁围拢。
永恒的高棉微笑
另一个保存较好的吴哥遗址是吴哥城(又叫大吴哥),这是高棉帝国宫殿城。在吴哥城的中心,阎那跋摩七世建造了贝雍寺(Bayon)。贝雍有54座大小宝塔,每座塔的顶部都雕有象征国王的巨大的四面佛,他们从塔尖微笑着俯瞰四周,象征着王权至上和佛教神圣。这是最具有高棉特色的石雕造型。不管你站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到高高在上的佛像,感受到他们潜在的威慑力,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吴哥城是一处被长达12公里的城池所包围的城市。吴哥城南门外的护城河上架有石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古时养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
在吴哥城中央,依照佛教须弥圣山的概念建立起了壮观的拜云寺(Bayon),环绕中央尖塔的是49座四面都雕有巨大佛脸的佛面塔,这些谜样的佛脸微笑,表情各异,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拜云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应有尽有,但是给游客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四面佛那神秘的“高棉微笑”。
在都城中央,建有宫殿、图书馆、浴场、回廊等。
粉色女王宫
很多人认为女王宫是吴哥艺术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第一眼你可能会因其规模而感到失望,然而一旦身处其间,你就不能不为装饰其门廊和墙壁的精美雕刻深深打动。现在这些雕刻都围上了绳索。女王宫在暹粒以北32公里处,最好在接近傍晚时分或者清晨去参观,因为这时的太阳光线会使粉红的砂石获得最佳效果。
女王宫是我们第二日的游览目的地,它精美绝伦的雕刻闻名于世。本以为这样的雕刻应该只做装饰且在局部出现,没想到,整个庙宇布满了巧夺天工的石雕,这还是因为几百年来战乱的不断破坏与维护不善所存留的,我完全想象不出原来的精美与壮观。同行的朋友带来速写本,超级装备的相机,越拍越发现,这样的宝藏是无法被任何机器所记录的。
女王宫原名湿婆宫,建成于吴哥王朝(门内加者)耶跋摩五世元年(公元968年)。它坐西朝东,长200米,宽约100米,中心为3座并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对称的配殿。朱红色的塔祠建在一个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约10米。正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湿奴神。每座塔祠的东、南、北各有一门,门高仅1.2米,礼拜者须弯腰屈膝方能入内。每个门前均有守护神石雕一对,两侧墙上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围3道围塔,内外围墙之间,有拱门、镂花石柱和石碑等。整个塔祠群巍峨壮观,建筑奇巧别致,雕刻细腻优美。每座塔祠上都刻有各种神鬼罗刹的雕像。塔基及其两侧的神龛和门楼上也是千姿百态的浮雕,内容多是记载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御外族侵略的战斗场面。1431年吴哥城被暹罗攻陷时,女王宫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来生做一棵树
做一棵树的想法由来已久,羡慕它们可以枝繁叶茂向上生长,吸收自然灵气甘露,奔着太阳,即便死去,也都有着优美的形状,只要远离人类,便都能永恒。看到吴哥的树,我便更坚定这一点了。
吴哥的树是古城内又一绝景,充分向人类展示着自然的伟大与不可违背。我拍了很多各个角度的树,古树参天、千姿百态、枝干高高地伸进天空,似与天堂交流,美丽得令人窒息。这些千年的精灵好似从容地看着我们这些冥冥众生,不动声色地嘲笑或者怜悯。与砍伐树木保护寺庙相比,我更倾向于让草木自然生长,把历史交还给自然,任何强求与违背的行为都是愚蠢无益的。
来生,做一棵雨林深处的大树,该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吴哥古都面积广阔宏大,庙宇之众多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在吴哥辗转了5日,依旧错过了许多美丽的景色。除了以上著名必游景点外,以下寺庙亦不容错过。
巴戎寺,最惊艳
是否感觉有人凝视着你?在令人难忘的巴戎寺有216张四面佛的巨脸俯视着游客。该寺位于吴哥的正中心,由阉耶摩七世建成于公元1200年左右。有些历史学家认为那些带着冰冷微笑而高深莫测的面容酷似伟大的国王本人。
日出或者日落时分,这时候光与影的变幻会使佛像显得更加奇特。远远望去,巴戎寺好似一堆岩石,然而一旦身处其间,你就会发现这是吴哥最为惊艳的寺庙之一。
罗洛古寺,最古老
罗洛在吴哥窟东南面,曾经是因陀罗跋摩一世的首都。这儿的古寺群属于高棉人最早建造的大型石庙,标志着古典艺术的开端。尽管不能与其他主要古迹相媲美,但是参观这些寺庙可以让你了解天才的高棉建筑艺术的历史渊源。
荔枝山,最神圣
这座名山是柬埔寨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公元802年,炅耶摩二世在此宣布脱离爪哇,高棉王国由此诞生。山顶(487米)有座古老的卧佛(由巨石雕刻而成)和一个仍在使用的寺院,不过游客通常更愿意去看大瀑布和附近令人难忘的河床雕刻。 不过这儿离暹粒60公里,到这儿就得花上大约二三个小时,但因为人迹罕至,就更增添了圣地的神秘与安详。
巴肯山神庙
建于耶输跋摩(889—910年在位)统治时期,这是吴哥几座代表须弥山的寺庙中的第一座。尽管这儿仍然是拍摄远处落日余晖中的吴哥窟的绝对山顶位置,但令人伤心的是,如今的巴肯山神庙已经熙来攘往,不再是看日落的最佳地点了。
塔布茏寺,最上镜
塔布茏寺是吴哥众多奇观中最引人入胜的一个,它似乎是直接来自电影《印第安纳琼斯》的一个场景;近来拍摄的《古墓丽影》和《虎兄虎弟》也都以塔布茏寺作为外景。这座12世纪大乘佛教的寺庙是吴哥时代最大的建筑之一,它基本上保持了一个世纪前第一批法国探险家看到它时的原样。尽管吴哥的其他重要古迹都被纳入浩大的保护计划,四周吞噬一切的丛林都被清理掉,但这座佛寺却任由大自然肆意处置,有些地方已经破败不堪。
在吴哥逗留了6天之后,也当是该离开前往别处了,除了相机里数千张的照片外,心中更是满满装着沉甸甸的安静与感动。盘根错节的热带雨林继续不断地覆盖着这座城市,坚强的藤盘把古老的石阶挤碎包裹,大片的苔藓快速地繁殖,精美的雕塑被游客摸平几乎消失,佛像在还未来得及保护之前倒塌或者已经被贩卖到五湖四海支离破碎……这座再现给世人的奇迹城市将于不久的将来再次被大自然收回,我却有些高兴与安心了。老是在想,若当年这座美丽的城池没有被迷路人发现,没有被挖掘没有被保护也没有被盗取破坏,是否于它,是个更安宁的结局呢?
tips
交通:租用当地TUKTUK(电动三轮车)是比较常用的旅行方法,因很多景点偏远,建议包车,每天150元人民币左右。车夫都很NICE,可以包个午饭或者带个便当给他。
门票:分为1天、3天及7天三种票价,1天20美元/人,3天40美元/人和7天60美元/人,可参观古迹林中的主要建筑如吴哥窟、吴哥通、达布容、斑蒂瑟列、布垃坎、斑蒂哥代等。
开放时间:5:00-19:00,19:00以后即不可再进入,但里面的游客可以自行停留欣赏日落、或者灯效装饰的吴哥窟
繁茂的热带雨林正用自己的盘根错节把吴哥的一切慢慢割裂、撕碎。它似乎正一天天地离我们而去,隐回茂密丛林中。当终于亲身置身于这奇妙境地的时候,才觉得,也许消失,才是它最安宁的结局。
2月,辗转于暹粒
2月,从北京出发去柬埔寨金边,零下14度的北京让寒冷充满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生命在这里无奈地蜷缩着。我终于又按捺不住了:2月的柬埔寨炙热如夏,35-40度的高温热情单纯地吸引着无数北方的客人。
到了金边稍作停留便直接在机场购买了前往吴哥的机票,柬埔寨古都吴哥位于洞里萨湖之北,南距县里暹粒市6公里。从金边至暹粒仅290公里左右,若是放在北京,早就一脚油门自驾过去。而对于柬埔寨原始的公路情况,还是决定不冒险尝试了。从金边至暹粒的飞机很多,去柬埔寨的旅游者大半也只是奔吴哥而去的。飞机一般是泰航、越航和柬埔寨国家航空公司共同营运的小飞机,乘坐50-70人的小小飞机,票价400多人民币。
飞机异常颠簸甚至让人误以为吉普车行驶在荒芜的山路上,好在柬埔寨航空公司的服务非常好,如同1999年去泰国的感觉。柬埔寨的姑娘美丽端庄着实让我吃惊不小。45分钟后,舱门终于打开,当机舱门打开热带雨林温热湿润夹杂着果香的空气涌进的时候,奇妙的旅行开始了。
消失的城市
这个一直被战乱侵扰着刚刚安静不久的国家依旧十分贫穷落后,蓝红色的国旗上赫然的吴哥王朝的图案告诉着人们柬埔寨的古老历史与文明,同时也告诉着人们,这个国家所拥有的并不多。
柬埔寨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建国。公元9世纪至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根据中国商务使者周达观的生动记载,13世纪末吴哥仍是一个兴盛的大城市,也是亚洲最宏伟的都城之一。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时,吴哥曾是柬埔寨的王都,最盛时人口达数十万。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于1201年,前后历时400年。在几百年的建造过程中,吴哥三易中心。1431年暹罗军队的入侵,攻陷了吴哥。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一个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在热带雨林深处迷路,突见蔓藤缠绕着三座形似莲花塔的石雕,这便是今天世人面前吴哥窟入口处5个主体塔身其中的三个。
在古城灭亡和现代时期开始的4个多世纪中(即从15世纪初期至19世纪末期),人们对吴哥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吴哥窟,这处由小乘佛教僧侣接管并大致保存完好的古迹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在此期间许多来到柬埔寨的早期欧洲旅游者对这个“消失”的城市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考古学家们还坚持了一项艰巨的重建计划,使古代庙宇群、贮水池和运河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它们原来的宏伟规模。
我们的飞机抵达暹粒的时间正好是午饭时分,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路上少有行人。暹粒的普通酒店价格很便宜,硬件设施也不错。当然也有些超五星级的酒店或者度假村,服务非常好。但通常这些酒店远离暹粒,交通相对不便利。因为打算整天泡在吴哥内,所以,我们选择了在暹粒最繁华地段的一家酒店,500人民币每晚的价格,在当地已算奢侈。
落下行李简单洗簌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找了家旅游手册上评价甚高的餐厅。饥肠辘辘,顾不得仔细看单,匆匆点了几个推荐菜。第一次吃地道的柬埔寨菜,心中做好了比较坏的打算,没想到菜品的丰富可口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柬埔寨菜的口味多重香料,因曾为法国殖民地,调味上偏重奶香。对于我,这家小小的餐厅胜过北京所有号称最正宗的泰国菜餐厅。
饱餐之后,已是下午3点半的光景。听说吴哥7点就停止售票,我们迫不及待地跳上了个TUKTUK三轮车赶去看吴哥的落日。虽然之前做好了各种准备,看了吴哥的各种图片,但当它真正安详地矗立在眼前时候,所有人都不由得屏息静气了。
刚回过神来,一群当地的孩子拿着小首饰、明信片等纪念品来兜售,要的价格稍微偏高一点。我们稍做砍价,以1美元买了十张明信片,孩子们很高兴地簇拥到新的游客那儿去了。
国旗上的王朝
中国人提到吴哥窟,自然会想起《花样年华》的最后一幕:一个男人将无法对人倾诉,甚至自己都无法面对的一段情感秘密讲给吴哥窟的一个石洞听,再把它盖上,让发生在花样年华的故事从此留在吴哥。这里的一切,包括他的秘密,都会被自然带走,成为永恒的回忆。
吴哥窟(也叫小吴哥)是整个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庙建筑。今天柬埔寨人将它放在自己的国旗上,足见吴哥窟在柬埔寨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吴哥窟最初是为敬奉印度教神灵所建,但是今天已演变为佛教寺庙。在方形广场的四个角上,各有一座石塔,而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更高的石塔,象征神话中的圣山。无论印度教还有佛教信徒都相信,中间这个神圣的所在就是宇宙的中心。吴哥窟建在三层台阶的地基上,每层台基四周都有石雕回廊,浮雕大多取材于印度著名史诗《摩珂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神话故事。
我们置身于吴哥窟的佛像间,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站在神的领地还是人的空间。神性和空间交汇在这个密林中的古城。
中心建筑十字王台尽头是吴哥寺的中心建筑群。它基本是由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须弥座,依外大内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叠而成的三个围囿,中心矗立五座莲花圣塔为顶点,象征须弥山。这三层回廊各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毗湿奴。
第一层太基的须弥座由砂岩石垒成,高出地面约3米;须弥座之上,有高3米许的回廊,回廊长方形,南北方向长190米,东西方向长220米。回廊的外侧,有两排并列的方石柱,其中一排支撑画廊拱顶,另一排支撑半拱顶边廊。回廊的二重檐拱顶,覆盖陶瓦,保护画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晒雨淋。
画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细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余,长近百米,全长达七百余米,绕寺一周。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吴哥王朝的历史与印度神话中32层地狱和37重天堂。
入回廊西门,踏入一个名为“千佛阁”的田字阁,四周环绕回廊。田字阁的南北廊,宽约3米,外侧封闭,内侧立双排方柱。回廊由两道游廊交叉成十字形,每道游廊由中廊、左偏廊、右偏廊三部分组成。两行内方柱支撑中廊,两行外方柱支撑各自的偏廊。中廊宽约3米,高约4.5米,上半是墙壁下半是方柱。石柱底部有飞天女浮雕,一些柱身和柱墙还残留深红色的涂漆,由此可窥见八百多年前吴哥窟全盛时期之辉煌景象。几世纪来,朝拜者曾在阁内留下许多佛像,不过大部分佛像现在已被挪走。阁内还有不少颂扬朝拜者善行的铭文,多数是高棉语,一些是缅甸语。
第二层台基又高出第一层台基五米半,四周也有长方形回廊,东西方向长约115米,南北方向宽约100米。回廊没有石柱,也没有偏廊,两壁分布竖葫芦棂窗,间以天神浮雕。回廊共有十座廊门,四隅各一,东南北各一,西边三座。台阶之上的田字形重檐画廊,60米见方,上立五座莲花圣塔,四隅各一塔门,正中矗立一座42米高的大主塔,塔顶离地65米,主塔比四个角塔高大;五座宝塔,排成五点梅花式。每塔内设神龛。主塔的神龛,最初四通,中供毗湿奴一尊,在改奉上座部佛教后,中供佛像,三面用佛像壁围拢。
永恒的高棉微笑
另一个保存较好的吴哥遗址是吴哥城(又叫大吴哥),这是高棉帝国宫殿城。在吴哥城的中心,阎那跋摩七世建造了贝雍寺(Bayon)。贝雍有54座大小宝塔,每座塔的顶部都雕有象征国王的巨大的四面佛,他们从塔尖微笑着俯瞰四周,象征着王权至上和佛教神圣。这是最具有高棉特色的石雕造型。不管你站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到高高在上的佛像,感受到他们潜在的威慑力,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吴哥城是一处被长达12公里的城池所包围的城市。吴哥城南门外的护城河上架有石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古时养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
在吴哥城中央,依照佛教须弥圣山的概念建立起了壮观的拜云寺(Bayon),环绕中央尖塔的是49座四面都雕有巨大佛脸的佛面塔,这些谜样的佛脸微笑,表情各异,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拜云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应有尽有,但是给游客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四面佛那神秘的“高棉微笑”。
在都城中央,建有宫殿、图书馆、浴场、回廊等。
粉色女王宫
很多人认为女王宫是吴哥艺术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第一眼你可能会因其规模而感到失望,然而一旦身处其间,你就不能不为装饰其门廊和墙壁的精美雕刻深深打动。现在这些雕刻都围上了绳索。女王宫在暹粒以北32公里处,最好在接近傍晚时分或者清晨去参观,因为这时的太阳光线会使粉红的砂石获得最佳效果。
女王宫是我们第二日的游览目的地,它精美绝伦的雕刻闻名于世。本以为这样的雕刻应该只做装饰且在局部出现,没想到,整个庙宇布满了巧夺天工的石雕,这还是因为几百年来战乱的不断破坏与维护不善所存留的,我完全想象不出原来的精美与壮观。同行的朋友带来速写本,超级装备的相机,越拍越发现,这样的宝藏是无法被任何机器所记录的。
女王宫原名湿婆宫,建成于吴哥王朝(门内加者)耶跋摩五世元年(公元968年)。它坐西朝东,长200米,宽约100米,中心为3座并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对称的配殿。朱红色的塔祠建在一个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约10米。正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湿奴神。每座塔祠的东、南、北各有一门,门高仅1.2米,礼拜者须弯腰屈膝方能入内。每个门前均有守护神石雕一对,两侧墙上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围3道围塔,内外围墙之间,有拱门、镂花石柱和石碑等。整个塔祠群巍峨壮观,建筑奇巧别致,雕刻细腻优美。每座塔祠上都刻有各种神鬼罗刹的雕像。塔基及其两侧的神龛和门楼上也是千姿百态的浮雕,内容多是记载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御外族侵略的战斗场面。1431年吴哥城被暹罗攻陷时,女王宫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来生做一棵树
做一棵树的想法由来已久,羡慕它们可以枝繁叶茂向上生长,吸收自然灵气甘露,奔着太阳,即便死去,也都有着优美的形状,只要远离人类,便都能永恒。看到吴哥的树,我便更坚定这一点了。
吴哥的树是古城内又一绝景,充分向人类展示着自然的伟大与不可违背。我拍了很多各个角度的树,古树参天、千姿百态、枝干高高地伸进天空,似与天堂交流,美丽得令人窒息。这些千年的精灵好似从容地看着我们这些冥冥众生,不动声色地嘲笑或者怜悯。与砍伐树木保护寺庙相比,我更倾向于让草木自然生长,把历史交还给自然,任何强求与违背的行为都是愚蠢无益的。
来生,做一棵雨林深处的大树,该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吴哥古都面积广阔宏大,庙宇之众多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在吴哥辗转了5日,依旧错过了许多美丽的景色。除了以上著名必游景点外,以下寺庙亦不容错过。
巴戎寺,最惊艳
是否感觉有人凝视着你?在令人难忘的巴戎寺有216张四面佛的巨脸俯视着游客。该寺位于吴哥的正中心,由阉耶摩七世建成于公元1200年左右。有些历史学家认为那些带着冰冷微笑而高深莫测的面容酷似伟大的国王本人。
日出或者日落时分,这时候光与影的变幻会使佛像显得更加奇特。远远望去,巴戎寺好似一堆岩石,然而一旦身处其间,你就会发现这是吴哥最为惊艳的寺庙之一。
罗洛古寺,最古老
罗洛在吴哥窟东南面,曾经是因陀罗跋摩一世的首都。这儿的古寺群属于高棉人最早建造的大型石庙,标志着古典艺术的开端。尽管不能与其他主要古迹相媲美,但是参观这些寺庙可以让你了解天才的高棉建筑艺术的历史渊源。
荔枝山,最神圣
这座名山是柬埔寨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公元802年,炅耶摩二世在此宣布脱离爪哇,高棉王国由此诞生。山顶(487米)有座古老的卧佛(由巨石雕刻而成)和一个仍在使用的寺院,不过游客通常更愿意去看大瀑布和附近令人难忘的河床雕刻。 不过这儿离暹粒60公里,到这儿就得花上大约二三个小时,但因为人迹罕至,就更增添了圣地的神秘与安详。
巴肯山神庙
建于耶输跋摩(889—910年在位)统治时期,这是吴哥几座代表须弥山的寺庙中的第一座。尽管这儿仍然是拍摄远处落日余晖中的吴哥窟的绝对山顶位置,但令人伤心的是,如今的巴肯山神庙已经熙来攘往,不再是看日落的最佳地点了。
塔布茏寺,最上镜
塔布茏寺是吴哥众多奇观中最引人入胜的一个,它似乎是直接来自电影《印第安纳琼斯》的一个场景;近来拍摄的《古墓丽影》和《虎兄虎弟》也都以塔布茏寺作为外景。这座12世纪大乘佛教的寺庙是吴哥时代最大的建筑之一,它基本上保持了一个世纪前第一批法国探险家看到它时的原样。尽管吴哥的其他重要古迹都被纳入浩大的保护计划,四周吞噬一切的丛林都被清理掉,但这座佛寺却任由大自然肆意处置,有些地方已经破败不堪。
在吴哥逗留了6天之后,也当是该离开前往别处了,除了相机里数千张的照片外,心中更是满满装着沉甸甸的安静与感动。盘根错节的热带雨林继续不断地覆盖着这座城市,坚强的藤盘把古老的石阶挤碎包裹,大片的苔藓快速地繁殖,精美的雕塑被游客摸平几乎消失,佛像在还未来得及保护之前倒塌或者已经被贩卖到五湖四海支离破碎……这座再现给世人的奇迹城市将于不久的将来再次被大自然收回,我却有些高兴与安心了。老是在想,若当年这座美丽的城池没有被迷路人发现,没有被挖掘没有被保护也没有被盗取破坏,是否于它,是个更安宁的结局呢?
tips
交通:租用当地TUKTUK(电动三轮车)是比较常用的旅行方法,因很多景点偏远,建议包车,每天150元人民币左右。车夫都很NICE,可以包个午饭或者带个便当给他。
门票:分为1天、3天及7天三种票价,1天20美元/人,3天40美元/人和7天60美元/人,可参观古迹林中的主要建筑如吴哥窟、吴哥通、达布容、斑蒂瑟列、布垃坎、斑蒂哥代等。
开放时间:5:00-19:00,19:00以后即不可再进入,但里面的游客可以自行停留欣赏日落、或者灯效装饰的吴哥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