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五年高考题列举】
  1. (2005年春季文综21)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D )
  A. 西方殖民扩张加速 B. 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C. 环境污染严重 D. 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2. (2006年全国文综Ⅱ16)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3. (2007年全国文综Ⅰ23)《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爆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4. (2008年全国文综Ⅱ20)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19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D )
  A. 城市化进程加速 B.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 对外移民的增加 D. 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5. (2009年全国文综Ⅰ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B )
  A. 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 工厂纪律严格
  C. 工人消费水平高 D. 贫富差距缩小
  6. (2009年全国文综Ⅱ16)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C )
  A. 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 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 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 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知识梳理】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1. 背景:(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直接原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加剧了统治危机;(3)主观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俄国统治者不得不进行改革。
  2. 改革:(1)实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2)内容:政治上,农奴有自由、不买卖不干涉;经济上,可得一份地,但须出钱赎。
  3. 意义:(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3)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农奴残余。
  二、美国内战(1861~1865年)
  1. 背景:(1)美国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促进经济发展;(2)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黑奴制度的存废问题成为南北矛盾的焦点;(3)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高涨,南北方矛盾日益尖锐;(4)导火线: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
  2. 进程:(1)1861年南部同盟建立,南方军队挑起内战;(2)初期北方失利: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3)1862年林肯政应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战场形势;(4)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北方取胜,并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5)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
  3. 意义:(1)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进步性: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3)局限性: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三、德意志统一(1871年)
  1. 背景:(1)19世纪中期,德意志仍然处在四分五裂的局面;(2)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地联系日益密切;(3)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阻碍;(4)要加强国际贸易竞争,必须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5)普鲁士掌握统一运动的领导权: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民族成份单一、统一决心坚定、统治阶级实力雄厚;(6)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壮大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
  2. 进程:(1)1864年,普奥联合击败丹麦,取得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2)1866年,普奥战争,在萨多瓦战役中,击败奥军主力,将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同盟,统一德意志北方诸邦;(3)1870年普法战争,在色当战役中大败法军,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4)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完成。
  3. 意义:(1)结束分裂,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道路;(2)法、奥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局势;(3)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的欲望强烈。
  四、意大利统一(1870年)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1870年意大利终于结束了异族压迫和分裂割据局面,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五、日本明治维新(1868~1873年)
  1. 背景:(1)德川幕府封建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日本社会正发生急剧变化:阶级矛盾激化——劳动人民生活贫困,纷纷反抗;生产关系变化——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经济实力增强,不满无权处境;统治阶级内部变化——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加;民族矛盾激化——1853年,美国叩关,列强入侵。
  (3)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
  (4)武装倒幕:倒幕派建立倒幕武装,组织明治政府,摧毁幕府统治。
  2. 目的: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3. 措施:(1)政治上,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实行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富有武士道精神的新式军队,积极对外扩张。
  (4)文化: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4. 成功原因: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倒幕派实施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5. 影响:(1)积极影响:①改变封建落后状况,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摆脱民族危机,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成为亚洲唯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和国家;③为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提供改革经验。
  (2)消极影响:①存在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②推行军国主义,开始侵略扩张,日本成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
  
  【考点解析】
  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根本动力。这一时期的革命或改革大体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结束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机器。第二种类型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革命,美国内战是其典型代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革命或改革的最终结果是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的世界政治体系初步形成。
  历史不能割裂,在世界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发展始终是高考的考点。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注意从背景、经过、结果、方式、影响等方面横向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各国的异同,进而同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相联系,体现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特点和规律。也可以就国别纵向对比,如俄国两次改革比较、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比较。
  对于目前的高考,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考察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潮流,强调对社会的进步与文明追求;从民族振兴、国家统一的角度,考察用和平手段解决两岸关系问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都有可能成为命题点。
  
  【专项训练】
  1. 布罗代尔写到:“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场所。”以下阐释与布罗代尔的这一历史叙述不吻合的是( )
  A. 圈地运动的进行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B. 英国工业化的天然市场只是在英国农村
  C. 农业经济的市场化是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D. 农业的发展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2. “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大运河,即布黎纪瓦特公爵运河。从那时起……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
  A. 农业灌溉的需要
  B. 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C. 旅游观光的需要
  D. 商品运输的需要
  3.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导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A.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 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D. 火车的发明引起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映
  4. 我们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B. 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C. 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D. 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5. 史学界认为“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时代”。这一历史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C. 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争夺世界霸权的加剧
  6.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它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两性儿童分别安排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
  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为“巴士底狱”。
  ——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措施。
其他文献
李晓东的家很有他个人风格。淡雅的色泽,宁静幽雅的空间,让人的心一下子就沉静下来:细竹条编织的席子悬挂墙面,很有他的作品“少林禅居”的那种静谧、深沉的意境。 Li Xiaod
俄国杰出的画家列宾,在死前不久给他的朋友切珂夫斯基的信中写道:“在努力了80年以后,我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对于任何绘画的题材,我必须长期地工作,然后才有意外的发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成王败寇的文化没法创新    要论聪明,中国有很多人不会逊色于乔布斯;论市场的规模,中国的互联网和IT市场绝对是全球第一大市场,但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  我觉得乔布斯的核心首先是创新,这是中国文化很难接受的。创新意味着失败的概率比较高,而中国人的文化里非常害怕失败。我们崇拜成功,鄙视失败,害怕失败。结果就是大家都去抄袭别人,让别人先走,然后再跟上,这样最保险。大家都愿意随大流,一块去做事,一块
《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一辑刊登了张惠英同志的《和的语言比较》。这篇文章第一部分《对的沿袭用语》中所举的第一例就是:“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作者引用了《红楼梦
近日,欧盟委员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创业教育高级研讨会,来自欧盟各国的政策制定者、教师和企业代表出席会议。欧盟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创业指一个人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
A resistive humidity sensor was prepared based on sodium polystyrenesulfonate (NaPSS)/TiO_2 nanocomposites,and its electrical response to humidity was examined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制定了打造“BIAD设计”品牌的战略方针。工作室体制作为BIAD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成为“BIAD设计”的实践者。以下是3A2工作室近期的部分设计项目,在此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随着新课改标准的提出,语文教学逐渐的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怎样加深对新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