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健康发展。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在这点上更加具有优势。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密切联系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让我们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实践、深入地探究、切身地体验、激发感悟,就可以释放学生个性动力,丰富学生个性经验,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实践探究; 体验感悟 ;总结评价 ; 引领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个性得到释放的最佳途径。因此,带领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实践、深入地探究、切身地体验、激发感悟,就可以释放学生的个性动力,丰富学生的个性经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引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强化实践活动,释放个性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由于实践活动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就会激发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释放出个性动力。因此,要充分地使学生释放出个性动力,就必须强化实践活动。而强化实践活动要做到以下几点:
1、活用教材,创设实践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也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里有许多不错的主题,它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是在实施活动时不应该单纯地依靠教材,应该结合教材创设实践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释放个性动力。
2、利用资源,营造实践的环境。
众所周知,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是高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所展示的材料、生活实景太少,学生认知的范围也有所局限,这对实践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到自然中实践、生活中实践、社会中去实践。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把校园和社区的环境资源利用起来,把生活中的人才资源调动起来,营造实践的环境,强化学生实践活动。
在进行《我们的学习用品》这个主题时,我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诚达购物超市去参观、调查。这个超市是厦门有名的购物场所,里面的商品繁多,特别是学习用品更是琳琅满目。学生们在这里不仅了解到了各种学习用品的种类、品牌、价格、材料、款式、实用性等,而且还通过采访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调查到了哪种文具最畅销、哪种文具最难卖等信息。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前所未见的行动力,他们是那样的自信、礼貌、从容、自然,俨然是一个个小记者,连超市里的顾客、工作人员都投来了惊讶与赞许的目光。
看来,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了出来,打破了教室、书本的局限,把社区的环境资源利用起来,把生活中的人才资源调动起来。这样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渠道,还能够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行动力,释放出他们的个性魅力。
二、不断探索研究,丰富个性经验
切斯特菲尔德说过:“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才能够获得真知。而学生在探索研究求真知的活动过程中,他们的个性经验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实际活动中,探究性学习始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他们从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讨论、调查、采访、交流、统计等实践活动,在探究中寻求发展 ,在探究中融入生活。每个学生都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着自己的新认识和新经验,已有的经验得到补充、修正、丰富,这对于他们个性的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重大意义。
如在《有趣的鸡蛋》这个单元主题活动中,当学生们参加玩“转鸡蛋”、“立鸡蛋”、“摔鸡蛋”、“浮鸡蛋”、“斗鸡蛋”等游戏后,他们这样介绍探究所得:“我发现煮熟的鸡蛋更容易立在桌面上。”、“在湿布上立鸡蛋比在干布上立鸡蛋更容易。”、“要让鸡蛋摔不破,要把鸡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最好先包一层柔软的东西,外面要包上坚硬不易破的外包装……”、“我去查了书了,要让鸡蛋浮在水面上,要在水里加入一些盐。因为书上说鸡蛋比水的密度大,把水的密度加大,超过鸡蛋的密度,鸡蛋就可以浮起来”“刚开始,我们做了好几次都失败了,后来我们改变了方法就成功了,没想到把要让小小的鸡蛋浮起来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由此可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只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研究,就能够不断地丰富生活及个性的经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当他们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策划活动方案时;当他们畅谈自己的调查或者实验情况时;当他们表述自己的结论时,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加丰富的个性经验。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以及对学生个性经验的促进价值就真正地显现出来了。这比起以往老师们“苦口婆心”式的教诲,“填鸭”式的灌输更具效果。因此,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究,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个性经验。
三、切身体验感悟,促进个性品质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方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学习用品》这个主题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小活动,让文具调查小组的学生自己设计文具使用调查表,让他们在同年段的同学中了解各种不同品牌文具受欢迎的情况。调查结束后,这个小组得意地向全班同学展示着调查表格,讲述着调查结论时,一个平时调皮的孩子说:“在采访别的同学时,我发现要有礼貌地和他们说话,他们才会愿意接受我们的调查。”一个平时很胆小的孩子说:“我还发现一定要大胆地向他们发出请求,如果不敢说的话,事情就做不成了。我平时胆子小, 这次,我为了能够完成采访任务,就只好大着胆子去做。没想到,采访顺利完成了,而且还交到了好几个朋友。其实,我发现主动大胆地和别人说话,并不是那么难为情的 事情。”还有一个孩子这样说:“在采访别人时,还要特别注意,你提的问题要简练些、明了些。刚开始采访时,我就是太啰嗦,有些同学就不耐烦听,所以半途退出我的采访,调查没办法做完。后来,我尽可能清楚、明了、简练地说清采访的目的和问题,同学们就会很好地配合了。”
四、注重总结评价,引领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有六个原则,其中一个就是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重点的原则。具体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反对就事论事,要从活动中发掘一切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成熟。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总结与评价,以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如在《巧巧手》这个主题活动中,当孩子们完成他们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组织了一个手工作品评选会。在这个评选会中,每个孩子既是参赛的选手,也是参评的评委。当他们展示自己作品时,我要求他们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说说制作心得。而当评委的其他孩子则要对这些作品做出点评,点评要点出作品的优点与缺点以及建议。在这个活动结束后,一个小评委这样评点同学的作品:“我来评评子君的剪纸,她这个剪纸设计得很有创意,能够在上节课老师教我们剪的窗花基础上再加工,变成了一只小老鼠,很可爱!子君的创意值得我学习。我相信如果我也用了她的这个办法,一定会做得比她好的!”;而一个参赛小选手这样自我总结:“我做这副蛋壳贴画前,本来是要做彩蛋的,但是我在准备蛋壳时不小心把蛋壳弄碎了。我很伤心,哭了。后来,妈妈安慰我碎蛋壳也可以做手工。于是,我就把碎蛋壳剪剪贴贴,就成了这幅画了。现在这幅画看起来还是挺漂亮的。以后,我遇到问题一定会想办法解决,不再哭鼻子了!”……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应该鼓励并尊重学生富于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切身体验。这样就可以通过对活动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引领学生个性的发展。
让我们带领学生们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强化学生们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不断地去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切身地去体验与感悟,让他们学会总结和评价,促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全面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2]《多主体评价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
【关键词】实践探究; 体验感悟 ;总结评价 ; 引领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个性得到释放的最佳途径。因此,带领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实践、深入地探究、切身地体验、激发感悟,就可以释放学生的个性动力,丰富学生的个性经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引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强化实践活动,释放个性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由于实践活动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就会激发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释放出个性动力。因此,要充分地使学生释放出个性动力,就必须强化实践活动。而强化实践活动要做到以下几点:
1、活用教材,创设实践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也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里有许多不错的主题,它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是在实施活动时不应该单纯地依靠教材,应该结合教材创设实践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释放个性动力。
2、利用资源,营造实践的环境。
众所周知,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是高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所展示的材料、生活实景太少,学生认知的范围也有所局限,这对实践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到自然中实践、生活中实践、社会中去实践。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把校园和社区的环境资源利用起来,把生活中的人才资源调动起来,营造实践的环境,强化学生实践活动。
在进行《我们的学习用品》这个主题时,我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诚达购物超市去参观、调查。这个超市是厦门有名的购物场所,里面的商品繁多,特别是学习用品更是琳琅满目。学生们在这里不仅了解到了各种学习用品的种类、品牌、价格、材料、款式、实用性等,而且还通过采访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调查到了哪种文具最畅销、哪种文具最难卖等信息。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前所未见的行动力,他们是那样的自信、礼貌、从容、自然,俨然是一个个小记者,连超市里的顾客、工作人员都投来了惊讶与赞许的目光。
看来,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了出来,打破了教室、书本的局限,把社区的环境资源利用起来,把生活中的人才资源调动起来。这样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渠道,还能够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行动力,释放出他们的个性魅力。
二、不断探索研究,丰富个性经验
切斯特菲尔德说过:“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才能够获得真知。而学生在探索研究求真知的活动过程中,他们的个性经验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实际活动中,探究性学习始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他们从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讨论、调查、采访、交流、统计等实践活动,在探究中寻求发展 ,在探究中融入生活。每个学生都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着自己的新认识和新经验,已有的经验得到补充、修正、丰富,这对于他们个性的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重大意义。
如在《有趣的鸡蛋》这个单元主题活动中,当学生们参加玩“转鸡蛋”、“立鸡蛋”、“摔鸡蛋”、“浮鸡蛋”、“斗鸡蛋”等游戏后,他们这样介绍探究所得:“我发现煮熟的鸡蛋更容易立在桌面上。”、“在湿布上立鸡蛋比在干布上立鸡蛋更容易。”、“要让鸡蛋摔不破,要把鸡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最好先包一层柔软的东西,外面要包上坚硬不易破的外包装……”、“我去查了书了,要让鸡蛋浮在水面上,要在水里加入一些盐。因为书上说鸡蛋比水的密度大,把水的密度加大,超过鸡蛋的密度,鸡蛋就可以浮起来”“刚开始,我们做了好几次都失败了,后来我们改变了方法就成功了,没想到把要让小小的鸡蛋浮起来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由此可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只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研究,就能够不断地丰富生活及个性的经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当他们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策划活动方案时;当他们畅谈自己的调查或者实验情况时;当他们表述自己的结论时,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加丰富的个性经验。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以及对学生个性经验的促进价值就真正地显现出来了。这比起以往老师们“苦口婆心”式的教诲,“填鸭”式的灌输更具效果。因此,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究,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个性经验。
三、切身体验感悟,促进个性品质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方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学习用品》这个主题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小活动,让文具调查小组的学生自己设计文具使用调查表,让他们在同年段的同学中了解各种不同品牌文具受欢迎的情况。调查结束后,这个小组得意地向全班同学展示着调查表格,讲述着调查结论时,一个平时调皮的孩子说:“在采访别的同学时,我发现要有礼貌地和他们说话,他们才会愿意接受我们的调查。”一个平时很胆小的孩子说:“我还发现一定要大胆地向他们发出请求,如果不敢说的话,事情就做不成了。我平时胆子小, 这次,我为了能够完成采访任务,就只好大着胆子去做。没想到,采访顺利完成了,而且还交到了好几个朋友。其实,我发现主动大胆地和别人说话,并不是那么难为情的 事情。”还有一个孩子这样说:“在采访别人时,还要特别注意,你提的问题要简练些、明了些。刚开始采访时,我就是太啰嗦,有些同学就不耐烦听,所以半途退出我的采访,调查没办法做完。后来,我尽可能清楚、明了、简练地说清采访的目的和问题,同学们就会很好地配合了。”
四、注重总结评价,引领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有六个原则,其中一个就是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重点的原则。具体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反对就事论事,要从活动中发掘一切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成熟。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总结与评价,以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如在《巧巧手》这个主题活动中,当孩子们完成他们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组织了一个手工作品评选会。在这个评选会中,每个孩子既是参赛的选手,也是参评的评委。当他们展示自己作品时,我要求他们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说说制作心得。而当评委的其他孩子则要对这些作品做出点评,点评要点出作品的优点与缺点以及建议。在这个活动结束后,一个小评委这样评点同学的作品:“我来评评子君的剪纸,她这个剪纸设计得很有创意,能够在上节课老师教我们剪的窗花基础上再加工,变成了一只小老鼠,很可爱!子君的创意值得我学习。我相信如果我也用了她的这个办法,一定会做得比她好的!”;而一个参赛小选手这样自我总结:“我做这副蛋壳贴画前,本来是要做彩蛋的,但是我在准备蛋壳时不小心把蛋壳弄碎了。我很伤心,哭了。后来,妈妈安慰我碎蛋壳也可以做手工。于是,我就把碎蛋壳剪剪贴贴,就成了这幅画了。现在这幅画看起来还是挺漂亮的。以后,我遇到问题一定会想办法解决,不再哭鼻子了!”……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应该鼓励并尊重学生富于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切身体验。这样就可以通过对活动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引领学生个性的发展。
让我们带领学生们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强化学生们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不断地去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切身地去体验与感悟,让他们学会总结和评价,促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全面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2]《多主体评价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