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我国传统主食一直以家庭手工制作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户均人口的日趋减少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变,家庭手工制作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所需的方便、快捷的服务,主食正从传统的一日三餐点火做饭的方式向大量依赖社会化供应的方向转变,主食工业化由此应运而生。
“如果自己做饭,一日三餐至少耗费4、5个小时。但我们开发的方便米线,用开水泡3分钟就能吃,这就是主食工业化。”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下称“林科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林亲录教授形象地解释了主食工业化的概念后,笃定而骄傲地说,“就全国而言,湖南在大米主食工业化研究方面的成绩是很突出的。”
今年2月,在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林亲录牵头的“大米主食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201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主食工业化是指采用现代科学营养原理和先进技术装备,进行规模化生产,提供标准化、方便化、安全化、营养化的即食主食的过程。这些食品只需进行简单处理即可食用,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当前,相比发达国家高达70%的主食工业化程度,我国差距明显。北方包括面条等在内的面制品主食工业化程度约为20%,而南方米制品主食工业化程度还不到5%。
“发达国家国民每天花在吃饭上的时间人均仅为半小时,休闲娱乐时间则大大增加,相比而言,我们的许多时间都耗费在厨房了。”林亲录介绍,这也是他和团队选择研究大米主食工业生产的原因,“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希望从科技角度为主食工业化做点事,将人们从厨房中解放出来。”
过去我国曾一度把面包作为主食工业化的突破口,但因与大多数国民饮食习惯不符而并未发展起来。我国有近2/3的人以大米为主食,且稻谷年产量达2亿吨左右,居世界首位,因此针对性地研究大米主食制品的工业化成了林亲录团队的研究目标。
“从原料的选择、产品的保质保鲜、加工装备的改进到对整个流程安全性的管理,我们的每一个研发环节都在创新。”林亲录说。
项目开发的大米主食制品主要包括方便米饭、米线(粉)、发芽糙米等几大系列产品。要制成方便米饭,不是所有的稻种都适合,也不是所有大米都可以加工成米线。为了筛选出各类适于加工的稻种,林亲录团队构建了大米主食制品原料指纹图谱,它相当于一种优选法,可以快速高效地评价原料优良性、稳定性等特性,最终帮助团队从我国500多个典型稻种中选出了29个型专用稻种。
事实上,方便米饭早已现身市场,但以前消费者很少购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口感差。林科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吴伟说,这是大米主食加工中淀粉老化的共性瓶颈技术导致的,它容易造成米饭口感硬、粘性差。为此,团队成员们想出了通过生物酶处理等技术来抑制淀粉老化速度的办法,“现在的口感比以前好多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非常重视加工装备的研发。“目前国内的装备工业还非常原生态,自动化程度低。”林科大客座教授陈辉球是项目完成人之一,也是东莞市陈辉球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说,“既然国内没有可以直接采用的好设备,那就自己做!”为了解决产品装备落后的问题,团队研发了经济实用、节能易控、能够快速标准定型的米粉干燥机等高效装备。
在确保食品安全上,团队更是费尽心思:运用速度快、效率高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来检测产品各项指标是否合格,且不会像传统化学检测那样对产品造成破坏;运用PCR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产品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通过溯源体系可检测产品使用了何种原料、来自哪里、何时在何地加工、包装、最终经何处销售……通过集成一系列先进技术,大米主食制品产业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面制品主食工业化的经验技术在国际上业已成熟,但米制品的主食工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项目团队可借鉴的经验可谓少之又少,“其他国家不研究,那我们就自己研究!”林亲录直言项目的成功是团队精诚团结、矢志攻坚的结果。
相比国内一些大米主食加工研究上的传统强校,2006年才正式建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可以说是晚辈后生,但他们却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学院建立初期,实验缺乏设备和场地,团队只能到其他学院借实验室,做复杂的检测还得把样本送去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甚至省外。此外,团队成员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吴伟感慨地说:“学校要求一年上满280个课时,要做到上课科研两不误,寒暑假就必须全贡献出来。”
“很多人羡慕教师有寒暑假,其实那才是最忙的时候。”林科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罗非君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为了申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在2012年寒假期间,他仅写申报材料就花了两个月。
对于吴伟来说,在企业进行中试时是最累的。2011年暑假,他在常德金健米业“蹲守”了一个多月。因为在中试期间,随着实验样本的扩大,很多平时在学校实验室小范围实验成功的数据、配方,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需要时刻不停地监测修正。
即便名气条件不如一些老牌高校,“但在大米主食加工方面,我们做出来的成绩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略胜一筹。”吴伟骄傲地表示。
如今,该项目技术成果已先后在湖南、广东、四川、江苏等省的3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18.145亿元。四川得益集团的方便米饭成功出口到欧美多国、湖南金健米业的袋装湿米粉及方便过桥米线等产品摆上了国内多家超市货架、湖北福娃糙米系列制品占国内同类产品60%以上市场份额、东莞市陈辉球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米粉生产设备出口到东南亚、欧美多国……
“技术要跑赢市场。”林亲录说,在主食工业化时代全面到来前,首先要做的是多方研究,先进行技术储备。另外,我国主食潜在市场年产值达1万亿元以上,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引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我们不用担心害怕,要放手去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主食工业化时代必将到来。” ※
“如果自己做饭,一日三餐至少耗费4、5个小时。但我们开发的方便米线,用开水泡3分钟就能吃,这就是主食工业化。”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下称“林科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林亲录教授形象地解释了主食工业化的概念后,笃定而骄傲地说,“就全国而言,湖南在大米主食工业化研究方面的成绩是很突出的。”
今年2月,在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林亲录牵头的“大米主食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201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主食工业化是指采用现代科学营养原理和先进技术装备,进行规模化生产,提供标准化、方便化、安全化、营养化的即食主食的过程。这些食品只需进行简单处理即可食用,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当前,相比发达国家高达70%的主食工业化程度,我国差距明显。北方包括面条等在内的面制品主食工业化程度约为20%,而南方米制品主食工业化程度还不到5%。
“发达国家国民每天花在吃饭上的时间人均仅为半小时,休闲娱乐时间则大大增加,相比而言,我们的许多时间都耗费在厨房了。”林亲录介绍,这也是他和团队选择研究大米主食工业生产的原因,“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希望从科技角度为主食工业化做点事,将人们从厨房中解放出来。”
过去我国曾一度把面包作为主食工业化的突破口,但因与大多数国民饮食习惯不符而并未发展起来。我国有近2/3的人以大米为主食,且稻谷年产量达2亿吨左右,居世界首位,因此针对性地研究大米主食制品的工业化成了林亲录团队的研究目标。
“从原料的选择、产品的保质保鲜、加工装备的改进到对整个流程安全性的管理,我们的每一个研发环节都在创新。”林亲录说。
项目开发的大米主食制品主要包括方便米饭、米线(粉)、发芽糙米等几大系列产品。要制成方便米饭,不是所有的稻种都适合,也不是所有大米都可以加工成米线。为了筛选出各类适于加工的稻种,林亲录团队构建了大米主食制品原料指纹图谱,它相当于一种优选法,可以快速高效地评价原料优良性、稳定性等特性,最终帮助团队从我国500多个典型稻种中选出了29个型专用稻种。
事实上,方便米饭早已现身市场,但以前消费者很少购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口感差。林科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吴伟说,这是大米主食加工中淀粉老化的共性瓶颈技术导致的,它容易造成米饭口感硬、粘性差。为此,团队成员们想出了通过生物酶处理等技术来抑制淀粉老化速度的办法,“现在的口感比以前好多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非常重视加工装备的研发。“目前国内的装备工业还非常原生态,自动化程度低。”林科大客座教授陈辉球是项目完成人之一,也是东莞市陈辉球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说,“既然国内没有可以直接采用的好设备,那就自己做!”为了解决产品装备落后的问题,团队研发了经济实用、节能易控、能够快速标准定型的米粉干燥机等高效装备。
在确保食品安全上,团队更是费尽心思:运用速度快、效率高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来检测产品各项指标是否合格,且不会像传统化学检测那样对产品造成破坏;运用PCR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产品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通过溯源体系可检测产品使用了何种原料、来自哪里、何时在何地加工、包装、最终经何处销售……通过集成一系列先进技术,大米主食制品产业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面制品主食工业化的经验技术在国际上业已成熟,但米制品的主食工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项目团队可借鉴的经验可谓少之又少,“其他国家不研究,那我们就自己研究!”林亲录直言项目的成功是团队精诚团结、矢志攻坚的结果。
相比国内一些大米主食加工研究上的传统强校,2006年才正式建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可以说是晚辈后生,但他们却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学院建立初期,实验缺乏设备和场地,团队只能到其他学院借实验室,做复杂的检测还得把样本送去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甚至省外。此外,团队成员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吴伟感慨地说:“学校要求一年上满280个课时,要做到上课科研两不误,寒暑假就必须全贡献出来。”
“很多人羡慕教师有寒暑假,其实那才是最忙的时候。”林科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罗非君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为了申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在2012年寒假期间,他仅写申报材料就花了两个月。
对于吴伟来说,在企业进行中试时是最累的。2011年暑假,他在常德金健米业“蹲守”了一个多月。因为在中试期间,随着实验样本的扩大,很多平时在学校实验室小范围实验成功的数据、配方,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需要时刻不停地监测修正。
即便名气条件不如一些老牌高校,“但在大米主食加工方面,我们做出来的成绩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略胜一筹。”吴伟骄傲地表示。
如今,该项目技术成果已先后在湖南、广东、四川、江苏等省的3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18.145亿元。四川得益集团的方便米饭成功出口到欧美多国、湖南金健米业的袋装湿米粉及方便过桥米线等产品摆上了国内多家超市货架、湖北福娃糙米系列制品占国内同类产品60%以上市场份额、东莞市陈辉球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米粉生产设备出口到东南亚、欧美多国……
“技术要跑赢市场。”林亲录说,在主食工业化时代全面到来前,首先要做的是多方研究,先进行技术储备。另外,我国主食潜在市场年产值达1万亿元以上,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引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我们不用担心害怕,要放手去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主食工业化时代必将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