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分析法优化L-乳酸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来源 :食品与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e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rhamnosus)生产乳酸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一个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优化得出,当玉米淀粉糖化液为93.3g/L,玉米浆24.1g/L。麸皮8.4g/L时乳酸产量最高。
其他文献
摘要:利用硬件设备、网络、存储、系统架构等高可用环境升级的技术手段,并采用Oracle数据库参数调整、索引添加、分区等方法对集成数据库进行性能调优。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集成观测数据库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通过SQL语句解析的深入分析,对业务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提出SQL语句优化和实时波形存储方式改变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地震观测集成数据库;高可用环境;数据库优化;SQL优化  中图分类号:P
摘要:通过研究2007年6月3日宁洱MS6.4地震余震序列的三分向记录,为探索横波分裂现象以及上地壳存在裂隙各向异性提供依据,并发现快速S波偏振有两个优势方向,分别为NW140°和NW150°,这与宁洱地区的主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横波分裂延迟时间能够动态反映地下应力场的变化趋势,且较大余震发生之前延迟时间出现大幅度上升。  关键词:横波分裂;裂隙各向异性;延迟时间;宁洱地震  中图分
2012年6月24日,云南省宁蒗县发生5.7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宁蒗县永宁乡永宁村一带,极震区烈度Ⅶ度,为NW向椭圆形状,地震造成3人死亡、2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730万元。此次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3.9级发生在6月26日,余震分布在主震北侧,呈近似NW向分布,与极震区烈度分布相一致,节面Ⅱ为主破裂面,主压应力P轴方位SE向,发震断裂为NW向的永宁断层。震前共出现8个异常项目12
通过对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云南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研究,试图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云南区域地震台网
摘要:运用福建前兆观测台网资料,分析了形变应力场和水位震后效应场等前兆场的空间变化规律与福建区域地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福建多次ML>4.5地震的孕育过程均伴随着形变应力及水位震后效应的成场。研究认为,当形变应力场与水位震后效应场的时空演化规律趋于一致时,这一区域就具备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背景条件,跟踪分析形变应力场及水位震后效应场的空间迁移规律,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的空间位置做出较为准确的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滇西北至滇南地区的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研究主要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空间等值线图和研究时段内的均值能量场空间分布。结果发现,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异常预示了可能发生强震的时间段,而等值线图的高值变化异常对应了可能发生强震的区域。
总结了2008年3月11日河北卢龙Ms3.9地震的前兆异常特征、异常分析的过程及预测实践,结果表明:伸缩应变可能对发震的方向具有一定指示意义;多学科综合运用,对准确预报天津及附近地
介绍了测震仪器健康状态数据交换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了TCP/IPSock.et编程、并发程序设计和JMS消息机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与多种地震数据采集器的并
摘要:基于皖东北地区多层砌体校舍抗震性能调查,结合汶川地震的震害,对皖东北地区中小学多层砌体校舍的特点、抗震能力进行阐述,运用易损性概率分析法对所调查的校舍进行震害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震减灾对策,以期为该地区校舍安全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层砌体;中小学校舍;抗震性能;震害预测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P315.9 文章编号:1000—0666(2012)01—0086—06  前言 
摘要:结合国内岩溶工程建设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岩溶区的地质特点、基础选型及震害特征,总结了目前我国对岩溶区建筑的抗震措施及研究现状,并展望今后岩溶区建筑工程的抗震研究。  关键词:岩溶地质;建筑结构;震害分析;抗震  中图分类号:P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3)03-0401-06  0引言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