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调控自噬促PD神经细胞修复的研究

来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metformin)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e ion,MPP+)诱导损伤的神经细胞SH-sy5y的保护作用,探索二甲双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MPP+)诱导PD细胞模型24h,分组为Control组、MPP+组(800mol)、Metformin组(二甲双胍预保护2h,1mM),以CCK-8检查细胞的存活率,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形态,流式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表达情况.结果 与MPP+组相比,Metfrmin组可促进细胞的存活,减少细胞膜破坏,与MPP+组相比,Metformin组Bcl-2水平升高,Bax表达下降,同时LC3含量升高,p62表达下降.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减轻MPP+诱导的PD模型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自噬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快速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484例快速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明确快速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静脉溶栓后第7天,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样发病和高血压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两组间高血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快速MRI指导的静脉溶栓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脑脊液干扰素-γ(IFN-γ)、降钙素原(PC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脑膜炎感染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3例脑膜炎患儿,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脑膜炎(BM组,n=42)和病毒性脑膜炎(VM组,n=31).检测两组脑脊液IFN-γ、PCT及MMP-9水平,分析脑脊液IFN-γ、PCT及MMP-9检测对脑膜炎感染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BM组意识障碍、抽搐以及卤门张力增加发生率明显高于VM组(P<0.
学位
目的 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5-HTTLPR)和E2动态变化对产后抑郁症(PPD)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在分娩后第1周和第6周,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对产妇进行评估.应用PCR检测5-HTTLPR的基因多态性,并在妊娠晚期和产后1w测定血清E2水平.结果 在产后晚期(第6周)E2动态变化与PPD易感性有显著相关性(P=0.004,OR=2.351,95% CI=1.412~4.057).与携带SL/LL基因型相比,携带SS基因型且E2显著降低的妇女在产后早期(P=0.001,OR=
目的 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Fazekas评分对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9例CSV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病史、血脂、血清GFAP、Hcy及Fazekas评分等资料,分析血清GFAP、Hcy水平、Fazekas评分与MoCA评分相关性及其对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129例CSVD患者院后半年内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复习与总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2016年7月-2019年11月诊断为DNT的5个病例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结果 5例DNT,均为男性,年龄12~22岁,患者常出现癫痫症状.影像学表现:5例DNT MRI T1WI均呈低信号,3例在T2WI呈低信号,2例呈稍低信号,1例病灶周围见少许水肿信号,3例病灶显示轻度强化.病理学改变:5例均可见“特殊胶质神经元成分”
学位
目的 影像学检查发现许多中老年人无论是否发生脑梗死,都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影像学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特定影像学条件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以影像学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的患者或轻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MRI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新发脑梗死、陈旧性脑梗死、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等病灶,发病后7d内进行MMSE认知检测,分为VaD组和非痴呆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影像学表现、既往疾病、生活方式及跌倒评分、ADL评分等情况,探讨
目的 探讨PAFAH1B1基因突变致光滑脑(LIS)的临床表型及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例PAFAH1B1基因突变致LI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PAFAH1B1基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以癫痫发作入院,其中女性患儿为50d龄、男性患儿为6个月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脑电图检查均有癫痫波样改变,头颅MRI分别提示巨脑回畸形、无脑回-巨脑回畸形.基因检测发现,女性患儿的PAFAH1B1基因存在c.430C>T杂合突变(p.R144X),患儿父母未见该基因位点突变;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122-5p、硫氧还蛋白1(Trx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盘锦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33例颅脑损伤患者为颅脑损伤组,根据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为轻型组(n=59)、中型组(n=50)、重型组(n=24),另选取同期8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血清miR-122-5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rx1水平.比较各组血清miR-122-5p、Trx1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