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不放弃,巧妙转化“对抗型”小学生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独生子女占主体及儿童过早接受网络世界影响的小学教育大环境下,小学生的“对抗行为”呈递增趋势,具体表现为:偏激行为、攻击性行为、情绪失控行为。由于系统性理论研究的缺乏,教师在面对这些对抗性行为时,容易走进“权威对立”“畏难躲避”“绝望放弃”等误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良好亲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认识到帮助学生转化的过程中充满了曲折性与反复性,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有利于帮助教师走出这些误区。在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代替行为表达、帮助学生获得归属感、树立明确的原则并积极寻求家长的帮助。
  【关键词】师德;学生转化;对抗性行为
  一、研究意义
  “问题学生”的转化一直是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甚至是做好整个班级德育工作的关键,所以长期以来,教育界对“问题学生”的讨论和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抗型”学生主要指遭受批评或惩罚时,经常性地表现出偏激行为、攻击行为或情绪失控行为的学生。
  在对“问题学生”的分类中,杨润东提到从“问题”的来源及表现上看,可划分为学习类问题学生、行为类问题学生、心理类问题学生,此文提到的“对抗型”属于行为类问题学生中比较突出的一类。笔者发现对这一类学生的研究集中于初中学段以上的学生,对于小学阶段的“对抗性”行为研究较少。然而在独生子女占主体及儿童过早接受网络世界影响的小学教育大环境下,小学生的“对抗性行为”呈递增趋势。有针对性地对在小学阶段呈现出的“对抗型”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转化关键点,能够帮助教师做到不生气、不放弃,巧妙转化“对抗型”学生。
  二、“对抗型学生”的案例呈现
  “对抗型”学生普遍具有以自我为中心、蔑视规则、犯错后拒绝接受惩罚、自尊较为敏感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常常与同学、规则、教师发生冲突,并在发生冲突后逃避反省自己的问题,倾向于把所有原因归结到外部因素中。面对教师的批评,他们经常会感到委屈和愤怒,为自己找借口,觉得是教师在针对自己。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一)偏激行为
  小李是一位不愿意遵守规则且自尊心较为敏感的四年级男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多次与其他学生、老师发生过冲突。在某次活动中,已经了解小李的性格的教师提前找小李进行谈话,与小李约定好不在这次活动中违反纪律,如果违反纪律,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小李点头答应。结果小李在活动现场大声吵闹、捣乱,教师多次提醒无果后要求李单独到办公室接受惩罚,但小李拒绝沟通与合作,并表现出哭泣、呼吸加重、双拳紧握、瞪目怒视等反应,导致双方僵持不下。
  班主任通过与家长沟通发现,父母与李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较少,在家庭中当小李出现偏激行为,家长倾向于通过物质性奖励缓解矛盾。
  (二)攻击性行为
  小黄是一位以自我为中心的五年级男生,常常因为其他同学不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就打人,事后还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老师时,他常用的句式为:“是他先……的”“谁叫他……呢”“反正我……”等。
  某次,小黄因为同桌不愿意借笔给他就朝同桌的腹部踢了两脚。教师到达现场后非常生气,大声呵斥了小黃并宣称要把家长请过来。小黄听了之后很愤怒,用力地跳了起来重重地蹬在地上,还用拳头用力地锤了一下书桌,大声吼道:“叫家长!叫家长!你除了叫家长还会做什么!”并扬起拳头作想要打教师状。教师继续大声说道:“有本事你就打下来!”小黄最终把这一拳打在墙壁上,随后家长赶到,帮助学生冷静下来。
  在教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家长一直强调小黄没有错,小黄在家的表现很优秀,在一到四年级小黄都没有过这些问题,并反问老师为何当众批评小黄,双方沟通僵持。后来双方冷静下来,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彼此承认不当之处,经过真诚沟通后,在家访时,家长才透露,小黄平常热衷于玩网络游戏,喜欢把自己代入游戏角色发号施令,模仿打斗场面。
  (三)情绪失控行为
  小朱是一位“作业困难户”,并且经常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如,“没带作业本回家”“忘记带书”“昨天家里停电”“写了没带来”等。而一旦谎言被拆穿,小朱就会大声哭闹、尖叫,并把自己反锁在杂物间中,以此来逃避作业的补做。朱的情绪失控行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目的性。在多次尝试失败后,班主任再进行及时、持续的教育,该学生的“对抗性”行为在一个学期内大大减少。
  三、教师在转化学生的过程中易步入的误区
  (一)师生对立
  在学生出现“对抗性”行为时,如果教师没能深入地了解学生产生该行为的原因和目的,只是盲目地认为该学生是在故意捣乱,则很容易限入讨厌学生的误区。教师对某位特定学生的态度和情绪会引起班上其他学生的模仿,所以一旦教师对“对抗型”学生表达出讨厌的信号,会导致这位学生在教室生活中获得疏离感,缺乏满足感和快乐感。长期如此,这位学生也会对教师和其他学生产生敌对情绪,从而造成班级关系紧张,引发更多问题行为和冲突。
  (二)畏难逃避
  “对抗型”学生对教师来说是班级管理中最头疼的存在,因为每出现一次类似事件,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能很好地解决,弄得班主任心力交瘁,吃力不讨好。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心态与方法,很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纵容。在这类学生犯错误时,陷入这个误区的教师会为了逃避即将发生的僵持而故意性地忽视这些学生所犯的错误,或者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
  比如,当“对抗型”学生与其班上其他学生发生矛盾时,教师着重对其他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对于“对抗型”学生则以一句“下次不要这样了啊”敷衍过去,并没有打算与他进行深入的沟通。这样的处理方式会导致“对抗型”的学生无法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认为自己在学校里可以随心所欲,使不良行为愈演愈烈。
  (三)绝望放弃
  当教师多次尝试帮助“对抗型”学生转化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后,则可能会误认为这位学生“没救了”或者认为自己“帮不了他了”,放弃再为这位学生做努力。这个误区与第二个误区的区别在于:陷入第二个误区的教师还是想要帮助“对抗型”学生转化的,只是苦于没有方法;而陷入“绝望放弃”误区的教师则在心理上都已经完全放弃了“对抗型”的学生,他们不会再主动寻找方法。   ②八年级:定向规划期
  [阶段目标] 初步了解职业,认识社会,对毕业方向有大致的想法
  [实施方案] 在学生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与特长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确定自己的目标,考虑未来的毕业方向(升学或就业等),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工作环境、社会需要、收入水平等,鼓励学生通过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查看自己的知識技能与为人处世能力;指导跟随父母或学校社工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在学生课余时间提供长时间持续与他们兴趣和学习特长相关的工作体验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让学生能在不断总结分析中提升对未来规划的能力。
  ③九年级:升学择业准备期
  [阶段目标] 明确了解自己的定位,为择业或升学做好准备
  [实施方案] 帮助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引领学生通过理性的抉择历程,设定最佳方向、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规划:做好时间规划,实践计划。
  (2)鼓励家长进入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堂
  初中生由于年纪以及以往的教育的关系,在将来是升学还是就业的选择上,定位比较模糊。且因其自身还是未成年,所以,一本关于个人的重要抉择,都是经过父母同意和认可才能进行。因此,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堂加入家长因素,定期开展家长互通,多方合作共教育方式是有利于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好开展的。
  家长有着不同的职业或职业感受。不同行业的家长进课堂,亲身说课、演讲与学生交流,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职业选择过程和职业发展之路以及家长为此付出的努力。学生也可以有机会选择性地跟随不同的家长或者自己的父母上班,观察一天他们的工作情况,了解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强度和工作所需的技能。这类种种的互动,可以提高家长对生涯规划的重视度,进而更好地引领学生做好个人的生涯规划。初中生也可以通过这类社会实践活动与成年人打交道,学会交际,自我成长。
  (3)提高生涯规划课程反馈效果
  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指导任务和目标,循序渐进,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因此,每一时期的生涯反馈跟进都对学生积极回应生涯规划课堂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课程反馈方面,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生涯规划管理登记本。具体每次反馈登记如下表所示:
  个人生涯规划管理表
  在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反馈中,学生结合堂上的学习和互动与生涯规划管理手册登记本,一目了然自己的优劣所在,每个阶段都有短时的自我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清晰地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可以调整自己的规划方向或步骤。教师给予学生反馈以回应,并给予正面指导,并指出他人评价时看问题的角度,这样学生会慢慢开始正视生涯规划,进而积极思考和探索未来工作世界,以提高对“未来的自己”做出规划的有效性。
  总之,在生涯班会课的反馈方面,教师要跟进,采用亲自亲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生涯规划课程的持续影响力。同时,学生看到一次次实质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学生内驱力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语
  生涯规划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所需以及个人发展的目标,对自己未来发展道路做出的一种预先策划和管理设计。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确定人生目标,制定行动的措施,增强责任感,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规划人生时可以更理性地探讨自己的将来,初步尝试性地对自己未来从事的事业做出暂时的决定。而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以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程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提升对幸福生涯规划的追求并让他们从初中时代就开始培养自己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学习解决生涯规划中面临的困惑,学会应对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和不同的需求,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困境的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良好心理品质已经成为我们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利用好每个年级的班会课,注入生涯规划教育的元素,在具体生涯规划目标和主题的引领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策划详细和操作性强的生涯教育是迈开初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车静,刘长江.中学生涯辅导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37-139.
  [2]“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教材编委会.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3]李月琴.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8.
  [4]李雪英.论初中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要性[J].教育研究,2011(1):37-38.
  [5]罗媛媛.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3.
  [6]任卓.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研究 [D].湖南科技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 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课文,基于思维和情感活动的体验深化自我理解和感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面向个体的教育》中反复强调了教育工作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可用教师的分析剥夺学生的探究体验。本文笔者基于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选》《面向个体的教育》书籍的感悟,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与教学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
【摘要】2020春季,这个特殊的时期,线上教学是“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最佳方法。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深入备课,准备多维度的资源包,先让学生借助“好学区”自主学习,再用“钉钉”开展线上互动答疑。这样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的“空中翻转课堂”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意识。本文就如何开展“空中翻转课堂”做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课前资源包;线上教学;课堂实践;多样评价  疫情当下,“
很多学者对故事教学法作出了具体的阐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故事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是一种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故事教学法特别适合低年段的课堂教学。  一、故事教学法增进师生感情  1.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  低年段的小学生,尤其是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学校对老师还怀有畏惧心理,不适应小学的课堂,还留恋幼儿园生活。很多学生开学头几天闷闷不乐,甚至
【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设具体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注重人地关系主线,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的渗透,以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实地取景拍摄,积累乡土地理素材,设计相关案例引入课堂作为高中地理教学辅助材料,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对乡土案例进行深入讨论、调查,分析。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了解越深刻越利于学生萌发爱家爱国的情感;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有所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之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来说慢慢趋向生活化。与小学生现实学习需要、认知特征以及思维习惯相符合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可以科学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促使小学数学的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下去。相关教学实践显示,假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灵活依照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应教学情境,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生活化得到实现,就可以使得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得到提升,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摘要】德育理念融入小学班级管理之中,可帮助学生抵制不良文化,有利于教学目标落实,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仍存在多种问题,为此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需要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养,在德育班级管理中开展多样化的道德实践活动。同时,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工作体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摘要】作品化教学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促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本文从项目教学法的概述、现状分析、实施意义、具体实施等方面展开研究,着重阐述了舞蹈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应用作品化教学的具体步骤与成效。  【关键词】作品化;舞蹈教学;应用;具体实施;步骤;成效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要求的逐步落实和人才观念的转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从上岗操作型逐步
【摘要】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下教师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结合英语教学实践,阐述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情境,课堂演讲和听说并举,探讨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说”能力培养  语言是交际工具,说是传递信息的能力,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根本途径。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随着我国与各国的合作交往越来越频繁,迫切需要
【摘要】本文以通过“6S”管理模式,让幼儿园环境创设走向有序化,整洁化,建立精细化的日常常规。对大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潜与默化地从细节入手,运用环境,符号等暗示性语言,进行可操作性的环境创设,围绕有序,整洁,精细等内容,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给幼儿提供一个舒适,有序而整洁,安全自主的生活成长空间。  【关键词】“6S”管理;大班;环境创设  一、“6S环境创设的
【摘要】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中,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文化在本土发生交融,这给社会的道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使得德育教育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德育应当从小抓起,因此必须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对德育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让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光应当重视外在的教育形式,还应当对德育教育的本质有良好的理解和把握,这其中,对情感元素的把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从小学德育中的情感元素入手,探讨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