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黑星病的诊断与防治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16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瓜黑星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黄瓜疮痂枝孢霉。该病是一种真菌性世界性病害,在世界各地的露地、保护地均有发生。近年来,黄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严重发病的棚室发病率可达90%,产量损失70%以上。黄瓜黑星病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危害部位有叶片、茎、卷须、瓜条及生长点等,直接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商品性状,科学诊断黄瓜黑星病,采取得力措施进行防治,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黄瓜;黑星病;诊断;防治
  1.发病症状
  黄瓜黑星病可危害叶片、茎蔓、卷须和瓜条,以幼嫩部分如嫩叶、嫩茎和幼果受害重,老叶和老瓜条发病程度差。幼苗期常在子叶上受害,发病时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斑点,以后逐渐子叶腐烂直至全叶干枯,稍大幼苗刚露出的真叶受害,开始产生近圆形褪绿小斑点,进而扩大为2~5毫米淡黄色病斑,后期易穿孔,穿孔后留下黑色边缘的星状孔;嫩茎受害,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以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流出半透明胶状物,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部腐烂导致嫩茎折断;卷须受害变褐腐烂;生长点受害,心叶枯萎,经两三天烂掉形成秃桩,而生长点侧叶缓慢伸长并带卷曲,初看好象病毒病的病状,容易被误诊;叶脉受害,组织坏死,引起病部周围叶组织皱缩后变褐色、坏死;瓜条受害,病斑处组织生长受抑制,病部开始出现中央凹陷、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直径2-4毫米疮痴斑,后期变为暗褐色.空气干燥时龟裂,而且流出半透明的胶状物,而后变为琥珀色,湿度大时,可在病斑处见到灰黑色霉层,干后脱落病,病斑组织停止生长,瓜条弯曲、畸形、整齐度低,风味大减,可食性差,削弱了商品价值;萼片、花器受害可导致溃烂、干枯。
  2.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
  黑星病病菌主要以病残体内菌丝体或菌丝块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于架材、大棚支架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种子内及分生孢子附着于种皮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初侵病原以分生孢子萌发芽管由嫩叶、果实、茎蔓,经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寄主。寄主病部产生的孢子借助水、气流、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潜育期为3-10天。发病最适温度20~22℃、相对湿度90%以上,但温度9~30℃,相对湿度85%以上都可发生。因此,连阴天、光照不足、植株郁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长期重茬和播种带病种子是引起发病的重要条件。早春大棚栽培温度低、湿度高、结露时间长,最易发病。加温温室,往往是在停止加温后迅速蔓延。露地栽培,春秋气温较低,常有雨或多雾,此时也易发病。
  3.防治措施
  3.1选用抗病品种
  如中农11号、中农13号、青杂1号、吉杂2号、吉杂4号、津研、津春系列。
  3.2选留无病种子
  不要从病区引种引苗,从无病株上留种。在种子贮藏、调运过程中,要加强种子检疫,避免带有病菌的瓜果和种子流入非病区。
  3.3种子处理
  (1)用55-60℃温水浸种15分钟,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冰乙酸1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冲净再催芽。
  (2)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1%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量0.3%的32%的苗菌敌可湿性粉剂拌种。
  3.4与非瓜类作物轮作
  保护地栽培最佳前茬为葱、蒜,十字花科、茄科、伞形花科、菊科蔬菜次之。露地栽培可以和禾本科粮食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3.5棚室消毒
  温室、大棚定植前10天,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2.4克,加锯末4.5克拌匀后,充分混合后分成几堆点燃熏蒸一夜,当年使用的竹竿、滴灌管等也应放在棚内进行熏蒸消毒。
  3.6科学控制温湿度
  (1)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滴灌等技术。
  (2)棚室黄瓜定植到结瓜期,白天控温28-30℃,夜间15℃;严格控制浇水,减少叶面结露;注意及时覆盖和揭去覆盖物,调整棚室内光照强度;控制大棚湿度高于90%不超过8小时,以便提高地温,降低湿度。
  3.7加强管理
  (1)合理密植。依据品种特征特性,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协调个体和群体发育进程,促进黄瓜稳健生长。
  (2)科学施肥。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氮肥施用时要深施、早施。增施磷、钾肥,控制营养生长过快,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叶面补施速效性氮肥应以磷酸二氢钾为主,不施或少施尿素。
  (3)土壤消毒。为减少和杀灭土壤中的病菌,每平方米苗床土用50%的多菌灵8克或5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12-16克对土壤处理后播种。
  (4)规范农事操作。整枝、束蔓、打底叶、采摘、施药等田间农事操作要规范,减少病菌浸染机会。保护地黄瓜定植前或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深埋或烧毁。
  3.8药剂防治
  (1)分苗和定植前3天左右叶面喷施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福星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能起到预防作用。
  (2)发病初期,可喷施下列药剂: 80%的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2000倍液、43%好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剂3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云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酰胺唑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3000~5000倍液+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2.25%腈菌唑·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5-7天喷施1次,注意上述药剂与天达2116混配交替使用,效果更佳,特别注意喷幼嫩部分,几种药交替使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保护地黄瓜发病初期,可采用烟雾剂熏蒸棚室的办法进行防治。具体方法是:用45%百菌清烟雾剂夜间熏烟1次,每亩用量0.2-0.3kg;或沈阳农业大学生产的“烟剂三号”夜间熏烟1次,每亩用量0.5-1.0kg;或10%速克灵烟雾剂夜间熏烟一次,每亩用量0.2-0.3kg。每次熏烟时间不少于8小时。
  (4)保护地黄瓜发病初期还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粉尘剂的办法进行防治。具体方法是:10%多百粉尘剂,每亩用量0.5kg;或10%多菌灵?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kg,或10%乙多粉尘剂,每亩用量1kg。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研究SELEX一二次合装雷达本身自带监控终端的基础上,采集分析雷达与监控终端之间的通信数据,分析雷达状态数据包的数据格式,设计并开发出一套能够向外部系统提供实时状态数据的监视系统。  【关键词】SELEX雷达,状态监视,数据采集,UDP协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SELEX radar original factory monitorin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
【摘 要】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在东北粳稻区属于易发病害。受品种、气温、施肥、农事操作、突发不良气象灾害等因素影响,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发病程度亦有不同,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抑制,对产量、品质也有不同程度影响。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防范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和蔓延,对推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稳产高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发生;防治  1.发病症状  水稻细菌性褐斑又称细菌性鞘
非职业舞蹈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与特征。为了使非职业舞蹈教育得以健康发展,区分其与职业舞蹈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效
【摘 要】本文分析FMS500柔性制造系统中回转交换系统运动特点、工作特点、主要技术指标和主控制系统HNC-210B。在随行小车中控制中,采用链条传动,利用电机抱闸制动技术、变频控制技术以达到随行小车准停。回转控制系统中交流变频调速性能特点和总体方案参数设置。机械和电气控制结合,实现了系统的快速制动和随行小车准停,达到FMS500柔性制造系统中回转交换的控制要求。  【关键词】FMS500柔性制造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类资源都在大量的消耗,森林资源尤其。森林资源监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国内外森林资源监测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阐述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森林经理;森林资源;监测  森林资源监测制度是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监测分为四类: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作业设计调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有效教学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美国学者鲍里奇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包括至关重要
中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幼儿的总和=幼儿园+家长。”要促使孩子健康、和谐、全面、自主的发展,必须重视家园合作教育。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一项常规并且比较重要的工作,家
【摘 要】本文具体介绍了单道地震勘探技术工作原理、方法和主要优点,并探讨了其在油气井场地质灾害调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和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分析不断加深我们对单道地震勘探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和应用。  【关键词】单道地震;勘探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深海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海洋地质调查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地质勘探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海洋单道地震勘探技术具有操作便捷、配置
有一首古诗你一定非常熟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来就是庐山,为什么一会儿“成岭”,一会儿又“成峰”了呢?原来是观察角度使然,角度变了,观察所得自然也就不同了。由此想到了作文的入题,当我们面对一道作文试题的时候,如果能够巧妙地为自己的作文选择一个好的入题角度,不仅便于快速成文,还可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来。  先请大家“认识”一道中考作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