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来源 :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bis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果导向教育强调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判断标准.在培养高质量本科人才及社会工作专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不到位、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学校与社会组织协同育人机制尚不成熟等方面的困境.从确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明确实践学习成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多维实践平台、激活教师资源、实行成果导向评价等六个方面提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最后对成果导向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效果评估,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
其他文献
在本文中使用的“早期”概念并非指达·芬奇成熟风格形成之前的一个并不完善的早期阶段,而是一个独立的范畴;意味着达·芬奇三十岁赴米兰之前,其艺术创作在“手与心”两个层面上重复出现的“无意识惯习”.作为作者关于达·芬奇和文艺复兴艺术的系列研究的第二部分,本文在《发现“山”——达·芬奇早期绘画作品再研究》基础上,继续讨论早期的另一件代表作品《三王来拜》.本文将把达·芬奇在风格和技法层面上形成的特殊方式,与其人生问题上的困惑和困境结合起来,通过发现和分析该画三个阶段构图之间的连续和断裂,尤其是解读其中的“马”之意象
教师代表作评价制度因打破学术GDP主义绩效观下量化制评价弊端,日益被国内高校所广泛采用.教师代表作评价制度构建中蕴含着教师学术胜任力的评估,两者在内隐与外显、制度化与职业化、模式化与动态化的关系中相辅相成.通过制度保障、体系规范、利益格局构建完善以教师学术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师代表作评价制度,可以实现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专业性.
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要举措.本文梳理了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变迁,并进行了高校教师薪酬管理机制的国际比较,发现我国高校教师薪酬体系存在实现的价值与其薪资不匹配、自主定薪机制不够完善、薪酬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提出建立更加稳健的高校教师薪酬增长机制、实现高校教师薪酬体系量身定制、建立更加合理的高校教师薪酬结构等建议.
全景拍摄、VR、AR、全息影像等新媒介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全新路径.智能技术与人文艺术在此语境下展开了一次充满灵感的碰撞与融合.2020年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故宫”小程序,线上文化展览的开放性与互动性进一步提升,有望承担公众教育、文化展示、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等多种社会功能.本文以文化研究为取向,从传播的仪式观视角阐释线上云展所带来的感官共振与沉浸式认知体验.试图打破“身心二分”的一元论,基于故宫云展的具体实践探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的合理性、可行性与未来
青花瓷是景德镇瓷器的著名代表之一.传统青花瓷的装饰纹样、色调等方面的艺术特点都别具特色.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审美风尚的变化,景德镇青花日用瓷的材料、装饰工艺和纹样主题等都发生了变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很多新发展,这些新的变化促使青花日用瓷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新的特点.当代新材料的使用形成了青花日用瓷不同的蓝白色彩效果,装饰工艺的变革形成了青花日用瓷不同的装饰艺术效果,装饰纹样的题材更加多样、形成多元化的纹饰风格.
本文基于某师范高校20余万条学生评教评语,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提取评语中隐含的情感强度与极性,并以此为控制变量对评教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学生评价主要围绕任课教师展开,情感上偏爱年龄在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教师,对30至50岁年龄段的教师评价较为中性,评价取向与教师学历和职称关系不大;从课程来看,学生喜爱公共课甚于专业课,喜爱必修课甚于选修课,喜好程度与课程对学生的重要程度关系不大.
在学科规划调整、学术观念更新和学生接受特点变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影视学科基础与核心的电影史课程面临挑战,这种挑战也可以成为寻求突破与改变的契机.将学界的新成果融入课堂,用研究性的视角看待教学和采用适应新一代学生接受特点的体验式教学,都是值得探讨的应对策略.
大学课程理解是大学课程实施的前站.大学课程理解主要牵涉三个不可或缺的问题:一是对于课程文本的理解,二是对于学生认知的理解,三是对于课程性质特征的理解.其中,课程文本是教师据以开展教学的资源和凭靠,教师对课程文本的理解包含四重水准,由低到高分别是误读曲解水准、照本宣科水准、科学方法水准和哲学艺术水准;学生是课程实施的对象,课程的实施或教学组织必须根基于对学生认知特点、水平和规律作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之上;课程分类是理解课程性质特征的逻辑前提,教师应当明确课程的不同类别及其相应的性质特征,并根据具体课程的性质特征
基于系统论的反馈原理和师生交互主体性视角,检视新工科建设的成效,对推动新工科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科创竞赛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是师生深度互动的综合实践,是透视新工科建设现状的实证窗口.通过分析全国大学生水中机器人竞赛,发现新工科建设在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理念、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取得较好进展,但在跨学科课程体系、复杂工程问题处理能力培养、新思维方式养成等方面存在短板.坚持问题靶向,贯通宏观设计和微观实践,持续改进,创新塑造良性的适应进化系统,是新工科系统变革的应然路径.
课程思政是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有益探索.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理念上的认同与偏差、形式上的规范与创新、内容上的特点与难点等困惑,这是高校施策者的“两难”,也是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两难”.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强化理念,从顶层设计、教师能力、课程改革、制度完善、反馈修正等方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实施路径,形成育人联动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