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复合陶瓷涂层电绝缘处理对10CrNiCu-B10电偶对腐蚀行为的影响

来源 :表面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等离子喷涂在铜合金B10表面制备了3种配比的Al2O3-TiO2复合陶瓷涂层,以研究复合陶瓷涂层电绝缘处理对10CrNiCu-B10电偶对腐蚀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对复合涂层进行了表征分析,将不同Al2O3/TiO2配比的复合陶瓷涂层串联在B10与10CrNiCu钢之间,组成电偶对,将电偶对及对比试样浸泡在3.5%NaCl溶液中,测定了电偶对和对比试样中10CrNiCu钢的失重、电位、电化学阻抗谱.结果 复合涂层主要由α-Al2O3和γ-Al2O3两种相组成,其中主要相为γ-Al2O3,TiO2与Al2O3形成钛酸铝.陶瓷涂层的电绝缘作用有效抑制了10CrNiCu-B10之间的电偶电池作用,但还没有达到完全电绝缘的效果,仍存在一定的电偶电池作用.增加TiO2的加入量,可降低复合陶瓷涂层的孔隙率,但也降低了涂层的电阻,降低了电绝缘作用,增大了电偶对中10CrNiCu钢的腐蚀速率.结论 电阻是影响氧化铝复合陶瓷涂层电绝缘作用的主要因素,复合涂层电阻值大于10 k? 时,仍可发生明显的电偶腐蚀.复合陶瓷涂层绝缘性能的降低与Al2TiO5的影响有关.孔隙率对涂层电绝缘作用没有明显的直接影响,但粗糙多孔的涂层易在连接面形成缝隙,引起10CrNiCu钢连接面的腐蚀.
其他文献
目的 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一种新型的化学转化膜,以提高其耐蚀性.方法 通过化学浸渍法,以铁氰化钾作为成膜主盐,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一层耐蚀性较好的化学转化膜,主要探究老化时间对AZ31B镁合金铁氰化钾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对膜层表面形貌及组成进行分析表征,利用电化学方法和析氢实验研究转化膜的耐蚀性能,利用浸泡实验探究膜层的寿命.结果 镁合金基体表面生成了一层具有较少裂纹的膜层,膜层厚度约为20μm.XPS、XRD及EDS结
目的 研究在喷砂工艺过程中,喷嘴的收缩角、喉部半径及扩散角3种结构对出砂平均速度和出砂总量的影响规律及原因.方法 利用EDEM-Fluent耦合模型,对喷砂喷嘴内气固两相的运动状态进行模拟,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以喷嘴的不同结构大小设置正交表进行仿真实验,运用方差分析法(F检验),分析各因素水平出砂平均速度和出砂总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控制变量法,进一步探究喉部半径对出砂平均速度和出砂总量的影响原因.结果 由出砂平均速度方差分析可得,喉部半径的F值为3716.044,收缩角的F值为380.102,出砂平均
目的 探究纳米TiO2颗粒对Ni-W-P镀层组织结构、耐蚀性与耐磨性能的影响,提高2024铝合金管材的耐蚀性.方法 使用化学镀的方法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通过SEM、EDS、XRD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分布以及镀层物相.对比了传统Ni-W-P镀层与所制备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与耐磨性.结果 加入纳米TiO2颗粒后,镀层表面变得更加致密,晶粒得到细化.EDS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在镀层中分布均匀.物相分析表明,镀层为晶态结构,加入纳米
目的 获得低合金钢T24在550、600℃,25 MPa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锅炉选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使用静态反应釜开展T24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腐蚀实验.利用精度为0.01 mg电子天平对实验前后的试样进行称量,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辉光放电发射光谱仪(GD-OES),对T24的氧化膜表面形貌、横截面形貌、物相以及氧化膜中元素成分分布进行表征.结果 根据腐蚀增重曲线可知,550℃和600℃所对应的时间指数分别为0.45和0.43,表明
目的 提高磨料水射流在浸没环境中的加工能力,研究流体自激脉冲特性对磨料水射流抛光的影响.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流体自激脉冲特性的磨料水射流浸没式抛光方法,简称浸没式自激振荡磨料水射抛光(Submerged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Abrasive Water Jet Polishing,SSEO-AWJP),利用腔室特定边界条件,使磨料水射流获得自激脉冲特性,使其在水中获得更好的加工性能.首先利用数值模拟分析自激脉冲射流在浸没环境下的流体状态;之后研究喷嘴与工件的轴向距离和入射角度对
目的 研究相同载流条件下纳米Al2O3颗粒、微米WC颗粒和SiC晶须对(WC+SiCw)/Cu-Al2O3复合材料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粉末冶金法和内氧化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WC+SiCw)/Cu-Al2O3复合材料,并利用HST-100高速载流摩擦试验机进行载流摩擦磨损性能测试.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载流摩擦磨损表面形貌.研究不同的增强相对(WC+SiCw)/Cu-Al2O3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其磨损机理.采用AUTOGRAPH AG-I 250 kN拉伸
目的 提高电化学射流(Jet-ECM)加工纯铜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和表面质量,并分析材料去除机理.方法 采用基于磷酸基的酸性钝化电解液.该酸性钝化电解液采用磷酸为黏膜生成剂,乙醇为润湿剂,苯并三氮唑(BTA)为腐蚀抑制剂,醋酸铵和乳酸为表面氧化物去除剂.分别通过极化曲线,阻抗测试揭示磷酸溶液中黏膜层的生成机理,并通过循环伏安曲线(CV)对乙醇和BTA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结果 提高磷酸浓度有利于形成厚实的黏膜层,提高表面质量.乙醇能够提高电解液的润湿性,促进电解产物的排出.同时乙醇在Jet-ECM加工过程中具有
目的 合成一种二苯乙酮咪唑啉季铵盐(PPLB)化合物,研究其在0.5 mol/L 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探讨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及可能的缓蚀机制.方法 以有机胺、硬脂酸、苯乙酮和氯化苄等为原料,经脱水环化、曼尼希反应和季铵化制备季铵盐.通过腐蚀失重、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电化学阻抗和表面形貌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二苯乙酮咪唑啉季铵盐在HCl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 HCl溶液中PPLB对碳钢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缓蚀效率随浓度和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53 K下,PPLB添加量为4.8×10
目的 探讨环境温度对陶瓷-金属多层涂层冲击损伤的影响,获得不同温度条件下涂层的冲击损伤特征,揭示陶瓷-金属涂层在温度与循环冲击共同作用下的失效机理,为多层涂层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使用可调温度的速度控制型单颗粒循环冲击设备,对陶瓷-金属多层涂层在不同温度(35、200、350、500℃)下进行垂直冲击试验.采用白光干涉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冲击坑的形貌和微观结构,结合不同温度时涂层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来分析其损伤机理.结果 温度较低(35、200℃)时,圆周裂纹是涂层的主要损伤形式,涂层冲击
目的 研究12Cr1MoV焊接接头在NaOH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裂纹扩展行为及机理.方法 采用三点弯加载的方法,对不同初始应力强度因子(40、50、60 MPa·mm1/2)条件下的12Cr1MoV焊接接头在NaOH溶液(80℃、质量分数为20%)中的应力腐蚀裂纹扩展行为进行研究,使用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方法,分析应力腐蚀裂纹扩展路径和断口形貌.结果 接头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随着初始应力强度因子的增大而增大,最高达到11.189?10–7 mm/s,但增大的趋势逐渐减缓.应力腐蚀裂纹呈树枝状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