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研员自我效能的内在结构与水平特征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96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教研员自我效能对提高教研员工作效率,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推进教研事业健康可持续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国不同地区1729名教研员自我效能的数据分析发现:教研员自我效能呈现出差异明显的多水平特点,且各水平均有其内在结构、水平特征及演变规律。实证基础上的数理分析和数据支撑下的学理确证共同印证:认知效能和情绪效能是影响教研员自我效能水平高低的重要因子。教研员自我效能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应从教研员价值认同和教研员专业发展两个向度进行考量。
其他文献
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模式多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丰富。在40年的探索历程中,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重点政策为引领,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和专业认证三足鼎立的形态呈现,四个模块构成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完型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是正式与非正式规则互动的结果,是"路径依赖"的结果。完善质量保障"中国模式",总结经验、植根本土,守正创新、持续优化,乃是未来发展之道。
减贫是全球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重要挑战。以"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为样本,把"一带一路"来华留学人才培养与缓解生源国贫困相联系,分析中国留学教育影响生源国贫困的内在逻辑机制。研究发现,发展中国留学教育可以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吸引外商投资以及技术溢出等渠道对生源国产生显著的减贫效应,来华留学生规模每增加1%,贫困人口比例将降低0.02,贫困差距将降低0.005;而且这种减贫效应在中低收入国家和贫富差距较小国家更为显著。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时,应更好地发挥"中
教师的社会理性表现为教师从社会组织的角度理解教育,以理想的社会价值观引领教学,致力于提升教学的社会功能的实践理性。教师的社会理性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健全的理性思维是教学认识的基础,良好的社会情感是教学交往的关键,积极的理性精神是教学伦理的根基。现代教师本应是社会价值的代言人和澄明者,却因社会理性缺失而在纷繁的价值困扰中迷失方向,在教学目标、教学决策与教学生活层面出现问题。解决教师社会理性缺失带来的教学问题,需要重新确立教学认识的社会基础,增强教学价值的社会体认,积极介入社会生活,承担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角色化和行业化。在现代社会中,教师职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特征,这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当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推动教师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内源性动力不足、对职业道德的价值与功能认识不充分、教师职业道德缺少教师道德外烁行为的强有力支持、对教师不良职业行为缺乏有效及时监管等问题。推进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应提高教师群体职业道德的内源性发展动力,构建各方协同参与的教师职业道德治理体系,推进教师道德内修与外烁行为协调发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近三十年学术传统的重建与回溯”是我们这一代学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新三届”学人,即1977、1978、1979级的大学生,入校后,下意识的责任就是“拨乱反正”,重建学术史。复旦大学历史系近代史、思想文化史的师生提出“重写近代史”;中文系章培恒先生、骆玉明先生在重写文学史;1983年,吴晓明等“七君子”在桂林“发难”,也是要重估哲学史。大家一开始就有学术重建的企图,是因为面对的是一片思想废墟。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重建过程并没有结束,也很难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完成。而且,我们中间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杨乃乔认为,比较文学的学科边界凭借语际与跨界两个维度的优势迅速向外扩张,最终比较视域与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相呼应,成为比较文学研究者的身份标志。曹洪洋认为,“跨学科”是比较文学视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其对比较文学的身份认同必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姜哲认为,在中国语言文学的语境之下,“世界文学”的研究必然以“比较文学”为前提,即“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出场,必须是将其自身呈现于历史的、审美的和科际的关系系统中的出场。郭西安认为,比较视域概念是理解比较文学后设学科特性与研究定位的枢机;从视域到比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18”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学生阅读与教师语文教学具有显著的优势:学生爱好阅读并阅读广泛,因应信息时代要求开展数字化阅读,教师擅长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四省市学与教的优势与我国教育文化传统、持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有力的研训制度等密不可分。针对学生负担过重、归属感与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教育公平,仍需要加快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推动教育的内生发展。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18”测试结果显示,在认知领域方面,参与此次测试的我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学生的阅读、数学与科学素养表现卓越,存在底部和顶端优势;在非认知领域方面,我国四省市学生表现良好,表现出乐学与善学;在教育公平方面,家庭背景因素仍对学生素养表现影响较大,城乡学校均衡、校际均衡等问题仍需持续推进。根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18”主要测试结果,我国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加强基于证据的决策。
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世界局势和科技发展等诸多严峻挑战。面向未来,中国大学必须改革,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大学要真正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和任务上来。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应当破除思想禁锢和束缚,要坚持以改革和开放为动力,打开学科边界、打开学习边界、打开学校边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失业是从劳动市场影响宏观经济总产出的两大因素。但面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学,基于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相等的假定而否认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总产出效应。然而,由于现实的农业生产率远远低于非农生产率,农业劳动力转移更是中国的重要经济现象,所以有必要比较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失业的总产出效应,以揭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经济作用。为此,我们从理论上提出比较转移和失业变动对总产出相对影响的判定公式,即从农业转移到非农部门的劳动力带来的非农产出增加,是否能够抵消该转移造成的农业产出减少及失业导致的非农产出减少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