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核算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降低成本,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克服长期形成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的现象,保证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与高职院校成本核算的特点,对高职院校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其教育成本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成本 高职院校 核算原理 可行性
  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宾·库帕和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主要间接费用采用不同分配方式进行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的界限,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使成本核算深人到各作业当中,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中。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耗费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
  按照现代企业观,企业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求而设计的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作业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由各项作业形成,因作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前后作业之间存在着供需的关系,因此各项活动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条由此及彼、由内而外、由上至下的作业链。企业产品价值伴随着作业活动的发生在企业内部不断地流动和转移。作业成本法纵向朝前可追踪到产品的设计环节,往后可联系到产品的销售环节,横向则可将上游的供货方以及下游的终端用户连接起来,最终将产品从设计到销售、原料的供货方和产品的最终用户都纳入其分析范围,从而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链式系统,因此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可以用来分析价值形成和增值最终来源的战略管理工具。
  2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自主办学经济主体,在承担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任务的同时,同样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高校一方面是教育资源短缺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却是由于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以及财务监管不力,使有效的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使用效率低下,最终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损失和浪费。因此,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做好开源的同时,需要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探索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好节流工作。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高校的投资主体已经由过去的政府独资转变为政府、企业、外商和个人等多个,高校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信息日益成为投资者、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选择、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政府部门核定学生培养成本、制定收费标准并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相关政府部门尚未对高校教育成本建立统一的核算制度,有关教育成本的数据资料是通过简单的记录和粗略加工得出,相关数据无法满足外部相关者的实际需要。
  另一方面,受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走的是一条粗放经营的路子,只注重社会效益,而忽略了经济效益。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的深入和优胜劣汰机制的引入,高校进行自主经营、走集约经营之路已成为必然。为克服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和资源损失浪费严重的现象,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客观上要求高校管理当局必须对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教育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
  3 高职教育成本核算的特点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显著区别在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熟练掌握岗位或职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就能顶岗操作。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完善相关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高职院校在相关方面要有较高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高职教育成本核算具有以下特点:
  3.1 核算对象具体化。高校通常按不同学科的特点划分成不同的院、系进行管理,院、系又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历层次以及不同学制。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学制学生的耗费支出是不一样的,为了准确核算高职院校教育成本,就必须根据核算对象的特点,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
  3.2 间接费用多。一方面,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协作性,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每项活动都需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为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学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在兼顾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特点的同时,尽可能做到资源共享。因此在日常过程中很多费用的支出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费用在发生时通常作为间接费用进行归集,然后再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并计入相关核算对象的成本当中。
  3.3 成本计算周期长。作为人力资本生产部门,高职教育培养(或生产)的是人才,其产品成本的计算周期一般都会跨越几个会计年度,与一般的工业企业相比,产品成本的计算周期较长。
  4 作业成本法及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过程实际上也类似于工业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整个过程按其价值链展开,是由若干环节组成的,每一环节按工作的性质、成本管理和配比原则又可细分为不同的作业,由于在这一过程中的各项作业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可以运用价值链的相关理论来进行分析,通过对各项作业成本进行核算,并汇总即可核算出整个价值链上的总成本(即整体教育成本),因此高校的教育生产环节适合于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作业成本法可以借鉴用来指导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核算。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1.
  [2]李强,张国华.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2).
  [3]李娜,郑爱华.论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事业财会,2006(5).
  [4]张国华,李强,韩波.基于作业成本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管理体系构建,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4.
  科研项目:本文为海南省教育厅指导性科研项目:“作业成本法在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HJ201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毒品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当今世界,毒品问题已不仅是全球面临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同时也发展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毒品滥用已经成为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害。
最近一段时间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的关键期,根据村里的安排,今天,我协助村主任早兴虎到勐劈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开展征收工作。
为研究含开口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在面内载荷作用下的损伤破坏问题,基于CDM基本原理,从平面应力状态下的Gibbs自由能出发,建立描述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层内断裂破坏的二维渐进损伤
目前,供电企业经营形势严峻,为进一步落实国网公司扭亏增盈工作要求,牢固树立“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公司核心价值观,开展“扭亏增盈”工作是供电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
摘要:随着铁路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铁路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办法,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关键词:铁路会计管理对策  财务管理是铁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完善关系到铁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目前铁路企业虽然对财务管理较为重视,但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社会向着市场经济的加速转型,企业管理内容也在不断的健全与完善。内部控制作为当前企业管理当中主导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为协调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间的关系,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质量以及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推动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在建筑施工企业当中如今还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一些问题残留,无法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营与财务管理等方面提供完善的控制活动。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在建筑施工企业当中
漾濞县在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中,着力构建四大公开平台,推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健康发展。一是构建新闻信息平台。在“漾濞电视台”、《漾濞时讯》开设专栏,公开
9月6日至13日,由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体育局主办,云南省职工体育协会承办的2012年云南省职工运动会在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举行。
摘要:会计电算化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为了培养适应职业需求的会计人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构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搭建一体化课改实施平台;注重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编著一体化教材;建立健全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一体化教学 模式 构建  这种模式既代表了一种先进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用电量持续增加。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行,工作人员就必须充分了解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并采取合理措施将其解决,充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解决,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电力设备 故障诊断 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人们对电力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