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过好健康年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anhui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春节越来越近,游子思乡之情也越来越浓。但面对严峻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势,为了减少春节期间的人员大规模流动,目前全国多地先后提出“就地过年”的倡议,这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一种支持。
  为了让群众能安心“就地过年”,中央与地方陆续发文,出台“留人暖政”。比如,很多地方针对性地派送春节礼包、留岗红包,要让“就地过年”者在打工地过好年、过出年味。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就地过年要在做好防疫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更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相关活动,让就地过年的群众无论在哪儿都能感受到家的感觉,都能过一个好年。
  多部委也联合发力,做好市场保供工作。去年12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已投放中央储备猪肉6.5万余吨,牛羊肉2200余吨。商务部表示,将根据市场情况,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适时投放蔬菜、肉类等储备,稳定节日市场供应。
  有人“就地过年”,就意味着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将面对子女、父母春节的缺席。目前,不少地方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陆续出台“亲情套餐”,让留守群体亲人缺席亲情不缺席。例如,福建省民政厅发出倡议,帮扶农村留守老人、儿童,争当老年人的“孝心儿女”,未成年人的“爱心父母”“知心哥哥”和“知心姐姐”;浙江多地通过结对照看、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爱力度……
  异乡过年也是年,过好年不仅需要异乡的“留人暖政”,也需要家乡的“亲情套餐”,更需要市场监管、交通運输、物流配送、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多部门的全力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让“年味”不打折。
  这个春节,虽然减少了大型聚餐,但朋友小聚势必不少,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在防疫新形势下理应成为就餐新风尚。因为,人人健康平安,才有幸福团圆年。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理论基础课程,包含《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部分。视唱练耳是音乐基础技能训练的一种手段,结合音乐基础理论等多方面知识训练对音乐的听觉及读谱能力。基于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的学习内容范围及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很多音乐类学科内容具有相互交叉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了音乐专业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本文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学团队的组成;中国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学团队研发的核心基础类课程及其对各专业学生修毕的级别内容要求以及课程群中其它拓展类课程的内容。文章反映出中国音乐学院对音乐基础课程的极大
“佛系”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推崇的生活状态,这种“佛系”心态以理性与随性并存、进取与焦虑共生、务实与逃避交织为主要表征,是低欲望社会的时代凸显、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群体感染、新媒体时代加速亚文化的蔓延、大学生缓解压力与自我防卫需要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佛系”文化实质上是亚文化的延续,长此以往,容易丧失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淡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新媒体需要发挥正能量作用并加强监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孔笙导演、刘静编剧的电视剧《父母爱情》是一部新中国和平年代背景下军旅爱情题材的家庭情感剧。整部剧时间跨度长达50年,从主角相识相恋到子孙满堂,故事横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电视剧生动地展示了剧中角色在时代大背景下各自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揭示了亲情、友情、爱情的真谛以及人性的本质。整部剧角色设定可谓经典,编剧不仅对主要角色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对配角的塑造也非常成功。本文通过安欣和江德华这两个角色分析编剧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她们在剧情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期刊
民族音乐有多种类型与种类,包括大家熟悉的地域性音乐旋律、各类民族乐器、民间说唱以及民间戏曲音乐等。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人的责任。从小培养学生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识非常重要,本文对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进行探讨。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可以简单定义为以不低于乳酸阈强度进行的高强度反复运动,中间穿插低强度运动或完全休息。HIIT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基本方法、训练变量控制、类型特征和生理刺激目标等方面。HIIT的实践运用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即刺激心肺反应、刺激无氧糖酵解反应、刺激神经肌肉反应和骨骼肌肉的应变性。HIIT的监控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包括监控训练负荷、监控负荷反应以及监控睡眠、营养等其他负荷。
伍子胥事迹不断演绎,有众多文本。本文以《左传》《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四部史传文本和代表性文学文本《伍子胥变文》为研究对象,从情节内容异同、不同文本时间地点变化、情节叙述详略程度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并在文本比对的基础上,考察五个文本凸显的伍子胥的不同形象。
新形势下针对高校学生的普法教育是推进全面普法宣传的重中之重。面对当下高校普法教育暴露的诸多问题,要提倡实施精准普法,从学生专业和兴趣出发,分类施策、精准宣传,激发学生学法的主动性。同时,要不断完善高校普法教育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普法”模式,借助新媒体手段创新普法教育的内容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