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艳明 为心脏病患者撑起保护伞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五的中午,雅致茶吧里的霍艳明温和地笑着,轻声慢语,让人不由得产生信任。也许,这是作为医生最好的职业形象之一,不过从医20多年来,能这样让她回归温婉本色的时间实在不多。太多平常的日子,她都在病人身边,或者步履匆匆地在赶往病人床前的路上。
  
  打造一流的CCU团队
  
  2006年元旦,望京医院的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heartdisease Care Unit,简称CCU)又接收了一位心脏重症患者,医生、护士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吸氧、监护、输液、给病人安慰……渐渐地,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看着转危为安的病人,霍艳明主任轻轻地嘘了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着崭新光洁、设施齐备的病房以及穿梭忙碌、面带微笑的医生、护士,霍艳明的心中生出些许感动,有一种信念似乎更加坚定——使CCU成为心脏病患者的再生之地。
  霍艳明的自信不是没有根源。心内科、CCU是她医疗事业的起步之处,而望京医院的CCU已经是霍艳明建设的第二个CCU了。回顺第一个CCU的筹备过程,霍艳明无限感慨。当时,她还只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一名生治医师,当院长通知她调往即将开诊的东方医院筹建心内科包括CCU病房时,她愣住了,做科主任是她从未曾想过的事情。一下子挑起这么重的担子,霍艳明倍感压力:“首先,我从来没有做过管理工作;其次,我更是从来没有过组建一个科室的经历,而且还包括重症监护病房!”然而,多年来在临床一线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学习经验为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顺利地组建起自己的团队。
  挑战面前,扎实的基本功成就了霍艳明。早在毕业实习时,勤奋好学而又心灵于巧的霍艳明很快就和其他临床医生一样,成为病房的主力。在心内科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的实习,使她有幸目睹了一流医学大师的风采,并接触到了当时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治疗技术,得到的锻炼也是刻骨铭心。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一个实习生都能得到的。霍艳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由于实习期间出色的表现,她留在了东直门医院心内科工作。怀着对医生这一职业深深的热爱,她快乐地度过了住院医和主治医的时光。
  第一眼看到自己亲手组建的心内科、CCU,心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然而,更火的压力随之而来。那时,从各院调来的医生、护士水平参差不齐,几乎所有的医生都没有经过CCU的规范培训。“记得CCU收第一个病人的时候,我在医院里呆了五天,直到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成立的前一年,这样的事情就是家常便饭。不仅是专业就连医牛的病历书写都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这些辛苦的付出,使得东方医院的心内科CCU有了飞速的发展,并率先在北京的中医院中开展了心脏介入治疗,综合实力在同类医院中处于一流的水平,在患者中间树立起很好的信誉。
  在事业辉煌的时候,霍艳明于2005年底调入望京医院任心内科主任,并重建了她有生以来的第二个CCU病房。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的工作进展异常顺利。她坚信,不用多久,这里也将打造出一支优秀的队伍,为心脏病患者撑起一柄关爱与安全的保护伞。
  
  “我的手机24小时为患者朋友而开”
  
  霍艳明的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她的患者随时可以找到她。而她的患者,也早已习惯在不舒服的时候求助他们的“靠山”。有时,即便不是霍艳明主治的老毛病发作,即便只是头疼脑热,他们也会拨通霍艳明的电话,霍艳明也乐得为每一个患者排忧解难,哪怕是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哪怕只是排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力争用更加精湛的技术、真诚的态度为患者排忧解难。
  霍艳明接待过这样一位老先生,长期的独自生活让老人的脾气变得很固执,加之“文革”期间受过伤害,老人始终对人很戒备。在找到霍艳明之前,老人曾在其他医院看病,由于医患沟通不足,更让老人对医生产生了偏见。他的病情一定要卧床,霍艳明将老人收治后,叮嘱他卧床静养,但是老人已经养成了长期锻炼身体的习惯,就是不肯配合。霍艳明一面不胜其烦地做老人的思想工作,一面迅速为他建立了一套堪称完美的治疗方案,时间不长,老先生就康复出院。临走时,他居然像孩子一样依依不舍。现在,这位不信任医生的老先生不仅十分信任霍艳明,定期到医院做检查,而且成了她的好朋友,通过霍艳明,老人又开始相信医生和大家对他的关爱。很多病人带着偏见而来,在霍艳明的悉心检查、治疗下,带着对霍艳明和医院的信任满意而去。在霍艳明的心里,有一条原则从未改变——可吃可不吃的药一定不开,不给病人增加无谓的负担。
  
  从医是对医生世家的传承
  
  霍艳明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父母对职业的热爱和执着让她从小就视医生的崇高无可替代。
  当年,正是这样对医生的崇拜和感悟成就了霍艳明最初的梦想,在父亲的提议下,霍艳明带着对中医的懵懂走进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年,霍艳明的女儿高考。同当年霍艳明一样,她也选择了医学,义无反顾。几年后,她将是霍艳明家里第三代行医者。
  近20年来,霍艳明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她曾师从多位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及西医心血管病专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她擅长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及冠状动脉介入、临时及永久起博器置入等治疗领域中,都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现在,她又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为缓慢性心律失常设计了较好的治疗方案。“目前,西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通常只能在心跳速度过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安装起搏器,而对病情没到嚴重到这一程度的患者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但是中医药能使病人心跳加快,使部分病人避免或延缓安装起博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类似的中西医疗法,霍艳明有很多探索,在患者中口碑很高。然而,低调如霍艳明,对自己专业领域标准要求极高。提到前沿的研究成果,他温和却不不失坚定:“‘前沿’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它必须有大量的证据和认可。”在医疗领域泡沫浮沉的现在,这样的严谨让人由衷地信服她的踏实与扎实。
  行医路上,霍艳明总是怀着一颗阳光的成就事业的心投入工作。“我喜欢临床工作,而且要不断学习探索。我希望把西医、中医两个系统的优势结合起来,力争给我的患者一个完美的方案,这是我从医以来唯一的追求。”中午温润的阳光中,霍艳明娓娓道出她的心愿。
其他文献
一、进行防范意识教育。在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开展安全与防范意识教育,通过具体的事例让他们意识到事故发生的不可预见性与结果的严重性,从而为防止和避免此类事故的发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16 只哮喘豚鼠C7~T5 节段脊髓后角内的CGRP免疫反应产物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哮喘豚鼠C7~T5 节段脊髓后角内CGRP阳性反应纤维的密度大大高于正常对照组
四、作风——深入见真情 要搞好调查研究,不仅要有优良的品格,而且还要有过硬的作风.这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这“两深”越过硬,调研成果就越精,价值就越大。东汉唯物主义
我们选择杂志,一般要根据客户的目标消费群在哪些城市,考虑发行,我们一般会给客户说明是声称的发行量;第二个因素就是杂志的印刷质量。清晰度是否很高,比如我们电脑类客户对
养心液为人参、麦冬、三七、法半夏、茯苓等药的水煎醇沉剂。本文观察了给戊巴比妥麻醉犬静脉注射0.25g/kg养心液后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呆:给药后MAP、LVEDP无明显变化,HR有所减慢,LVSP、±dp/dtmax、CO、
采用MTT法测定巨噬细胞的存活率,研究了小鼠腹腔注射云芝多糖(PSK)对腹腔巨噬细胞所受叔了基脂红过氧化物(tbOOH)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特点。结果显示,小鼠腹腔注射PSK对tbOOH造成的巨
桃叶珊瑚甙是从日本桃叶珊瑚(Aucuba japonica)新鲜叶中分离的一种环烯醚萜甙类,文献曾报道桃叶珊瑚甙对α-鹅膏菌素中毒小鼠,具有显著的提高存活率作用。在上述基础上,作者
集高科技、新产品、新机制为一体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既是以开发国家级新药“地奥心血康”蜚声海内外,又是以先进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为支柱的科技型经济实体
作者曾从日本金腰(Chrysosplenium japonicum)中分离出一种新色酮衍生物、几种新黄酮类及一种细胞毒成分,并进行了结构测定。该细胞毒成分显示细胞毒活性及抗肿瘤活性。继而
颈淋巴清扫术引致颈交感神经干损伤出现的Horner氏征(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短暂面潮红、无汗)常为人们所忽视。 由一操作者对12具保存尸体仿行双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切除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