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初探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儿童学习打基础的时代,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习能力,主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小学培养出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小学时代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孩子将一生收益。自主学习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就课堂提问促成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和游戏,规范性训练三个主要方面探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现行的任务是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运用课改的新观念,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奋斗在最前沿的一线教师,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先锋,如何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一直是个难题。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从我有所体会的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小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一直在发挥作用,所以凡是研究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论著,就不能不研究课堂提问。曾有专家指出现在课堂提问存在着如下问题:高密度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问答时间占整节课时间的一半以上;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较低认知水平的结构性问答;教师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学生齐答比例很高;教师完全控制课堂;提问后基本没有停顿等。研究得到下列基本结论:一方面课堂教学边讲边问正在取代灌输式讲授;另一方面课堂课堂提问以低层次的推理性尤其是记忆性问题为主,提问技巧比较单一。由此可见,目前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仍存在某些误区,尤其在课堂提问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在讲方程的性质时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请同学们自主写出5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写好后,再请同学随意为自己的等式写出一个得数。这样给同学们讲解,这就是方程了,从而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这样的提问方式,适合学生的学习难度,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恰当选择提问的对象,注意待答时间不宜过短,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评答。合适的提问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这就是一种有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此外,还要注意,要在提问时把握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上要提问的问题,兼顾各类问题,进行有条理性、逻辑性的提问。教师应该在引导上多下功夫,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自主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
  二、小组合作和游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能力培养和学生主体地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从小就要着力培养的。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主要方面。而且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培养的孩子需要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有一些抽象思维如果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合作,互相帮助,降低难度。对于稍微高年级的学生,我将学生的自学分为课前自学和课堂自学,课前自学以预习教材为主。课堂小组活动至少要安排课堂上的8-10分钟。课前自学打好学习基础,课堂自学以小组探究为主要形式,注重研究课堂重点和知识结构。课堂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价值观,进行认真的材料选择。材料选择对于课堂讨论和学生合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适应学生的水平,并能很好的涵盖包容重点知识。创造学理论指出,对一个成功的“大脑风暴”(智力激励)来说,小组技术比个人技术更为重要,因为许多独创性的想法都在小組交往中产生,大部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例中,小组交往是最基本的因素。
  总的来说,在合作学习和数学游戏中,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鼓励孩子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规范性训练打好自主学习基础
  好的规范性学习,也就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数学是一门精细的学科,很多孩子错在马虎,马虎使孩子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但是,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克服马虎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在数学的学习中,规范的思维和规范的模式对数学学习有益。我们在培养数学的规范性训练时,要求每一题的思考和步骤过程都是规范的,包括演算纸的演算过程,也应该是规范的。我们要求学生每周交一页演算纸,这样让学生在思考过程和演算过程都能规范。
  综上所述,教师就可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一些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应该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造条件。教学活动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自主学习各项教学活动。将传统的教师课堂转化为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在玩中学,规范化做”。
其他文献
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多读书  不断地读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就像我们学过的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样,让书伴随自己,因为书真的是《长生果》,所以我必须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发自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求。正可谓“常读常新”,即便是一本书,当我读第二遍的时候也总是有新的发现。我佩服羡慕读书多的人,在一次公开课上,听一位老师讲《清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中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展探究教学 几点方法  前言: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知识的求知欲,小学语文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教学能够使语文课堂更具有对小学生的吸引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探究性学习模式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学习模式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
【摘 要】阅读教學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丰富学生的知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保障。 现阶段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都不是很强,因此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在本文中就针对小学语文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方式  前言: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学
【摘 要】数学的教学和学习都是源于生活的,而生活也是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最佳的场所。本文就从这一点出发,分享在教学中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在简单介绍数学与生活的双向回归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让数学和生活相结合、相互促进的措施,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避免思维定势,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兴趣  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2012“数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研讨会,数
【摘 要】我校数学教研组以“落实课程理念,提高研究实效”为目标,尝试对课例的深度教研。本文将结合《厘米的认识》,简述课例研讨的教学尝试,以及教师个人与全体组员在参与过程中的收获与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例 深度 教研  我校数学教研组从教研活动开始,以年轻教师的展示课为载体,通过全体数学组听课议课,使新课标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切实提升教师素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结合《厘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