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距离背负了彼此的期待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前方医护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奋勇杀“敌”。后方被宅在家的人,战争也并不少。
  平时都渴望一家人能好好相处,但是真的让大家朝夕相处近一个月的时候,问题就产生了。尤其是那些平时是异地的家庭,彼此已经熟悉了独自生活的节奏。伴侣的回归本是一家人的期待,没想到却成了无数矛盾的起点。

疫情下暴露的异地婚恋之痛


  我家对门的张姐,年前满心欢喜地告诉我,她老公还有几天就回来,这次回来能待七天呢!由于疫情影响,老公的公司通知线上办公,他也能在家“久住”了。这一“久住”,就暴露了长久以来的婚姻问题。
  张姐的老公一直在外工作,吃饭有食堂,洗衣服有洗衣机,实在脏乱差。平时偶尔回家,帮张姐做点家务,也是一些搬搬抬抬的工作。但这次在家待这么多天,他眼里看不到家务,看不到张姐的忙碌,对张姐的“指使”还满是牢骚。
  和孩子相处,平时多是视频电话,都报喜不报忧。保持着良好的默契,不想因为自己的生活“小事”给对方添麻烦。在老公眼里,孩子乖巧懂事,成绩还不错,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属于自己年纪的毛病和习惯。看惯了孩子的好,再去面对孩子的不完美,這位爸爸的脾气就爆发了。而习惯和爸爸通视频的孩子,贸然被面对面地严厉教导,自然也是反抗叛逆。
  隔着一堵墙,我每天都能听到张姐家的嘶吼声。是张姐的错,是老公的错,还是孩子做得不够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异地”两个字。

距离虽美,生活之重谁与共担


  大家也许都是有责任感的人,也许彼此相爱渴望和谐。但是,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要经过反复摩擦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在一起生活的夫妻,仅仅靠爱与信念维持,可能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会发现,摧毁一段婚姻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有时候一点一滴的细节,也足以使一个人心死。可能就是一些不值一提的事情,却反映了异地婚恋可能存在的三个问题:
  1.对方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在远方做什么,经历着什么。情感的联结只有一根网线,说断就断了;
  2.两人都已适应了“单身”的节奏,不能共同为一个家庭奉献。所以即使回到“家”,也找不到舒适的感觉;
  3.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对方却不在身边。可我们又不得不体谅,毕竟生活中的“小事”太多了,对方很忙,工作很重要,不可能因为小事就跑回来一趟。
  距离感是好东西,异地恋或许还可以接受,但是异地婚就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有了孩子后,孩子往往会跟着妈妈在一起,又有多少内心强大的女性,能经受那一个个的漫漫长夜?一个人照顾孩子多累,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有多难,只有自己知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只能说一句“那我能怎样啊”。
  健康疾病,贫穷富有,没有将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在一起”过。我们之所以要结婚,就是冲着一份安全感、稳定感去的。
  异地恋的时候,彼此不需要承担责任,但是结婚以后,我们是有期待的,需要被承担的。安全感这种东西,有时候是无法自给自足的,再强大的内心也是需要爱人给予的。

在一起储备更多的感情资本


  在这个社会多元化的时代,工作与地域性的关联越来越弱,能一起生活尽量克服困难一起生活。
  夫妻二人在一起生活有多重要?就像两个好朋友一样,共同经历得多了,也就有了感情资本。吵架的时候,能想到对方为我们端过一杯热水。生气的时候,能想到他擅长给孩子辅导作业。无力的时候,能趴在对方肩膀上靠一靠,胜过隔着屏幕的千言万语。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事业是最重要的。可是,我们真的就不怕吗?怕对方老了,怕对方死了,怕自己孤独终老。等真到了那么一天,想到自己一片空白的婚姻生活,想到和自己不那么亲近的孩子,才会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
  如果可以,尽量还是一起生活吧。如果实在做不到,那就尽可能多回家,多顾家,多给家人安全感。尽可能多谈心,不要以为“说了她也不懂”;尽可能细心点,伴侣的情绪,孩子的情况,老人的健康,都要放在心上。
  两个人约定好,遇到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都不能硬扛。隔着手机说一说,虽然不能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可至少满足了倾诉的需要。
  与时间赛跑,与距离赛跑,都不如与感情赛跑。
  (摘自《中国妇女报》)(责编 芳庭)
其他文献
圆子:  你好!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很纠结。几天前,丈夫陪我上街买衣服。突然,他对我说,看到一个熟人,让我在原地等他,他过去和对方打个招呼。然后,丈夫朝着一个穿着朴素的女子走去。  刚开始,还能从他们脸上看到笑容;后来,那女子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再后来,那女子直接和丈夫对骂。这时,我赶紧走到丈夫身边,这才知道,她是丈夫的前女友。  她之所以会和丈夫发生争执,是因为丈夫在和对方聊了几句家常之后,就开
1  “叮”,我收到一个银行转账短信。老公贺彦又从家庭账户上转走了20万元,用于投资P2P项目。我不同意,他满脸堆笑,继续试图说服我:“平台这次做大活动,投资满20万就能获得20次抽大奖的机会,还能拿到一个iPhoneX。”我听了就来气:“羊毛出在羊身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贺彦是我的大学同学,8年前,我不顾父母的劝阻,跟着他到上海打拼。我在一家装修公司做室内设计师,工作收入比较稳定。贺彦有很强
《文雄画杰》  冯骥才 著 作家出版社 ¥48.00  这是冯骥才关于中西文坛艺坛人物的散文集,作者既关心他们的艺术,更关心他们的性格、气质、命运、家庭、习惯与嗜好,以及诸多为常人所忽视的细枝末节。作为怀人记事之作,冯骥才以深情贯穿书写之始终。冯骥才以己之笔描绘了一份精神图谱,这份图谱是冯骥才朋友圈里的人分别“贡献”出的,他们各有个性和锋芒,活出了人生的精气神。朋友圈里的人并不一定有直接的交情,那
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出生于蒙古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养成了沉着冷静、外柔内刚的性格,后来被许给了当时还是藩王的忽必烈为妃。  忽必烈虽身为藩王,却已有一统天下、雄踞八荒的志向。他认识到,要想在发达的中原地区扎下脚跟,只有采用汉法治理汉地才行。因此,他下令改变奴隶制式的掠夺政策,要求官吏劝诱百姓,开垦田土,种植桑枣。同时,他还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用汉文化教育勋戚子弟,力图改变蒙古
大概从我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妈每月发了工资后,就会把钱放在桌上,用张纸写着:菜钱多少、水电多少、储蓄多少……如果有剩余的,就会分给我一点。如果没有,那就会跟我说:“没钱了,这月没有你的了。”  我也从不会有无理要求,有时候实在想买什么东西,就去找老妈商量,老妈就会拿出那张纸,再算算。要是能从某个项目里挤出一点,那我就去买;要是挤不出来,就不买了。  同学有好玩的好吃的,我会羡慕,但不会觉得我也一定得
一位姑娘长得很漂亮,在公司做前台。工作努力,做事也细心,对人迎来送往,客套周全。一天,她看着自己每月4000多元的工資,突然感到人生无望,问一个经济学家:“为什么玛丽莲·梦露收入那么高,我很漂亮,也很努力,为什么收入这么低?”  “因为玛丽莲·梦露不可替代,而你太容易被取代。”  美女不信。她向公司申请加薪,被拒绝。她提出辞职,被批准。1周之后,她离职。离职前3天,已有两个美女在待命了。  在人才
很多人不一定读过苏东坡的诗,但是一定吃过东坡肉或者东坡鱼。对于一个诗人来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菜比他写的诗句更广为人知,恐怕是他本人也始料未及的。   被贬谪那年,苏东坡在正月初一那天,伴着大街小巷的爆竹声,带着妻儿老小,开始漫长的跋涉。从北京到汉口,对今天的人来说,动车不过几个小时而已,但是这段路,苏东坡一家走了将近两个月。   苏东坡的目的地是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那时黄州不过是长江边上一
单霁翔,作为第一个曾走遍故宫9371间古建筑房屋的院长,能够清楚地说出故宫藏品数量到个位数。在其7年多的任期内,故宫成为一个超级大IP,受到无数观众的热捧。  2019年4月8日,他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渐渐淡出公众视线。1年后,单霁翔出版了新书《我是故宫“看门人”》,首次完整记录自己在故宫博物院的工作点滴。前一阵,他也开启了一场直播秀,讲述了阅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炊事员、钳工,“网红院长”单霁翔
我的成长  小时候,我不知道父亲是谁。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作为新华社记者的父亲就被派驻海外。  上幼儿园了,每当小朋友问我父亲在哪儿,我总会跺跺脚说:“就在脚下,地球的那一边。”  上小学后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和两个姐姐,去机场接一个叫父亲的人。一个胖胖的男人从出口一出来,就抱着我亲个不停,我却感觉被他的胡子茬儿扎得好难受。我使劲推开他,放声大哭。妈妈赶紧哄我:“他是你爸爸!”“骗人,照片上的爸
圆子:  我和老公是经同事介绍走到一起的,他是东北人,我是四川人,两人在异乡打拼,认识后,各自都能理解彼此的不容易,恋爱半年后就结婚了。记得谈恋爱时我们没有那么多分歧,可婚后一年时间,发现两个人有很大的不同,除了饮食,还有很多生活习惯不一样,比如,一个爱晚睡,一个爱早睡早起;一个爱讲究,一个邋里邋遢……生活中的不同越多,两个人想要改变对方的意愿就越强烈,于是,从辩论说理到激烈争执,这场“改造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