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琳 飒爽英姿“金话筒”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10日晚,被誉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最高荣誉的“金话筒”颁奖典礼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蒋效愚在点评时感言:“在这些获奖人当中,有央视资深的主持人孙晓梅,也有人民解放军第一位获得‘金话筒’奖的海琳……”
  此时,站在台上、身着白色海军军服的海琳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台下掌声一片。
  “拿了‘金话筒’之后,别人会把您当成标杆,有压力吗?”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海琳说:“这个金话筒不仅要成为业务上的标杆,也要成为个人综合素质走向更为成熟阶段的标杆。只要自己尽了力,就不要给自己压力。别人模仿你、超越你,都无须害怕。”
  
  她是一名优秀的电视工作者。十五年来,一直奋斗在“最前线”——记者、编辑、编导、外景主持、演播室播音、后期合成,对她来说,都不陌生,镜头前的她更是飒爽英姿;
  她还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十五年来,时时将脚步扎根军营,不管是风沙弥漫的戈壁沙漠,惊险曲折的盘山公路,还是惊涛骇浪的远洋大海,只要有部队的地方,就有她的“声”和“影”,永远掷地有声。
  
  惊心动魄大阅兵
  
  2009年,对于海琳来说是难忘的,又是幸运的。
  国庆60周年大阅兵,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盛典。对于军人来说,是无比的骄傲和荣耀,而能够参与国庆大典的报道,对于海琳和她的同事们来说,既光荣又充满着挑战。
  回想起那天“惊心动魄”的工作过程,她似乎还是有些紧张。
  其实,早在国庆之前,军事频道就已经做好了周密的“部署”,将报道队伍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处于观礼台、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北京饭店对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北京饭店对面是最不会出彩的地方,而这一“阵地”,恰恰属于海琳,她的任务就是负责报道大阅兵当天部队的集结状态,以及胡锦涛主席检阅的那段实况。
  “当时的压力特别大,甚至有些郁闷,任务艰巨,完成困难很大。我的脑子里不停在设想各种情况:如果按照原有的计划,装甲车开过来了,我该怎么说?如果装甲车没开过来,远远地停在那,我该怎么说?如果我能冲进去,进入徒步方队,该怎么拍摄?该采访谁?说什么?如果我进不去,我也想好了,那就采访备份队员……”阅兵的前一夜,海琳整夜没睡,大脑一直在高速运转,为各种突发情况做好了准备。
  10月1日凌晨六点,当专车将海琳一行的记者放下来后,做了充分准备的海琳还是傻了眼,万万没想到,专车居然将他们“丢”在了群众方队。看着忠于职守的安保人员,海琳“寸步难行”,这也就意味着现实和计划完全相背离,别说装甲车开过来了,连装甲车的影子也没有看见。凭着多年直播的经验,海琳一边安抚摄像师的心情,一边将现场报道的内容,能完成的完成,等待有没有更好的机会进行拍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天也渐渐大亮,她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如果按这样下去,交给自己的任务就很难完成了!就在她一筹莫展时,三军仪仗队走过来了,海琳远远看见了一个十多年前的“老熟人”:那是她曾经在1999年大阅兵时采访过的,人称“军中第一刀”的李本涛。
  海琳激动地喊着他的名字:“李本涛,李本涛……”
  听到呼喊声,李本涛走了过来,认出了海琳,又惊又喜:“海琳,你怎么在这儿啊?你瘦了啊!”
  “别说这个了!安保队员不让我进去,我现在只有进入你的队伍,才可以继续拍摄,否则,我的任务完不成,今晚的节目要开天窗了!”
  十年前,海琳采访李本涛的时候,他是仪仗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执行队长。而如今的他已经晋升为上校,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队长。
  听了海琳这番话,李本涛知道事态严重,经过他向上级的紧急请示,海琳终于“加入”了三军仪仗队,也是唯一有此机会的电视媒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独家报道。
  能进入三军仪仗队,也就意味着能进入阅兵的整个队伍。摄影师激动地把三角架扔在了一边,跟着她一路小跑。“我对摄像师的要求是:不要关机,我到哪就跟着拍到哪。”三军仪仗队,是焦点中的焦点,接着是陆军、海军、空军、武警、女兵、预备队、雪豹突击队、坦克……一一进入镜头。事先准备好的解说词用不上了,所有的话语都是临场发挥,让海琳没想到的是,即興的发挥比背台词的效果好太多了!回忆起那一刻,海琳意犹未尽。
  一个任务圆满完成,但接下来的任务更为艰巨。因为记者所在的区域离阅兵的主干道很远,如何不超越警戒线又能保证镜头的精彩成了海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她准备离主干道近一点完成最后的拍摄,一个安保人员拦住了她。
  “您不能再下去拍了!”
  “同志,我是央视军事频道的……”
  “海琳!我知道,您的节目我经常看,但这是命令,任何人不能过去!”
  “同志,我只需要往前走一步,站在这里,树枝挡住了镜头,我们什么也拍不到。”
  经过长时间的沟通、解释之后,小战士的口终于松了,“主席检阅之前,肯定不行,等车子过去了再说!”
  “行!我也不让你为难,只要一分钟,说对了,我俩双赢,说错了,过错在我,我也不拍了。”海琳坚定地说。
  当胡主席检阅的车队经过之后,海琳向下迈了两步,摄像师的镜头对准了她的脸。
  “这里是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东长安街,在这里有陆、海、空、武警、民兵预备役官兵组成的14个徒步方队和30个装备方队沿长安街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受阅官兵以严整的军容,威武的军姿,接受三军统帅胡锦涛主席的检阅……”45秒,一气呵成,也为海琳的这次报道任务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看着镜头上话语流畅、笑容甜美的海琳,观众不会想到,这45秒的背后,竟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当天下午,海琳就将片子编好,当领导、同事看见她的“战果”时,谁也没有想到,本来地理位置最差的她居然拍到了这么精彩的内容!面对大家的惊叹,海琳没时间享受喜悦,马上又要准备第二天的访谈了。
  最终,海琳参与采访报道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在当天的《军事报道》节目中创下了栏目成立12年来的最高收视率,在阅兵过程中采编的“阅兵前女兵的飒爽英姿”名列央视国际网站当天点击率第一名,海琳还因此立了一个三等功。
  对于这些,海琳说:“这就是我的职业,随时有突发情况,所以要时刻准备着,这些年来,对于工作,我并不太管反响好不好。就像这次阅兵,这么大的事件,全球媒体都在竞争,你就豁出命去做,尽自己的职责去做,只要你尽力了,结果的好与不好,就不用去想。”
  
  梦想成真“走军营”
  
  很多年前,当老师让学生们在纸条上写出自己的梦想时,有的孩子写科学家,有的写教师,老师看着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问她想做什么?小女孩怯怯地说,“报幕员!”
  多年之后,这个小女孩梦想成真,她就是海琳。
  想想第一次考专业课的情形,海琳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小时候挺没有自信的。我记得面试的时候老师问,‘你知道全国的两会是在什么时候召开吗?’我想了半天回答:‘政治刚背到马列理论,还没到时事政治呢!’从考场出来我就觉得自己没戏了,直掉眼泪。”海琳说,“但是朗诵、根据某个话题让大家展开讨论,我得分都挺高。”
  当年,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东北三省经过层层选拔,招收了三名学生,海琳就是其中之一。
  “四年的大学生活,受益匪浅,和很多同学和老师在一起,不管是编导、音响、录音都可以接触到。但是,我感觉最重要的不仅是他们教给你的知识,更是和他们的相处。因为他们都很优秀。他们那种状态、包括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这种自然的熏陶是从书本上学习不到的。”海琳仍很怀念那时的时光。
  1996年,北广播音专业的学生就是“香饽饽”,还未毕业,就有电视台要和他们谈工作事宜,对于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海琳,“垂青者”众多。就在她艰难抉择的时候,她在央视录的样片被新成立的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挑中了。这一次,海琳没有犹豫,从小就有“军人情结”的她放弃了所有机会,成为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最年轻的一个“兵”。
  “第一次穿上军装,那时候还是小孩子,感觉挺拘束的。尤其是像我们这些艺术类院校的孩子们,崇尚自由奔放,在心理上就有一种优越感。忽然间给你穿上了和所有人一样的衣服,让你站对列,让你叠被子,那时候感觉很不自由,很难适应!”
  当大学同学坐在温暖的演播室里时,她正在寒风凛冽的山西忻州进行新兵连训练;三个月后,当大学同学光鲜亮丽的出现在镜头上时,她正熬夜在编辑室剪片子,遇到不懂的问题,还要请教学编导的师兄师姐。在很多人看来,这个不愿意冲在幕前,总是“躲”在幕后的漂亮女孩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似乎和话筒、和专业渐行渐远。
  是海琳放弃了吗?显然不是,她只是在磨练自己,等待最合适的时机。
  1999年,军事频道打造的新栏目《走军营》挑选主持人,正在家休假的海琳去了母亲的老家——旅顺基地。闲不住的海琳准备给节目组带上一份“假日的礼物”。于是,她就“赤手空拳”到了基地,拿着借来的机器、借来的带子上了舰艇。
  战士们在艇上训练,她就在舱里等,别人一休息,她就扛着摄像机冲上去了,拍个几分钟,别人接着练,她就接着等。舰艇在航行过程中纷飞的浪花,配上战士们在寒风中洒落的汗水,那一幕在海琳眼里是最美的风景。上岸后,她又跟着水兵们去了“水兵俱乐部”,完完全全体会了一把陆地到海上,海上到陆地,白天到黑夜的水兵生活。
  休假结束,回到台里,她将片子编好之后,配上了在当时流行的《军港之夜》,制作成了《海风、海韵、海之行》的专题片。这一期节目从选题、策划、撰稿、主持采访到字幕合成都是由她一个人完成的。当领导和同事审片的时候,所有人都被感动了,领导说:“这就是我们《走军营》的定位片,这就是我们《走军营》需要的主持人!”
  至此,全部外景实地拍摄的《走军营》节目开播,海琳在节目成立初期人员少的情况下,一人担纲采、编、播,开始了南来北往走军营的旅程。
  
  军中主播佼佼者
  
  三年多来,海琳在全军300多个连队留下了“声影”,在这些印记中,虽然满是艰辛和汗水,但在海琳看来,都是最甜蜜的回忆。
  夏天,《走军营》走进了腾格里沙漠,这里的地表气温达到了70摄氏度,毒辣辣的阳光晒在人的身上像浇了一盆滚烫的水,海琳随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到内蒙古边防连队慰问演出。越野车在颠得人浑身散架的“搓板路”上行驶了300多公里后,又遇上一场铺天盖地的沙尘暴,车陷入沙堆无法前行,演员们只好下车推。为记录这段难忘的经历,让观众体味到边防军人生活的艰辛,摄像师现场拍摄,海琳现场解说,一口气连续录了好几段,再钻进车厢……慰问半个月,车在沙漠中走了 2000多公里,同去的男演员们都快支撑不住了,开始打葡萄糖,海琳却硬是咬牙挺了下来。
  冬天,《走军营》登上了井冈山,这是总参的军体院去拉练。从广州到了井冈山,海琳忽然发现,生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吃饭只能在小黑屋,灯光昏暗。野外拉练苦不堪言,但是海琳却在感悟,带着敬仰纪录这一革命圣地,没有暖气,住在学校里面的大通铺,晚上拍摄的时候还要点着火把……在这种环境中,海琳一直默默告诉自己:要表情沉稳,要吐字清晰,要准确无误。
  每一个难忘的部队、每一个难忘的士兵、每一个难忘的镜头,都在她的内心深处。她就好像是那片营区、那个连队的老兵,是与他们并肩战斗了很久的亲密战友。
  同样,战士们都喜欢这个没有架子的“兵姐姐”,他们携手联欢、促膝谈心、洒泪惜别,每次海琳到基层采访,都会收到战士们送的礼物。虽然礼物本身并不贵重,好比在井冈山过的“三八”妇女节,所有的学员都集合起来,一起祝她节日快乐,海琳一直感动很多年。
  “作为军队的电视工作者,服务的不仅仅是兵,还包括基层军官们,包括做基层工作的领导同志们,他们在基层的付出是很大的。我们怎样能把他们的工作成绩、工作思路展现出来,同时能够在全军产生一些引领作用,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如果没有这份心态,光想着自己出名,利用机会怎么出镜,怎么表现自己,这是不行的。其实真正有力度的作品还是要把自己融入到事件当中去,融入到这个事件本身存在的思想内容当中去。”海琳坚定地说。
  正是凭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她又做了五年的《国防时空》,那是军事频道的第二个日播节目。这档节目集国防知识介绍、国内外军事热点分析和探讨为一体,对主持人形象和现场主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海琳带着前两年做编导、做电视编辑、记者的基本功底;带着后三年《走军营》、走过祖国四面八方的开阔眼界,以及走过了三百多个連队跟部队建立起的情感,撑起了一个“圆”。在《国防时空》栏目里,她的整体素质更高,比别人更了解部队,比别人更从容,而且始终带着一颗感悟世界的心,一种感悟部队的真诚,所以《国防时空》很快成为军事频道的“黄金栏目”之一。
  “士兵的桂冠是什么?火焰铸成铁钢盔,钢盔它带在头颅上,紧紧的贴着英雄眉,士兵的桂冠最沉重,托起祖国山和水,年轻的头颅最高贵,戴得起光荣和伤悲……”这是海琳最喜欢的一首歌《士兵的桂冠》,她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十年磨一剑,海琳在主持了文艺专题类、教育专题类、访谈、益智、论坛、大型晚会节目后,凭借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2006年8月,海琳终于成为军事节目龙头栏目《军事报道》的新闻主播,并于2009年担任了军事新闻部播音组组长。转型后的海琳逐渐创造出大气、沉稳、干练的军事新闻播音风格,广受军内外观众的喜爱和赞誉,成为新一代军中女主播的佼佼者。
  海琳说:“你面对镜头的时候想得肤浅,出来的东西就会肤浅,观众是不会喜欢的。所以我们要做有思想、有深度、有厚度、有底蕴的主持人。”
  对话海琳——
  “只要选择了,轻易不要放弃”
  《中华儿女》:主持人和军人是您的双重身份,您觉得两者之间有冲突吗?
  海琳:其实矛盾在世界上哪儿都存在!矛盾有时候也是一种美啊。你必须在中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中华儿女》:有段时间,当您看到自己的同学已经家喻户晓的时候,您还在做编导,那时候有落差感吗?后悔吗?想过放弃吗?
  海琳:人这一生,只要你选择了,轻易不要放弃。不要去管开始是什么样子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对待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好的。那时候刚到这边来的时候,一个新单位刚刚成立,方兴未艾,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的培养一定不像电视台的培养那样规范。所以我们刚来的时候当编辑记者,当外景主持,一下子进不了演播室。我不后悔我走过的每一步,这些路,一点一滴的积累。名利心太重是要出问题的,所以做人要扎实,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收获。
  《中华儿女》:您对军人是怎么理解的?
  海琳:花好月圆的时候,大家很少会想到我们,但灾难来临时,军人就是亲人。比如“5·12”大地震,军人无所畏惧地冲到最前面,因为军人的价值体现在每一个捍卫和平和安宁的战场上。而我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同时也是军人,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坚守自己的岗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我的战友加油,为他们的英勇无畏骄傲和自豪。这就是我的任务。
  《中华儿女》:第一次穿上军装的时候,您感觉军装很拘束,现在再看这身衣服,有什么感觉?
  海琳:这已经是我的符号了,是我的一部分。即使在生活中我没有穿军装,但是我的举手投足,你们已经能感觉到我是个军人。这是岁月的打磨,和你对这个职业的忠诚共同酝酿出来的。
  《中华儿女》:2010年7月,您当选全国青联常委,怎么看待这个身份?
  海琳:很荣幸。这次拿到“金话筒”,我想也是对青联的一个回报。在青联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很优秀,他们都是在自己的行业内做出成绩的年轻人,所以这个奖,不仅仅回报给部队,也回报给青联。青联也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很多生活中的朋友,思想上的导师,都是在青联才有机会结识。我刚加入青联的时候才25岁,时光飞逝,我已经离不开这个组织了。我一直在思考,让部队的青联委员和地方的青联委员结合起来,多创造一些为社会服务的机会。不是走形式,而是要有创新,有新的思考,并且要做实事。
  《中华儿女》:拿了“金话筒”之后,对于未来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吗?
  海琳:拿了奖以后,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把每天的事情做好。要坚定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给你的东西一定是有道理的,把它做好。至于将来,还是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干,做大片,出精品栏目,希望让军事节目有更为广泛的影响力,为军事节目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 孙凯文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保险丝的功能就是起保护作用,即当电路出现过流甚至短路时,保险丝能快速熔断,切断电路,防止事故的扩大,从而减少损坏。保险丝的这种保护特性,可以用电流—时间特件曲线(又称
一个8岁即是中央电视台小记者的女孩;一个10岁就开始独立旅游,在大学演讲不用演讲稿,与海内鸿儒座谈的女孩;一个13岁完成独自走遍中国大陆,并写下30多万字成长史,广交朋友的“少女徐霞客”;一个集中长跑、投掷、蛙泳、蝶泳、主持、小提琴演奏、绘画、歌唱、舞蹈等才华于一身的女孩;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建筑学院工学学士学位与法学院法学学士学位,文理科双学士学位的女孩;一个在印度的中国人圈子里深入人心的女
苴却砚是一颗新星,一颗耀眼的民间工艺美术新星,升起在奔腾不息的金沙江畔。苴却砚是一支火炬,一支燃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炬,传递在攀枝花盛开的横断山中。半个世纪前,几
会议
会议
会议
凡·高是世界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之一,也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与表现主义的奠基人。纵观西方绘画史,用色彩表达情感的画家有很多,而凡·高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他用短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