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产分散控制系统组态软件框架的设计和实现

来源 :热力发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新一代国产工控系统华能睿渥分散控制系统(HNICS-T316)组态设计与调试软件的架构设计及技术实现.该软件针对全国产软硬件平台开发,采用基于组态设计流程的分层式组件架构,以消息总线技术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模块化组件集成方案,设计了组件式数据管理系统和增量式刷新的模型/视图的图形系统,实现了内存数据到操作界面的快速刷新,降低了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和程序的复杂度,实现了跨平台软件的快速并行开发,提高了组态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基于以上架构,设计了基于控制器锁存机制的组态数据系统架构和高颗粒度与低更新资源的分段式组态产物文件结构,开发了组态多级解析及主备同步技术和基于标签名动态分级校核的组态资源共享技术,解决了全站多人同时编辑时数据定义冲突问题,提升了快速控制周期下组态无扰下载及同步的效率,同时,减少了工程师站的软硬件资源消耗,简化了工程应用中工程师站的部署流程,实现了组态软件在国产自主可控平台上的高效运行.基于此开发的国产组态软件已在300MW和1000MW火电机组成功示范应用,经第三方机构测试和应用实践表明,该软件运行稳定,使用方便灵活,能满足大型火电机组工程组态需求.
其他文献
采用换热器效能法,对不同种类换热器进行校核计算.研究换热工质为气气、气液、液液时,不同种类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随涂层导热系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种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皆随涂层导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且在不同低温侧流体雷诺数下增加程度不同,雷诺数越大,增加程度越大.设定涂层厚度为200.000 μm,涂层导热热阻所占比例随着涂层导热系数的增加在平板式空气预热器中的减小量最小,当冷流体雷诺数为8 156时,从4.72%减小为0.25%,在可拆卸板式换热器中的减小量最大,当冷流体雷诺数为2 843时,从53.40%
基于COMSOL软件对民航常用飞机整体油箱7075铝合金和202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焊接速度对工件温度场、von Mises应力场以及形变量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表明,在焊接过程中,铝合金工件的最高温度随着焊接速度的变化而改变,且温度Tmax与焊接速度u符合四次函数关系.最大残余应力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工件的最大应力产生在轴肩区域附近.7075和2024两种铝合金摩擦搅拌焊接过程中的形变量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综合考虑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个具有大惯性、纯滞后特点的复杂非线性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稳定性,实现合理用热,将模糊自适应控制和常规PID控制两种控制方法结合并使用模糊工具箱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同常规的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控制方法相比,有效提高了集中供热系统的鲁棒性、稳定性和自适应的能力;在集中供热的复杂系统中,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热需求.
低温余热广泛存在于地热和工业领域,开发和利用低温余热,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是一种热电转换技术,能够有效地回收工业余热和开发地热能.当前ORC余热回收存在着效率不高、热-经济性低、变工况运行性能不理想等问题.基于ORC面临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气液分离组分调控的新型LC-ORC循环系统,建立了LC-ORC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和变工况运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液冷凝组分调控技术后,与B-ORC系统相比,冷凝过程中的传热系数可
对28Cr3NiSiMoWVA超高强度钢薄壁筒形零件进行了真空油淬、真空气淬两种热处理工艺方案试验,摸索出热处理后材料力学性能能够满足抗拉强度Rm为1360~1460 MPa和伸长率A≥11%要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并摸索出控制薄壁筒形零件变形量最小的冷却气体充气参数,使材料既能保证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要求,又能保证薄壁筒形零件小的变形量,以满足薄壁筒形零件的后续加工要求.
为了解决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在夏季制冷时,由于压缩机排气温度较高所带来的系统制冷性能严重衰减、甚至不能稳定运行的问题,采用低压补气技术,设计了带补气的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并搭建了纯电动汽车性能测试实验台.基于R410A制冷剂,研究了压缩机转速在3 000~5 000 r/min和环境温度在21.00~50.00℃分别变化时,低压补气系统与不补气系统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35℃时,低压补气系统与不补气系统相比,制冷量增加了8%~20%,压缩机排气温度降低了1.30~4.50℃,系统制冷性能系数C
通过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定以及断口形貌的观察,研究了4个国产柔轮零件出现疲劳开裂的失效原因.结果 表明:不同疲劳断裂的零件在组织上无异常,晶粒度级别相差1级,晶粒均匀性好,组织与硬度具有较一致的对应性.但是,零件的纯净度较差,含有较多的大尺寸脆性夹杂物Al2O3和长条状的MnS夹杂.因此,零件纯净度差是造成本次柔轮过早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
超临界流体的比定压热容数据的准确测量对于众多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至关重要.基于流动型量热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测量温度在25.00~80.00℃、压力0.10~12.00 MPa的比定压热容在线测量实验系统,其测量的扩展相对不确定度为1.66%~2.46%(置信因子k=2).在使用纯水(工况压力为7.00~12.00 MPa,温度25.00~60.00℃)、环己烷(工况压力为2.00~6.00 MPa,温度30.00~80.00℃)和 CO2(工况压力为6.70~12.00 MPa,温度25.00~70.00℃
为了研究室内热环境与人员的供暖行为,以长沙市某办公建筑为例,对该办公建筑室内外热湿环境与供暖系统能耗进行了连续监测.根据室内温度、相对湿度与供暖设备能耗数据,分析了室内人员供暖行为以及室内热环境频率特性,并采用逻辑回归方法构建室内供暖设备开启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办公建筑冬季室内平均温度为20.1℃,平均相对湿度为43.6%;室内供暖设备开启时刻室内温度均值为13.6℃,关闭时刻室内温度为22.8℃(人员热偏好行为作用下);根据所构建的室内供暖设备开启率预测模型(sig=0.000),得出当室外温度为1
为了探究传统轴向分流和新型环形空腔两种出口导流形式对一型进汽结构变流量工况下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分别带有两种出口导流形式的进汽结构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出口气动参数变化规律,获得二者的变流量性能特性.结果表明:二者在流动损失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带有环形空腔出口导流形式的进汽结构在出口气流角均匀度和马赫数均匀度上性能突出,其气流角和马赫数在出口的分布规律也更接近压力级的实际来流情况,为压力级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