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要求,为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媒体产业需求,给地方应用型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改革思路和方法,文章以桂西北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河池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实践,从“专业+”、协同育人、区域服务三个方面探究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发现“主干专业+学科交叉”“专业课堂+协同育人”“专业特色+区域服务”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跨专业、跨平台和跨区域的教学资源共享,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面上发挥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服务地方功能和辐射功能,进而让新闻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进入良性实践教学循环.基于以上教改实践和探讨,文章认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因地制宜深度发掘、融合地方资源,才能更好地开启新闻学专业教育资源,实践教学和新闻人才共建、共培、共享模式.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指出教师有意识引入深度学习模式,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训练、教学评价等环节做深度学习处理,能够带来丰富的学习内驱动力,形成崭新的教学成长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契机,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2017年以来,《朗读者》《见字如面》《一本好书》《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于台网热播,成为诵读类文化节目的标杆.近年诵读节目的脱颖而出并非一日之功,对以往诵读节目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有利于总结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因.文章回望2004年之前诵读节目三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分析文字阅读在电视媒介传播的特征与困境、诵读节目定位与节目形态的创新流变.在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兴媒介的冲击到来之前,诵读节目所经历的自我革新证明,秉持现代意识,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充分尊重电视受众,发挥电视媒介通俗化、形象性、视听化等优势,融合
本文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方法仍然比较陈旧的现状,论述多点启动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从背景介绍、事件罗列、话题探讨和知识关联等启动教学对策.
本文论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地图的应用,提出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适时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历史地图,在历史地图设计、投放、组织、交流等环节做出积极探索,发挥历史地图的丰富助学作用,让学生在动态化、立体化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论述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策略,提出在具体执教过程中,教师应推出更多典型案例,结合这些事实进行解析,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展开教学引导,组织更多实践性活动,让学生自然感受到人地和谐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学科认知体系.
语法性差错在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查中计值相对较大,颇受编校人员防范,亦是质检申辩的重要对象.“因……而”属于习用性语法构式,是因致关系构式的一种,其语用错误大多属于语法性差错的范畴,尚未引起出版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文章通过对目前出版物中用例的分析、对比发现,“因……而”构式编校质量差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缺少主语、主语错位、搭配不当、语义羨余和标点符号错误等五种类型.相比文字、用词、标点符号方面的差错,语法性差错更加隐蔽,对其的判定与校改也更加费神,但对“因……而”构式语用差错的深度分析表明,语法构式因其结构的整体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专业出版机构纷纷开展知识服务转型探索.文章以“建造师全程知识服务”项目为例,从内容产品设计、平台搭建、运营服务三个方面,探讨专业出版机构开展知识服务转型的探索与实践,并提出在融合发展背景下关于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的思考,以期为专业出版社的融合发展和知识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对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新媒体传播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势在必行.文章关注高职院校新媒体传播类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新的课程思政模式,为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成效提供新的参考路径.文章通过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对高职院校传播与策划专业传统的课程思政模式进行局限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此类课程的思政融通新模式,并结合新媒体传播类课程的实际教学体悟,从健全“双师+三元”育人团队、优化思政融通的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搭建“理实互通”的课程反馈评估体
本文论述高中英语词汇的整合教学策略,分析词汇学习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拼读技巧、词汇背诵、词汇的阅读积累与应用等方面的高中英语词汇整合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有方法、有技巧、有策略地学习英语词汇.
为有效提升刊物品质,彰显办刊特色,当下越来越多的教育类期刊开始着手策划专题栏目.文章通过对办刊经验的总结和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指出在策划时,教育类期刊的编辑可通过聚焦实践、跟踪课题、关注会议、对接专家、回顾历史、选题征集等方式确定专题的选题.在策划过程中,可充分运用专题主持人制度,充分调动专题主持人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编辑的作用,全程参与策划.在专题的打磨加工过程中,应着力做好专题的内部设计,优化结构,让专题彰显统一性.专题完成后,还应做好专题的价值开发,如借助新媒体平台二次释放专题的影响力,孵化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