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中的『错字』考辨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chou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原文本有九字被后世文献窜改.本文即从传世碑帖的原文与近现代流行的文本视角出发,通过异文辨析,说明这些字不仅没错,甚至更符合古代汉语规范.
其他文献
时间:二○二一年十一月一日rn主持:唐存才rn出席:陶喻之许宝驯童衍方楼巍张伟生潘善助仲威王客李志贤陈麦青陈郁李妙华丁正田振宇冯磊rn主持人: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特展在今天上午隆重举行,我们看到了非常热闹的观摩现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展览.今天下午的研讨会,我们请了许多在碑帖和金石领域有较高成就的专家到场,希望专家们针对此次展览,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书法道rn王冬龄的这次展览,展示的是他书道六十年的精品力作.一甲子亦是一个轮回,这次展览名为『从头再来』,体现的不但是艺术家自我革新的勇气,同时还有一个文明史的维度——『穷源竟流』,这是王冬龄的『书法道』.
期刊
元末吴中人宋克,其书风影响云间(即华亭)甚久,明初华亭的沈度、沈粲兄弟所收藏的宋克书《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最为关键.本文分两部分:一是以沈度之子沈藻所书《舞鹤赋》为切入点,探讨宋克楷书对沈度早期书风的影响,并及于沈藻.二是沈度于洪武时期得到宋克书《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秘藏不示,明宣宗时沈度去世后,宋克书《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由沈粲收藏.明英宗正统年间,此书迹被摹刻于石并置于松江学府,始得广传.
大文艺观指在思想道德、伦理教化统摄之下,文学艺术同出一道,各循其自身规律和社会需求独立发展,而又能彼此相融相生,在审美阐释上同归一源的文艺思想.其始发轫于西周礼乐文化,实践于《诗经》诗歌乐舞四位一体和『诗教』,是三千年古典文学艺术的奠基与精神导师.大文艺观运用于书法艺术的阐释和理论推进,初见于唐,而真正使文学与书法融为一体,始于苏东坡,其文论与书论融合如一,可谓振聋发聩.后经黄庭坚的推衍运用,又有《宣和书谱》的具体落实,遂成为其后之千年书论的主题之一,由此进入书法大统影响至今.后世所谓『书卷气』,即自东坡
时间:二○二一年十月十六日rn地点:浙江美术馆rn主持:许江rn出席:范景中朱青生孙周兴邱振中朱培尔寒碧江弱水沈语冰姜丹丹管怀宾孔令伟万木春王霖许力rn探索王冬龄的创作历程rn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rn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德语国家开始了对中国书法的研究,美国的中国美术史研究者也大都是德语学者,尤其是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的学生,沃尔夫林提出的五对概念中的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线条和涂绘,不仅在西方影响极大,也被滕固先生和宗白华先生带回了中国,宗先生还提出了所谓中国线条和西方
期刊
篆刻艺术以刀法的媒材特征既区别于中国书画,又以其文化属性不同于异域文化的铭刻艺术,因而被视为篆刻的主要形式语言.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篆刻用刀所导致的审美意蕴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也对现代篆刻品评提出了新要求.以古代诗品为基本形式,为篆刻架构一个符合当代精神的审美谱系显得意义重大.为此,本文提出『隐喻原型的古雅之美』等四种审美类型,作为品评的标准和依据.
首都博物馆藏有两册南宋拓《醴泉铭》,从其题跋可见自清末至民国时期对《醴泉铭》拓本鉴赏评判标准的变化历程.笔者结合明代以来,文献所载《醴泉铭》收藏者及书家的相关评论与作品,试图厘清自明代至民国鉴藏观演变的内在理路.
大家好!我叫王文麗,是王冬龄老师的孙女,今天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这次盛会,并共同见证我爷爷书法艺术六十年.rn从小到大,爷爷的每场开幕式都有我的身影.幼时的我,喜欢为爷爷端墨,或是抱着话筒为现场的大家高歌一曲.许多年一晃而过,我在不断成长,可我感觉我的爷爷从未老去,在我见证的十六年中,他是那么新潮,那么纯粹,那么温文儒雅,那么满腔热血!
期刊
伊秉绶以『廉吏善政』著称,同时因书法与诗文名世.汪志伊被誉为士林典范,其子汪正鋆、汪正荣以诗文闻名.伊秉绶与汪志伊共事多年,又与汪家两兄弟为忘年之交,且有吴贤湘为共同好友,因此能以理学、诗文、书画为中介与他们保持交往,这段关系亦反过来影响了伊秉绶的仕途与艺术.
在河南书坛,赵振乾是出道甚早并在帖学方面得风气之先的人物.颇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在书坛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九八一年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中,他在名家如林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如今已是赫然名家的王冬龄、陈振濂、曹宝麟、华人德等当时都参与了此次竞赛,这也很能说明这次展览的高规格.之后,赵振乾又连续膺获『一九八六年河南省行草书展』二等奖;一九八八年『河南省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直至一九八九荣获『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二等奖,一举奠定了他在当代书坛的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