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树木生长的关系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lhong197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树木生长之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物种多样性大小,进行适当的抚育采伐和人工补植,为次生林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在东北小兴安岭(XXAL)、张广才岭(ZGCL)、老爷岭(LYL)、长白山(CBS)、哈达岭(HDL)和龙岗山(LGS)地区共设置样地123块,调查各地区物种组成、重要值、多样性和树木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样地内共调查物种48种,隶属于17科31属,其中龙岗山地区样地内所包含的科、属、种数量最多,其次为哈达岭、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和小兴安岭,从重要值看,各地区主要以榆树、色木槭和水曲柳为优势树种;样地内物种α多样性指数均在长白山地区表现最大,在小兴安岭地区表现最小,且两者之间差异性显著(PLGS>ZGCL>HDL>XXAL,各地区胸径最大树种为长白山地区蒙古栎,胸径为64.8 cm,胸径最小树种为龙岗山地区暴马丁香,胸径为4.0 cm,各地区树高最大物种为龙岗山地区胡桃楸,树高为28.9 m,树高最小树种为龙岗山地区黄菠萝,树高为1.3 m.[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物种多样性对于林分内物种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次生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抚育采伐和人工补植,保证合理的林分物种多样性,为天然次生林的生长提供最优的空间.
其他文献
[目的]光照强度对森林树种的幼苗生长与存活及种群更新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光照强度对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可为退化次生林的人工辅助实生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盆栽辽东栎幼苗自5.3%自然全光照(NS)分别转移至16.0%NS、37.2%NS和100%NS下,研究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及其形态学可塑性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幼苗株高、基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主根长、总干质量和根冠比均随光照增强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在37.2%NS处理(株高、基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和根冠比)或16.0%NS处
The use of diverse data sets in phylogenetic studies aiming for understanding evolutionary histories of species can yield conflicting inference.Phylogenetic conflicts observed in animal and plant systems have often been explained by hybridization,incomple
为了合成一种新型均三嗪类紫外吸收剂,以三聚氯氰为原料,通过Friedel-Craft反应、缩合反应等制备了紫外线吸收剂UV-400,对关键步骤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合成的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合成总收率为32.7%;合成的各化合物的1 H NMR、13CNMR、IR、HRMS及LCMS谱图与各自的化学结构相符合;所合成的UV-400在250~380 nm范围内有显著的紫外吸收性能,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该紫外线吸收剂合成工艺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分离简易,适合规模化生产.
[目的]探讨桉树化感作用对华南地区乡土阔叶树种生长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改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尾巨桉叶片水提液对8种华南地区乡土树种种子萌发、幼苗根茎生长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1)尾巨桉叶片水提液对8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影响有限,只有高浓度(0.2 g/mL)和中高浓度(0.1 g/mL)的叶片水提液显著抑制了木荷、火力楠和枫香种子的萌发;2)尾巨桉叶片水提液显著抑制了木荷、火力楠和坡垒幼苗的根长和茎长生长,对樟树、米老排、枫香和红锥的根茎生长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为了解超深小尺寸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规律,对杭州地区某个超深小尺寸立体车库基坑进行变形监测,并借助Plaxi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和周围土体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基坑开挖引起地连墙侧向位移呈现“弓”型变形;测斜管1方向和测斜管2方向位移最大值分别为44 mm和43 mm,这表明内隔墙的空间效应造成基坑长边中心与短边中心位移相当,且对基坑变形有抑制作用;地表沉降最大值点所在位置与深大基坑相比,地表沉降最大值点位于距离围护结构约0.2倍的开挖深度,这表明地表沉降
为了利用六方氮化硼(h-BN)二维的层层堆叠结构延缓聚氯乙烯(PVC)膜在碱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采用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NZD-201)对h-BN进行化学改性,得到Mh-BN,并通过物理共混的方法将Mh-BN添加到PVC基体中,制备Mh-BN/PVC膜.通过失重率、物理尺寸变化、力学、色差、表观形貌等对该膜的耐碱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h-BNN,Mh-BN表面能从59.69 mJ/m2下降至52.64 mJ/m2,与PVC膜极性更加接近,相容性改善;接枝NZD-201可提升其与P
[目的]探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桉树-红椎混交林林分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最佳桉树-红椎混交模式.[方法]在广东雷州半岛石岭林场种植了4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桉树-红椎混交林: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3:3,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3:1,桉树与红椎行间混交1:1,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5:1,以桉树纯林(CK)作为对照,经过5 a生长后,对林木生长因子和林地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4种不同比例桉树-红椎混交林林分保存率均比桉树纯林高,且带状混交3:3和行间混交1:1桉树-红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养分;带状
[目的]提出浙江红花油茶优树选择标准与筛选方法,以期为发掘和高效利用浙江红花油茶优质种质资源,促进浙江红花油茶良种化进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优良林分中通过初选、复选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模糊隶属函数法的优株评价模型构建、层次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优株的综合评价.[结果]入选的36个浙江红花油茶优株性状差异明显,11个描述的经济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16.63%,总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最小为1.09%,而油亚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9.53%.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能代表11个性状的大部分信
[目的]研究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为攸县油茶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都具有较大差异,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5.85%~29.26%之间,其中较大的有百粒重29.86%、单果质量27.98%、单果籽粒数19.18%等,茶油品质变异系数在2.26% ~80.99%,其中较大的有过氧化值80.99%、α-维生素E 40.09%、棕榈烯酸34.
[目的]为天然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群落的人工促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西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主要分布区内选取东(婺源)、中(分宜)、西(铜鼓)和南(信丰)4个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分别设置3个30 m×20 m样地,共计12个样地,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调查和分析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以及空间格局.[结果]四个样地中重要值大于4%物种数量以信丰和婺源居多,铜鼓和分宜少,并即使在铜鼓和分宜群落中南方红豆杉占绝对优势,林下几乎无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