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是每位英语教师应时时思考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当前应积极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就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两个方面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在我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学习,然而因为缺乏良好的交际使用环境,难以“习得”,主要还是通过“学习”这一方式。因此英语的教与学相当关键,特别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英语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正如著名外语教学专家M .韦斯特所说:“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过程中,重点不在于我们教会了学生多少单词或几个语言点,而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的“教育干预”,更需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策略的指导。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兴趣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兴趣地进行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我们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我认为,教学内容的新颖与引人入胜,教师系统而又生动的讲解,学习的收获等都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新课程在教材内容上尽量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同时注意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老师留有选择、开发的空间和余地,允许教师根据需要自由删减、补充、替换教材教学内容。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手段,讲讲笑话、做做游戏、排演小品、观摩影视作品等。
在课堂中,我尽量运用英语来组织上课。首先,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教学中,我尽量充分利用教材录音带。听之前,我结合挂图,扫除学生的听力障碍,然后出示几个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其次,巧妙利用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我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为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学生准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2、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首先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有助于活跃课堂,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合理地利用直观教具、音像设备和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视听语言输入活动,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拓宽了学习渠道,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学习,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局面,多种媒体组织教学,使学习内容生动、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很好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自然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良好的听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
3.以教师的创新带动学生的创新
教师的创造力是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具有创造力的教师,在解决某一教育教学课堂时往往不轻易遵循固定的程序与模式,而总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灵活地采取各种新的方式方法,将自己的创造性蕴涵于上述活动中。而且,具有创造力的教师总是能把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自己与学生的特点加以整体考虑,从而使教学优化,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4、转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
在教学评价中,应遵循“多激励表扬,少训斥批评”的原则。因为鼓励、赞赏和肯定,能使一个人的内在潜力最大程度的发挥;而冷嘲热讽、一味批评只会使他们失去信心和自尊。教师的评价可以把学生引向成功的顶峰,也可以把学生推向失败的深渊。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及时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哪怕只是一个闪光点,也要及时表扬鼓励。因为教师的每一次赞赏都会使他们心里多些自信,更激励他们往前冲刺,更有助于他们走向成功。如果在对学生评价上稍有失误,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消极甚至与老师对立的情绪,自暴自弃,背道而驰。切记“横眉冷对千夫指” ,因为我们的教鞭下有瓦特,我们的冷眼里有牛顿,我们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著名指挥家舟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得到对他最适合的教育,他就可能成为人才。教师在对学生做出评价的同时,还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同学间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把评价的过程当作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自我调控的过程,同时老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经常与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做好工作,给予孩子支持、鼓励和帮助,使学生向评价目标发展。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多为学生创造获得肯定评价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改进和完善,那么一大批出色的学生将在教师的评价中诞生!
5、 注重学生能力的实践
培养创新能力离不开多层次的实践,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新的认识。没有实践活动,人的新认识便无从发生,创新更无从谈起。刚出生的婴儿,毫无实践经验,在认识上是一片空白。只有通过观察实践,才能逐步认识自然。也只有实践活动,才能开发他们的智能。实践是新认识的起点,任何人都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直接认识,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多层次的体验与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尤其是英语,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学生如果不通过大量、充分、多样化的语言输入和实践练习,就很难学好英语。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使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
6、 鼓励学生质疑,营造质疑问难的学习氛围
古人云:“学贵有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疑于苹果为什么落地,瓦特发明蒸汽机疑于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质疑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我们在教学上要鼓励学生多说多问,并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怀疑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不要盲从教师和教材,要敢于挑战。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可笑的,甚至是荒唐的,教师也不应批评指责,在肯定学生进取精神的同时,并要为他们的“奇谈怪论” 、“奇思妙想”的思维灵感而喝彩。因为这些答案往往充满新意和奇思妙想,或者具有超前意识甚至听起来怪诞荒唐,但这至少证明大家在探索、在思考、在创新。如在学习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时,可采用一句多练,一文多写的办法,由If I get up late,I will …联想到种种后果;教会学生在学习重点词语,句型和写作特点时,多问几个为什么(why?),挖掘内部潜在的因素以及作者的写作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因为在求异、质疑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7、 发挥想象,激活思维
想象是人们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所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使其产生新思想、新办法,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美国的莱特兄弟俩有一天在大树下玩的时候,产生了上树摘月亮的想法,结果俩兄弟在1903年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用内燃机做动力的飞机,终于实现了人类上天的幻想。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社会的进步。想象是通向创新的桥梁,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敢于幻想再付诸于行动,许多人们原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也会梦想成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如在学了一般将来时态以后,可让同学们想象一下20年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What will your life be like in20 years?)经过一、两分钟的思考便会有同学发言,有的同学会说:I will be a scientise. 有的同学说:I will have a happy family. 有的说:I will have a beautiful wife and a lovely son. 还有的同学说:I will have a beautiful house and I will have robots at home to do the chores.……等等。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如涌泉奔放,创新意识得到最大的激发。这种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写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想象力,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其思维触觉伸向更广更宽的未知领域,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
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时空里自主探究。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着自学提示,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或单独、或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在班上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尽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策略以及所达到的水平并不一样。学生的尝试或成功、或失败。但是在自由的努力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遗憾或喜悦,这才是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燕国材:“再论学习论”《中学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
[5]曾葡初、龙爱湘“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堂活动”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在我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学习,然而因为缺乏良好的交际使用环境,难以“习得”,主要还是通过“学习”这一方式。因此英语的教与学相当关键,特别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英语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正如著名外语教学专家M .韦斯特所说:“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过程中,重点不在于我们教会了学生多少单词或几个语言点,而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的“教育干预”,更需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策略的指导。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兴趣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兴趣地进行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我们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我认为,教学内容的新颖与引人入胜,教师系统而又生动的讲解,学习的收获等都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新课程在教材内容上尽量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同时注意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老师留有选择、开发的空间和余地,允许教师根据需要自由删减、补充、替换教材教学内容。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手段,讲讲笑话、做做游戏、排演小品、观摩影视作品等。
在课堂中,我尽量运用英语来组织上课。首先,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教学中,我尽量充分利用教材录音带。听之前,我结合挂图,扫除学生的听力障碍,然后出示几个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其次,巧妙利用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我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为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学生准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2、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首先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有助于活跃课堂,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合理地利用直观教具、音像设备和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视听语言输入活动,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拓宽了学习渠道,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学习,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局面,多种媒体组织教学,使学习内容生动、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很好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自然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良好的听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
3.以教师的创新带动学生的创新
教师的创造力是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具有创造力的教师,在解决某一教育教学课堂时往往不轻易遵循固定的程序与模式,而总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灵活地采取各种新的方式方法,将自己的创造性蕴涵于上述活动中。而且,具有创造力的教师总是能把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自己与学生的特点加以整体考虑,从而使教学优化,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4、转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
在教学评价中,应遵循“多激励表扬,少训斥批评”的原则。因为鼓励、赞赏和肯定,能使一个人的内在潜力最大程度的发挥;而冷嘲热讽、一味批评只会使他们失去信心和自尊。教师的评价可以把学生引向成功的顶峰,也可以把学生推向失败的深渊。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及时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哪怕只是一个闪光点,也要及时表扬鼓励。因为教师的每一次赞赏都会使他们心里多些自信,更激励他们往前冲刺,更有助于他们走向成功。如果在对学生评价上稍有失误,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消极甚至与老师对立的情绪,自暴自弃,背道而驰。切记“横眉冷对千夫指” ,因为我们的教鞭下有瓦特,我们的冷眼里有牛顿,我们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著名指挥家舟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得到对他最适合的教育,他就可能成为人才。教师在对学生做出评价的同时,还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同学间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把评价的过程当作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自我调控的过程,同时老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经常与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做好工作,给予孩子支持、鼓励和帮助,使学生向评价目标发展。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多为学生创造获得肯定评价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改进和完善,那么一大批出色的学生将在教师的评价中诞生!
5、 注重学生能力的实践
培养创新能力离不开多层次的实践,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新的认识。没有实践活动,人的新认识便无从发生,创新更无从谈起。刚出生的婴儿,毫无实践经验,在认识上是一片空白。只有通过观察实践,才能逐步认识自然。也只有实践活动,才能开发他们的智能。实践是新认识的起点,任何人都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直接认识,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多层次的体验与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尤其是英语,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学生如果不通过大量、充分、多样化的语言输入和实践练习,就很难学好英语。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使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
6、 鼓励学生质疑,营造质疑问难的学习氛围
古人云:“学贵有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疑于苹果为什么落地,瓦特发明蒸汽机疑于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质疑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我们在教学上要鼓励学生多说多问,并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怀疑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不要盲从教师和教材,要敢于挑战。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可笑的,甚至是荒唐的,教师也不应批评指责,在肯定学生进取精神的同时,并要为他们的“奇谈怪论” 、“奇思妙想”的思维灵感而喝彩。因为这些答案往往充满新意和奇思妙想,或者具有超前意识甚至听起来怪诞荒唐,但这至少证明大家在探索、在思考、在创新。如在学习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时,可采用一句多练,一文多写的办法,由If I get up late,I will …联想到种种后果;教会学生在学习重点词语,句型和写作特点时,多问几个为什么(why?),挖掘内部潜在的因素以及作者的写作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因为在求异、质疑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7、 发挥想象,激活思维
想象是人们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所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使其产生新思想、新办法,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美国的莱特兄弟俩有一天在大树下玩的时候,产生了上树摘月亮的想法,结果俩兄弟在1903年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用内燃机做动力的飞机,终于实现了人类上天的幻想。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社会的进步。想象是通向创新的桥梁,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敢于幻想再付诸于行动,许多人们原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也会梦想成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如在学了一般将来时态以后,可让同学们想象一下20年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What will your life be like in20 years?)经过一、两分钟的思考便会有同学发言,有的同学会说:I will be a scientise. 有的同学说:I will have a happy family. 有的说:I will have a beautiful wife and a lovely son. 还有的同学说:I will have a beautiful house and I will have robots at home to do the chores.……等等。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如涌泉奔放,创新意识得到最大的激发。这种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写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想象力,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其思维触觉伸向更广更宽的未知领域,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
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时空里自主探究。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着自学提示,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或单独、或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在班上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尽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策略以及所达到的水平并不一样。学生的尝试或成功、或失败。但是在自由的努力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遗憾或喜悦,这才是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燕国材:“再论学习论”《中学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
[5]曾葡初、龙爱湘“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