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婚配家系中凝血因子Ⅶ与Ⅹ联合缺陷症的表型分析和突变鉴定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个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与因子Ⅹ(factor Ⅹ,FⅩ)联合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共6名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Ⅶ活性(FⅦactivity,FⅦ∶C)、FⅩ活性(FⅩ activity,FⅩ∶C)及FⅦ抗原(FⅦantigen,FⅦ∶Ag)、FⅩ抗原(FⅩ antigen,FⅩ∶Ag);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F10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 先证者PT(76.4s)和APTT(60.2s)明显延长,FⅦ∶C(4%)、FⅦ∶Ag(6%)和FⅩ∶C(6%)、FⅩ∶Ag(33%)明显降低;先证者外祖母、父亲、母亲和女儿的PT(分别为16.4s、15.8s、16.9s、16.5s)和APTT(分别为44.0s、42.1s、41.1s、43.5s)稍延长,FⅦ∶C(分别为34%、39%、31%、40%)、FⅩ∶C(分别为50%、58%、47%、42%)和FⅩ∶Ag(分别为51%、54%、58%、47%)稍降低,其FⅦ∶Ag及弟弟的凝血表型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8外显子发生了g.11267C>T纯合突变,导致Arg277Cys,F10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g.28139G>T纯合突变,导致Val384Phe;先证者外祖母、父亲、母亲和女儿均存在F7基因第8外显子g.11267C>T和F10基因第8外显子g.28139G>T杂合突变;先证者弟弟F7与F10基因为正常野生型.结论 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与Ⅹ联合缺陷症家系先证者的F7和F10基因分别存在g.11267C>T(Arg277Cys)、g.28139G>T(Va1384Phe)纯合突变,且遗传自近亲结婚的父母.F7基因g.11267C>T(Arg277Cys)和F10基因g.28139G>T(Val384Phe)与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与Ⅹ联合缺陷症家系的FⅦ和FⅩ水平降低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攻击行为与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s)基因座的关联情况.方法 应用AmpFlSTR IdentifilerT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对541例攻击行为者(研究组)与459名非攻击行为个体(对照组)的15个STR基因座(CSF1PO、D2S1338、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
先证者(Ⅱ2) 女,66岁,反复发作性眩晕2年,再发1月.2年前劳累后突发头晕,有视物旋转表现,在卧起或头位转动时出现,闭目安静休息症状缓解,一般持续约数十秒,伴有心慌、出汗,无意识丧失,无发热、恶心、呕吐、头痛,无肢体麻木乏力,不伴耳鸣及听力下降,无畏光怕声.就诊当地医院门诊,考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予以"敏使朗"治疗近1年,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1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头晕,自觉程度较前有加重,对改
期刊
先证者(Ⅲ3) 男,53岁,汉族,先天眼小.因白内障术后畏光流泪来我院就诊.否认眼部红痛、外伤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2,不能矫正,左眼仅有手动感.睑裂上下径双眼均为4 mm,睑裂横径22 mm.逆向性内眦赘皮,遮盖泪阜.内眦间距43 mm,两外眦间距87 mm.双眼向前方平视时上睑缘遮盖瞳孔约2 mm,提上睑肌肌力0 mm.双眼球前后径27.29 mm.眼压右眼20 mmHg,左眼33
期刊
先证者 女,出生后2天,因新生儿肺炎入住我院新生儿内科.患儿为第1胎足月剖宫产,出生时身长48 cm,体重2.8kg,无窒息史.父母非近亲婚配,表型、智力均无异常;其母孕期无特殊症状,无放射及有毒有害物品接触史.查体:患儿下颌短小,高腭弓.双肺呼吸音粗.外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心脏彩超显示: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
期刊
目的 探讨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者CRELD1基因的突变及其功能意义。方法应用PCR法扩增66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CRELD1基因的全部11个外显子及两侧各50个碱基以上的序列并进行DNA测序。构建含有突变位点的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CRELD1。采用Western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一PCR检测CRELD1、Tenascin-C和Aggrecan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1例部分性房
例1 女,23岁.结婚1年,2次妊娠均于50 d左右自然流产.夫妻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婚配,无遗传病家族史.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月经规律,妇科检查、优生四项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inv(1) (p11q12),见图1.其父染色体核型为46,XY,inv(1)(p11q12),其母及丈夫核型正常。
期刊
目的 探讨Illumina无创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游离DNA,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无创产前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产前诊断中心就诊孕妇2200人,孕周为12~30周,高龄妊娠、血清学高危和(或)超声提示胎儿异常等,抽取孕妇外周血,提取DNA,制备文库,应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对母血中游离DNA进行测序分
患者男。31岁。婚后5年未避孕未育来我院就诊。查体:身高171cm,体重64.5kg。体格健壮,智力正常,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双侧睾丸体积各约19mL[正常成年男性睾丸体积(19.8±7.1)mL],双侧睾丸、附睾无压痛及结节,双侧精索静脉未触及曲张。精液检查,诊断为弱精子症。夫妇非近亲结婚,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目的 研究ABO变异型Bw亚型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2例Bw亚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技术进行ABO基因分型,特异性扩增B基因第6~7外显子,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血清学鉴定2例Bw亚型,PCR-SSP结果显示样本基因型为B/O2
目的 对1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新等位基因进行序列鉴定.方法 采用QIAGEN快速DNA抽提试剂盒从外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先证者HLA-C基因的第1外显子至第3内含子和第3内含子-3'非翻译区,PCR产物克隆转染到质粒载体中获得等位基因的单链,对所得克隆子进行第2、3和4外显子双向测序分析.结果 先证者样本克隆测序得到两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