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材中现当代散文鉴赏教学的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荣生教授说:“散文鉴赏的核心是体味和分享。”现当代散文的文学鉴赏,与小说、诗歌、剧本等纯文学的文学鉴赏有实质性的差异,鉴赏“文学性的散文”,其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散文大多是写作者的日常生活,散文难读,是因为我们无法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感受和经验。而散文阅读,就是要读出这份独特的感受。散文的鉴赏,不仅要体味其精准的语言,还要品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细腻的人生感悟。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说,“鉴赏教学”有三种:引学生欣赏、带学生欣赏、教学生欣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鉴赏教学实践。
  一、品味语言的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阅读文学作品,要透过字面了解到文本的深层含义,如果只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不能发掘字的背后的广阔深层的意蕴,那么文学作品也就失去了它的美。所以,现在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关注特殊字词的深刻含义。在理解字词义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它的表层含义,还要理解它的深层含义,这就要联系到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立足于全篇去把握。例如鲁迅的《雪》中写道:“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里的“冰冷”“坚硬”和“灿烂”分别从温度、硬度和颜色三个不同的角度写出了雪花“冷”“硬”“白”的特点,写出了雪花具有的倔强、不畏严寒、不屈服的高贵品质。文中还写到江南的雪是这样的:“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在这里,“隐约”写出了虽然春天还没有到来,但是已经闻到了春的气息;“极健壮”说明一种生命的活力,用“处子”比喻青春的美丽。这样的描写,写出了江南的雪里有着春天的气息,要联系上下文、全篇才能分析到位。
  第二,关注反常态的表述。例如《藤野先生》写鲁迅来到日本东京时看到这样的情景:“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的原意是漂亮,这里则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像这样的“反常”语言需要细读、品味,才能挖掘其中的情味。
  第三,反复出现的语句。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我”猜测家人送我进书塾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反复运用“也许”,表现了鲁迅不愿意离开百草园,为下文写三味书屋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天地做铺垫。
  还有看似矛盾之处,词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和叙述视角等,都是学生探求文本语言深义的切入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发掘,有时还要对“言外之意”加以体会理解。
  二、体悟情感的策略
  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教学最难的就是要读出作者独特的经验。”文学作品的根本价值与人的情感是分不开的,散文的阅读鉴赏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的精神和情感的交流过程,读者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审美情感世界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进入文本,通过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去体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教师在课堂中带学生阅读时,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引导学生领悟、探索和发现。这是散文鉴赏能否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
  例如朱自清的《绿》,他在写梅雨潭的“绿”的时候,难以抑制心中强烈的喜悦之情,感叹道“那醉人的绿啊”,“那满是奇异的绿啊”。尤其是他在结尾的时候直接抒情:“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在这个句子中,作者连用了九个“你”,感情强烈而真挚。同时还用了“拍”“抚”“掬”“吻”等动词,充分表达出热烈而奔放的爱恋之情。还有的散文感情含蓄,例如郭沫若的《白鹭》中有这样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作者通过 “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的细节描写,表现出白鹭“嗜好”的独特,还把拟人化的词语“望哨”用在白鹭身上。这样富有人性美的白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留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留白,使得散文的情感更富有含蓄美。这样的文章学生要细细地读,慢慢地品,从字里行间去体悟。
  三、感受意境的策略
  何谓意境?“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意境,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散文如诗歌一般,有诗意美、情境美,读来回味无穷,所以散文又被称为“美文”。散文中的意境,一般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物象与情感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感受散文的意境,取得散文教学的良好效果。对散文意境美的鉴赏,要走入文本意境中,去体验去感受,要抓住“物我一体”的精神,通过思维活动和想象力,将作者精心描绘的动人场景展现在学生眼前。
  例如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中写江南冬天乡村下小雨的情境,他觉得这是一种“悠闲”的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这是一幅“寒春烟雨图”,郁达夫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拿的是一支画笔:先勾勒出“三五人家”“长桥”“远山”“小树林”;再涂色,像用毛筆尖蘸墨汁点上灰灰的颜色;然后再添上江南最有特色的乌篷船,添上喧哗的酒客,加上一味红黄,通感、味觉、嗅觉,红、黄都是温暖的色彩,给人温馨的感觉。这种感觉好像闻到了酒香饭香,看到这种颜色更加的温馨,有种到家的感觉。这样的境界使人的胸襟洒脱起来,宠辱偕忘。在水墨色的背景下,洒点如同白色粉末的小雨,别有情趣。作者选取典型的景物来写,先写村庄、长桥、远阜,再把镜头拉近写了树枝,最后着重写人们的活动,还有门前的小船。由远及近,由朦胧到清晰,在白色细雨的衬托下,表现了一种美丽的意境,虚实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这种意境应是品读和欣赏的重点。
  四、分析手法的策略
  对现当代散文的鉴赏,不仅要感受作品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还要去探寻实现美的途径。就是说要知道创造美的方法和技能,在学生知识体系中形成文学鉴赏的知识理论系统,这样能够提高他们散文鉴赏的能力。首先,学生要能够区分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夸张、对偶等。常用的表达技巧有烘托、对比、联想、想象、类比、象征、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理于事、托物言志、细节、渲染、铺垫、多角度、感官、留白等。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四种: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这些技巧是如何在散文中表现出来的呢?以我教过的一节《洞庭芦苇》鉴赏课为例,《洞庭芦苇》中的关键语句有:“风吹芦花的微响,脚踩苇叶的声音,尤其是不知何处断续传来的鸟鸣,都加深了芦苇荡中的寂静。”我的解析是以声衬静,更写出了有声的寂静,“风吹芦花的微响”“脚踩苇叶的声音”“鸟鸣”更加衬托了芦苇荡的寂静,这正是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又寂的境界,让人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变得宁静而空灵。对待其他文章,分析方法也不外如是。
  总之,散文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散文的特点,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感受和经验,努力让学生置身于散文之中,感受散文之美,提高语文水平。
其他文献
2013年中考之后,我在分析学生中考作文分数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张明是个平时写作认真踏实的学生,2013年语文中考成绩102分,作文34分;方华是个平时写作懒惰随便的孩子,2013年语文中考成绩79分,作文30分; 王兴是个平时写作认真勤奋的孩子,2013年语文中考成绩95分,作文31分。数据显示的结果看,让我面对自己的集体大作文教学感叹:早知作文训练的效果这样不明显,我就不花这么大的力气了,
很多同行在作文教学时可能都会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去揣摩、迎合阅卷者心理,试图探索快速作文的捷径。于是教师堂上的考场作文技巧妙招接踵而来:“汉堡包语段模式”“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议论结构”“开头结尾三招五式”“拟题六法宝”……学生手上的各种应试宝典也层出不穷:时鲜素材、论据大全、好段好句、万能模版……结果是,一开始师生联手泡制出来的“成品”貌似找着了北: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所选的《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以“男子汉”面对生活的挑战逐步成长为线索展开叙述,展现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文章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生动有趣地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常常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作者为何称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为男子汉呢?以此来牵动全文,从赏析人物形象入手,通
欲;读(yu);  民间大都认为感于物性而动,性之欲也。当然含义还有指需要、希望、盼望、将要,愿望等……  在祖国浩瀚无边、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中,“欲”字的形容词还有;  肝胆欲碎、吹网欲满、人欲横流、  痛不欲生、惟所欲为、畅所欲言、  含苞欲放、欲壑难填、极情纵欲、  欲擒故纵、临河欲鱼、欲言又止、  欲取姑予、贪欲无艺、欲益反损、  适情任欲、七情六欲、摇摇欲坠、  我醉欲眠、唯所欲为、欲哭
[摘 要:英语绘本教学是一种以图片、文字形式开展教学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策略]  绘本最早出现在日本,英文称之为“Picture Book.”也就是文字和绘画结合起来的一种书籍,两者结合起来向学生讲述故事内容,为人们表达真实情感和主题内容。英语绘
[摘 要:疫情防控背景下,邪教势力利用疫情引起的民众恐慌容易乘虚而入,高校反邪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压力加大。面对新形式背景,高校应充分利用思政课堂进行反邪教教育,思政课堂要讲政治,以坚定理想信念抵制邪教;讲科学,以科学知识武装大学生头脑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讲好抗“疫”故事,传播青春正能量;多样化教学活动,提高反邪教教育参与度。  关键词:疫情防控;思政课;高校反邪]  在黨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
微言书法  于钟华著  定价:36.00元  自2014年3月起,于钟华博士借助微信这一新媒体,经常于深夜就书法发布一些观点、看法、评论,形式短小而机锋频现,话语活泼多变,读者受教良多,莫不翘首以盼。至2015年6月,已积累三百余则,汇成本书,配以历代书法名作,飨馈师友。于钟华博士所倡导之古典书法,其书道、技法,见于本书;于钟华博士之为人、性情,亦见于本书。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中学班主任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的班级管理能促进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培养团结上进班集体角度,对中学班主任教师工作创新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团结上进班集体的有效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班级教育管理活动的全面优化。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教师;团结上进;班集体]  班集体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空间,班集体管理活动的开展和良好集体氛围的营造对于中学生的学习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固定化、模式化,教学过程和内容都较为单一、枯燥,学生的兴趣较低,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趣味性教学,注重学生的愉悦感和体验感,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最终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策略。 
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时间点。二十四节气便是按照气候的变化,把一年的时间平均分成二十四个节次,所以称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天文知识与人文生活合一的文化技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二十四节气起源与形成的过程中,天文、农耕和人事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天时:星象与日影  颛顼依据天文制定历法,确定孟春为岁首,就是后世传说的颛顼历。从天文历法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二十四节气并不是也不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