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ong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作为教育单位,在性质上与企业以及政府机关有所不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具有独特性。高校的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属于是基础性管理工作,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将“以人为本”理念注入其中,以推进高校持续、健康地发展。本论文针对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  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08-0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将“以人为本” 理念贯彻其中,是对高校教师工作的肯定。传统的高校教育观念是“以事为主”,注重将管理事务落实到现实,具体到工作,没有考虑到“人”的需求。高校作为组织机构,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责任。要确保高校向社会各个领域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就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不断地创新管理思路,以发挥高校的价值。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内在涵义
   在“以人为本”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具有抽象性质,而是具体的人。高校中以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对象就是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教学辅助人员等等。这些人员普遍学历较高,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要求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氛围,以实现人生理想。高校的人不仅要注重个体发展,还要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在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就要注重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入其中[1]。教育本身所发挥的是引导作用,能够理智地对人的内心进行引导,并落实到行动中,有助于规范管理。所以,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将人放在突出的位置,要求在管理中要对人加以关心和理解,多一份包容之心,并且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人力资源的资源配置和协调工作,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二、“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也是专家聚集地。将“以人为本”理念注入其中,可以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管理思路予以扩展,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将“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建立起来
   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刚性化非常强,忽视了人的价值,而强调“物”的管理和“事”的管理。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很难考虑到接受管理的人的感受。建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使得人力资源柔性化和弹性化,管理环境更为宽松,从而实现了人格化管理。采用这种非强制性的管理模式,就是将管理组织的意志渗入到管理思想中,使得管理者落实到行动中,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更为突出对人的关心,通过塑造人文环境,对人潜移默化地产生感染力。
   人力资源是稀缺资源,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校要获得较高的荣誉,并不在于校园环境和学校的规模,而是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质量。由此可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人”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2]。所以,高校在塑造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就会应运而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被树立起来,使得高校的员工得到尊重,教职工就会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意识,为学校的建设建言献策。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还要关心教职员工的日常生活,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特别是教职员工在工作中以及科研中遇到难解的问题时,要提供必要的服务,帮助他们将后顾之忧解决,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提高工作质量。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要注重人的个性发展
   知识分子是知识的吸收器,是传承知识的人,他们不仅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思想。知识分子也是社会的评论家和批评家,能够对社会各方面的改进提出建议,并将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渴望用理性的语言表达出来。高校的知识分子是独具个性的,他们具有独特的学术气质,思想深邃,而且观念更新速度快。针对社会问题可以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各抒己见。因此,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对知识分子的个体差异性予以珍惜,以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高校虽然要按照政府的指导开展工作,但是也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即高校在对政府的指导性建议执行的过程中,还要自主发展,对现代的市场经济要求予以积极回应,以将其独特的功能发挥出来。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过“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北大的校训,这句话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出高校是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地方,所以北大才能涌现出那么多的大家。高校作为科研和文化的阵地,需要有不同思想的人进行激烈的交流和碰撞,才能产生高层次的学术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一直在提倡“以人为本”,这种教育管理的理念具体在于把这种公共行政行为的服务性落实在具体的、现实的人身上,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管理工作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根本依据[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以人为本” 理念成为了规范人的行为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就需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高校的教职员工予以尊重和柔性管理。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管理模式,以提高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姜佩.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探析[J].才智,2014(31):161—161.
  [2]黄瑜.美国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特点——基于美国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的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周天松.高校人力资源市场化管理的路径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02):128—129、13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元担忧、应对方式对医学生睡眠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方法: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元担忧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齐齐哈尔医学院校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结果:①被测医学生中,29.8%拥有好的睡眠质量,47.5%的医学生睡眠质量一般,22.7%的人存在睡眠障碍。②医学生睡眠状况存在年级以及性别差异③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与元担忧理由的两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7  性别 男
期刊
金属-非金属掺杂改性Ti O2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其量子效率、催化活性及拓展可见光利用范围和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的有效方法。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同步合成Ag/N-C-S/TiO_2、Ce/N-C-S/TiO_2和Fe/N-C-S/TiO_2四元素掺杂Ti O2光催化剂,对掺杂改性的TiO_2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机理和掺杂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采用XPS、FT-IR、SEM、TE
【摘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利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文章采用调查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某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现状进行调查,针对高职学前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和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其他院校此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思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 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学改革 改进策略  【基金项目】此文系内蒙古民族大学校级科研重点项目“内蒙古民族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品
太阳能作为人类能源史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已经使人类充分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对于获取太阳能的关键包括对太阳能量的捕获,将捕获的能量进一步转化为电
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集高能电子辐射、化学氧化、光化学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于一体,系统无需外加氧化剂,反应体系不需辅以高温、高压或外加光源等技术手段,因而使这一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电源/反应器耦合、电源参数及工艺参数优化、活性物质测定、有机物降解及机理等方面对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a)火花隙和限流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