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变迁下的老年人再就业分析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家庭结构变迁的视角出发,运用2018年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子女不同住对老年人再就业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不参与子孙照料在与子女不同住对老年人再就业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据此,文章建议以社区为单位建立老年人综合服务网点,优化社区居家养老的配套设施,促进家庭照护产业发展.
其他文献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中坚力量,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是城市相对贫困群体.文章在可行能力理论指导下,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多维贫困测度方法,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从单维来看,专业技术、技术培训、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闲暇时间、现代技能、工会加入等指标的贫困发生率较高;(2)从多维来看,以3个指标被剥夺界定多维相对贫困,新生代农民工的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达61.30%,多维贫困指数达25.10%;(3)从
如何突破聋入和健听人的语言沟通障碍,让聋人真正回归主流社会,一直都是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缺少手语语言学理论指导,对聋人手语语料的田野调查范围不够大,使得很多人误以为只要将手语词汇按照汉语的语序打出来就是掌握了手语,导致很多聋人理解不了手语翻译的意思.
期刊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已从传统“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转变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面对构建养老服务新体系的内在要求,民族地区应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拓展需求空间、推进数字驱动、提升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架构起以服务新机制、新模式、新方法和新内容为要素的新体系,增强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才政策的大力实施使新一线城市人才规模大幅上升.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人才结构的持续变动,新一线城市人才开始面临数量增长受限、结构性失衡以及地区分布不均等问题.文章立足新一线城市人才政策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提升就业能力、居住品质和加强都市圈建设是优化人才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并以成都市为例,提出了推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加强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完善人才服务等优化路径与举措.
2020年,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指出“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丰富,科技服务平台初具规模,科技创新整体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依然存在投入力度不足、协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创新环境仍需完善等诸多挑战.基于此,提出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二是整合两地科技创新资源,形成智能制造优势;三是深化区域协同融合发展,助推创新合作;四是优化成渝地区科技创新环境,激发科创活力等建议.
当前,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迎来大发展机遇.成都市以科技引领催生文化创意新模式、新业态,构建现代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力创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然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型融合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产业生命周期、幼稚产业保护、协同创新、后发优势等理论,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做实产业联盟、重视技术应用、加大创新力度、加强资源整合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全国尤其是西部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法治保障体系构建是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手段.基于党中央对成渝地区的国家战略定位及成渝地区协作的历史基础,对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司法等子系统进行检视,发现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硬法与软法的整合度不强,执法协同和司法联动一体化机制亟待完善.为此,应通过加强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立法、执法、司法,打造“区域环境法治共同体”;通过构建成渝地区生态环境法律服务合作交流平台,打造“区域环境法律服务共同体”.
文章利用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对2013-2017年四省连片藏区10个自治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静态和动态效率进行测度,研究表明:虽然近年来四省连片藏区三类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均明显提升,但多数自治州由于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时序和区位待优化而导致其供给为非DEA有效;四省连片藏区所有自治州由于人才流失和服务供给方式相对落后而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技术进步指数处于下降状态.对此,可以探索调整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时序,优化资源空间配置,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等路径.
旅游贸易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领域,养生旅游是生态资源、养生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中国与东盟各国是山水相连的近邻,在生态资源、养生文化等方面各具魅力、充满潜力,可以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中实现共赢,双方在养生文化与旅游产业合作上,具有地缘基础、资源优势与合作动力,但也存在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合作开发的旅游项目比较单一等问题.实现中国-东盟传统养身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优化合作机制,丰富养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养生旅游目的 地的文化知名度,协同培养养生旅游文化复合型人才.
循证实践发轫于医学领域,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文章以循证实践的基本范式为基础,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村治理造成的冲击”视为独立事件,构建循证实践活动开展机制,对我国农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农村基层治理与循证实践在逻辑上高度契合,各主体可在其理论指导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治理体系的结构和制度,提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