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精神高地--金寨县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回眸

来源 :江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huhu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寨位于皖西边陲,地处大别山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国闻名遐迩的将军县,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总人口68.5万,是全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曾是全国重点贫困县、大别山片区脱贫攻坚重点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扶贫先扶志”理念,坚持惠民利民,注重常态长效,初步走出一条具有革命老区特色、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2020年,金寨县被安徽省政府公告贫困县“摘帽”的同时,人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实现了物质、精神“双脱贫”。
其他文献
哪怕从现在开始就鼓励生育,由于00后和10后人数较少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80后和90后必将无可奈何地面临养老金缺口的问题。一、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是近几年新出生人口下降根本原因近几年中国新生人口明显下降,根本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在大幅减少,而育龄妇女人数减少则与人口结构有关。
网络时代的来临,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变化,也为当前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变革。慕课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具有开放性、个性化、网络化等特征,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慕课的兴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资源,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改革,为当前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目前,已有1000余所高校开设慕课,这对高校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从慕课堂的特点以及慕课堂的包装设计混合式教学改革策略这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以制度经济学和系统论的相关理论为指引,从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视角出发,沿着"状态-压力-响应"的分析范式,对生态补偿意识影响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作用效果及内在机理进行系统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意识有利于统一人们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思想认识,降低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成本,促进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增长.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积累是上述促进作用过程得以发挥的中介,且该中介作用的大小在临界生态补偿意识要素配比结构两侧具有非对称性,当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相对过剩
宁海会展中心是集会展、办公、餐饮、健身等复杂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建筑。文章介绍了宁海会展中心形态设计多元要素复合的特点,并从多个维度出发阐述了项目形态设计的具体思考,总结了项目形态设计过程中整合多元形态要素的策略。
五年前的那个冬天,我从城南花卉市场买回来一盆瘦瘦小小的君子兰。冬去春来,君子兰静静地待在客厅一角,并没有引起我和妻子太多的注意。我们给予她的也就是,在十天半个月内,用淘米水给她喂个饱,最多夏天天气较热,加快点速度而已。又一次注意到君子兰,是去年秋后,我们家准备换掉客厅里的布艺沙发。等把新的沙发和花架子摆放好,我们才又一次真正注意到了这盆在我们家客厅已经无声无息待了近五年的瘦瘦小小的君子兰。
本文从艺术主题、表现形式和技法来源三个角度,陈述1946-1966年东北地区油画中地域风格的存在和表现,通过分析若干代表性作品论证这种地域风格的基本面貌与样式。其中对技法来源的追溯涉及东北地区的特殊历史背景——俄侨和日侨美术的影响,对东北地区油画中存在的地域风格提供了新的历史观察角度。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沉甸甸的历史,总会在一些特殊的年轮上,铭刻下鲜明而深重的印记。2021年,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因为“那里面有理论、有规律这些大学问和真学问”,全党必须认真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凝聚磅礴伟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随着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入,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成为缅怀的热点。人们对他无比敬仰,到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故居里参观的络绎不绝,对李大钊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再次提出,职业教育要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作为办学基本模式,改革教学教法,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增长才智、提升技能。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已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肴力点和工作主线。近年,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场所精神是基地环境、建筑空间和整体氛围的统一体。文章以中华文明源三祖文化博物馆为解析案例,剖析了基于环境的文化建筑的场所精神创作手法和策略。该案例从基地环境出发,将建筑和环境以及文脉进行有机融合。基于场所精神理论并结合设计实践,作者通过文章阐述并提出了将建筑、场地环境以及文脉相结合构建场所精神的文化建筑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