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交流。所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总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的现象,使学生疲于应付教师的问题,没有时间去深入的思考和领会所学的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谈一些看法。
一、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备课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优生,更要考虑后进生,要面向整体。对涉及一些新知识,尽量把起点放低,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于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问题,我们可以先请班上优秀的学生引路,设置好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能对这类问题有自己的思路,最终从这道题目中有所收获,以使每个学生对这道题目都有所得。
二、提高发问技能
这是关键的一环,具体而言,我觉得有以下四个方面:
(1)把握发问时机,设定即兴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有目的地发问。大多数学生对某个问题有疑义的时候,没有确定的答案,而且就连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参与了进来,我们就要设置即兴提问了,而且这个时候设置的问题,学生会接受的更好一些。比如说,我们在讲植物组织培养的时候,材料取的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是否应加入有机物质。学生可能会想,既然是植物,它原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然不用加入有机物。上课过程中就连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参与了进来。此时的即兴提问就很有必要了。
(2)挑选合适的发问句式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与课堂发问选用的句式有较大关系。恰到好处的发问句式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启发思维的作用,而且能加强师生之间情感认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如教师教学应该经常问学生:
a.这位同学的想法对吗?为什么?错在哪儿?
b.你是怎样想的?
c.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等等。
不要千篇一律的问“是”、“不是”,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达不到教学本来应该达到的目的。
就如前面所讲的例子,不要简单的问“加”还是“不加”,否则学生就会机械的回答“加”,“不加”,个别学生甚至会起哄,使教学无效。
(3)提问时有目的的确定对象
开学之初,我们教师由于新接手一个班级,学生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发问时会采用按照学号或者按照座位号发问的情形。这样的做法,虽然省事,却产生了明显的弊端,这将使发问对象确定,使绝大部分学生发现教师提问规律。一看按照规律我不会提问到,等人家先回答,造成学生偷懒。所以,提问时我们应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即使是新接手的班级,我们也应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其回答,使其对学习有兴趣。
(4)确定合理的候答时间
候答是指从教师提出问题,让全体学生或者指定学生说出答案所经历的时间。曾经有西方学者进行过调查,教师提问等待时间大约是零点几秒。这其中可能跟教师教学设计有关,教师可能考虑到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比较多,不肯多花一些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否则教学内容可能要上不完。但本人认为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思维活跃。有时候的满堂灌输知识还不如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再适当的提醒,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就如前面所讲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已经是一个“脱分化”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已经脱离原来的状态,培养过程就应加入有机物质。教师可以再让学生思考,假如培养的是叶绿体,要不要加入有机物质?教师可以有一个等待过程,然后设置一些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如:
a.离体叶绿体可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反应式怎么写?
b.植物是自养还是异养?
c.叶绿体进行组织培养时脱分化到底是个怎样的过程?
通过这几个过程,使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能够真正的理解。
并且,教师安排候答时间应尽量减少重述。候答时,教师一般不宜重述问题,确有必要的,重述的次数应尽量减少,同时在重述之前要通过各种方法予以明确提醒。
三、提问要用词精炼
有时候教师在提问时也知道有些提问真的是多此一举,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己口头禅影响。比如说:“叶绿体是绿色的吧?”学生就会答“恩”;又如教师已经告诉学生这道题目的答案是A,教师可能会问“这道题目A对吧?”学生可能会答“嗯”等等。这些问题原本真的是不用问了,教师可能就受到“对吧”、“是不是啊”、“对不对啊”等口头禅影响,使提问最终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不佳,有时候反而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从而使一堂课提问太多,影响了教学重点的突出。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尽量的多想想,要做到用词精炼。
总之,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的设置好问题,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确定好回答问题的对象,给学生一定的候答时间。我坚信,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得到质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
一、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备课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优生,更要考虑后进生,要面向整体。对涉及一些新知识,尽量把起点放低,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于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问题,我们可以先请班上优秀的学生引路,设置好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能对这类问题有自己的思路,最终从这道题目中有所收获,以使每个学生对这道题目都有所得。
二、提高发问技能
这是关键的一环,具体而言,我觉得有以下四个方面:
(1)把握发问时机,设定即兴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有目的地发问。大多数学生对某个问题有疑义的时候,没有确定的答案,而且就连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参与了进来,我们就要设置即兴提问了,而且这个时候设置的问题,学生会接受的更好一些。比如说,我们在讲植物组织培养的时候,材料取的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是否应加入有机物质。学生可能会想,既然是植物,它原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然不用加入有机物。上课过程中就连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参与了进来。此时的即兴提问就很有必要了。
(2)挑选合适的发问句式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与课堂发问选用的句式有较大关系。恰到好处的发问句式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启发思维的作用,而且能加强师生之间情感认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如教师教学应该经常问学生:
a.这位同学的想法对吗?为什么?错在哪儿?
b.你是怎样想的?
c.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等等。
不要千篇一律的问“是”、“不是”,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达不到教学本来应该达到的目的。
就如前面所讲的例子,不要简单的问“加”还是“不加”,否则学生就会机械的回答“加”,“不加”,个别学生甚至会起哄,使教学无效。
(3)提问时有目的的确定对象
开学之初,我们教师由于新接手一个班级,学生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发问时会采用按照学号或者按照座位号发问的情形。这样的做法,虽然省事,却产生了明显的弊端,这将使发问对象确定,使绝大部分学生发现教师提问规律。一看按照规律我不会提问到,等人家先回答,造成学生偷懒。所以,提问时我们应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即使是新接手的班级,我们也应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其回答,使其对学习有兴趣。
(4)确定合理的候答时间
候答是指从教师提出问题,让全体学生或者指定学生说出答案所经历的时间。曾经有西方学者进行过调查,教师提问等待时间大约是零点几秒。这其中可能跟教师教学设计有关,教师可能考虑到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比较多,不肯多花一些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否则教学内容可能要上不完。但本人认为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思维活跃。有时候的满堂灌输知识还不如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再适当的提醒,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就如前面所讲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已经是一个“脱分化”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已经脱离原来的状态,培养过程就应加入有机物质。教师可以再让学生思考,假如培养的是叶绿体,要不要加入有机物质?教师可以有一个等待过程,然后设置一些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如:
a.离体叶绿体可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反应式怎么写?
b.植物是自养还是异养?
c.叶绿体进行组织培养时脱分化到底是个怎样的过程?
通过这几个过程,使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能够真正的理解。
并且,教师安排候答时间应尽量减少重述。候答时,教师一般不宜重述问题,确有必要的,重述的次数应尽量减少,同时在重述之前要通过各种方法予以明确提醒。
三、提问要用词精炼
有时候教师在提问时也知道有些提问真的是多此一举,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己口头禅影响。比如说:“叶绿体是绿色的吧?”学生就会答“恩”;又如教师已经告诉学生这道题目的答案是A,教师可能会问“这道题目A对吧?”学生可能会答“嗯”等等。这些问题原本真的是不用问了,教师可能就受到“对吧”、“是不是啊”、“对不对啊”等口头禅影响,使提问最终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不佳,有时候反而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从而使一堂课提问太多,影响了教学重点的突出。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尽量的多想想,要做到用词精炼。
总之,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的设置好问题,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确定好回答问题的对象,给学生一定的候答时间。我坚信,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得到质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