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硅摩尔比对纳米水化硅酸钙晶种早强作用的影响及机理

来源 :硅酸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men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C–S–H晶种成核剂通过为水泥水化产物提供成核位点,能有效促进水泥水化进程,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早期强度。研究表明,钙硅摩尔比的变化会影响纳米C–S–H晶种对水泥的早强作用,但具体影响规律尚存争议。本工作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多重光散射分析、动态光散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水泥水化放热及强度测试研究了钙硅摩尔比对纳米C–S–H晶种尺寸、形貌及其对水泥早强效果的影响,以阐明钙硅摩尔比对纳米C–S–H晶种早强作用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这对提高纳米C–S–H晶种成核效率,优化纳米C–S–H的制备工艺,推进纳米C–S–H晶种材料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随着钙硅摩尔比在1.0~1.7的范围内的增大,纳米C–S–H悬浮液分散稳定性逐渐提高,纳米晶粒越不易团聚;同时,随着钙硅摩尔比的增大,纳米C–S–H逐渐由球状变为锡箔状,颗粒间的堆叠逐渐减小,层厚变薄。纳米C–S–H能显著促进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和早期强度的发展,尤其是1 d龄期之内的强度。钙硅摩尔比越高,纳米C–S–H对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加快的幅度越大,早期抗压强度提升的幅度越高。
其他文献
针对某星载Ka频段相控阵天线高热流密度、小体积、轻质量的结构设计要求,提出一种无缆化盲插互连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案。采用多种热环控措施,并运用数值分析软件对相控阵天线温度场进行分析,解决相控阵天线高热流密度导致的散热难题。最后,通过热平衡实验验证,该结构设计方案组件安装表面最高温度小于55℃,且满足天线单轨工作28min的使用性能要求。
人们通常很难将重金属与食物联系到一起,但其实重金属已经开始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饮食中。自然界存在着许多金属元素,其中铁、锌、镁和钙等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另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砷等对人体有害。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展,食物中重金属的检验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本文重点讨论了食物中重金属单质检验方式以及检测中不同仪器的应用,旨在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大型构件对接装配是航空航天大型飞行器总装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具有快速响应需求的航天任务越来越多(如发射应急卫星和商业通信卫星等),亟需提升运载火箭等大型飞行器的快速组装和发射能力。这对大型飞行器舱段对接装配的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接装配模式从原来的人工模式,正逐渐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针对大型构件自动化柔性对接装配中所涉及的三大关键技术进行综述,详细总结了大型构件对接装配调
校对是公文、书籍印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文稿编辑加工的延续,也是保证文稿质量、避免错漏的重要关口。校对人员的职责就是消除文稿排字和排版中的错误,协助撰稿人员和编辑发现文稿中的文字错误,协助排版设计者发现版式中的疏漏,力求在付印前消灭文字差错和版式错误。
期刊
当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各项资源要素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随之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市场细分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更加充分。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任何企业的管理层而言都应当重点考虑如何调整企业战略以适应新发展环境的需要。在企业的诸多发展战略中,财务战略是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关键影响的战略之一,企业的财务战略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投资、筹资等诸多重要方面,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制定高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的发展直接推动教学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而且有利于校园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科研压力、职称压力、信息化教学压力等。如此一来,势必对高校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文章试图探究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把握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规律,以及提出探究性的对策,解决高校教师目前所面临的职业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写于抗日战争期间,主要涉及革命文艺发展方向、革命文艺创作要求、革命文艺与政治关系、革命文艺批评标准四个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当代文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巩固文艺战线,重视文艺工作;要摆正立场态度,坚守“二为”方向;要明确文艺源泉,贯彻“三贴近”原则;要坚持两个“标准”两个“效益”相统一。
文章首先概述了财务战略规划,然后分析了私营企业财务战略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私营企业财务管理。
阐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中专家知识库的开发模式,该方法用于实现对不同类型数据模型、参数值输入、输出方式的控制、保护功能的综合系统研究。
研究目的: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密切联系。如何将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在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发挥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功能,实现体育教育的思政目标,这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从融合基础、载体和环境等方面对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合进行分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培养与传播以及高校体育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