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153例PTC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在HE染色下观察PTC临床病理特点、生长模式(浸润性肿瘤边界、侧支、叶内播散及腺外浸润)及特殊组织形态学特点[鞋钉特点、缺乏黏附性/极性(LOCP)及微乳头结构],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果

在153例PTC中,浸润性肿瘤边界128例、侧支34例、叶内播散30例、腺外浸润53例;有鞋钉特点37例、LOCP 59例、有微乳头结构70例。单变量分析,发现年龄<45岁、肿物直径>10 mm、浸润性边界、侧支、叶内播散、鞋钉特点、LOCP和微乳头结构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而性别、双侧、多灶和腺外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肿物直径>10 mm、浸润性边界、鞋钉特点、LOCP和微乳头结构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均P<0.05)。在随访82例病例中,局部肿瘤复发4例,5年局部复发率为4.88%,其中淋巴结肿瘤复发3例,甲状腺肿瘤复发1例,淋巴结复发病例中有鞋钉特点1例、LOCP 2例、微乳头1例,其中一例中可见LOCP及微乳头结构,甲状腺肿瘤复发病例中未见上述三种结构。

结论

鞋钉特点、LOCP、微乳头结构与PTC淋巴结转移有关,是PTC淋巴结转移有效预测因子,有利于改善PTC患者治疗方法及随访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微创空心加压螺钉与钢丝张力带和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治疗髌骨骨折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11.8)岁;均为简单横形骨折.传统组15例;微创组15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定期随访,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失血量为(18.4±4.6)ml;
期刊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和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等一系列非创伤性颈脊髓压迫疾病,是由颈椎退变导致颈椎管狭窄,使脊髓慢性受压,进而引起脊髓病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症候群.2013 年 Fehlings等[1]提出将“退行性颈脊髓病”(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DCM)作为这一类疾病的统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DCM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非创伤性脊髓功能障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展, DCM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研究结果表明,大于65 岁的人群中,超过70%存在影像学的颈椎
期刊
多方向肩关节不稳定( multidirec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shoulder)是肩关节不稳定中的一种特殊情况,通常指肩关节在多于一个方向上存在不稳定,并伴有疼痛等不适症状[1-4].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提出了多方向肩关节不稳定的概念,此类病人表现为非自发性半脱位/半脱位,在前方、后方及下方均存在脱位或半脱位.Neer 等[5]认为关节囊过分冗余( excessive capsular redundancy)是导致肩关节多方向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强调了陷凹征在诊断过程的重要意
期刊
目的 观察采用关节镜探查行内侧单髁置换术(UKA)与单髁置换术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对比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东南医院骨科择期手术治疗的KOA患者82例,以患者自愿和手术适应证为前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UKA术式46例)和对照组(单髁置换术36例).在术前3 d、术后3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抽取膝关节腔液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并加以比较;并在术后6个月对两组中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