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为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双标法在流式细胞仪上对14例确诊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患者(其中9例为剥脱性皮炎、5例为多形红斑)在入院时及治疗2~3月后(停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肝功能指标检测,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相比,治疗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肝损伤,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治疗前后的CD3+细胞、CD8+T细胞(CD3+CD8+)百分数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3~6.841,P<0.05或0.01);而CD4+T细胞(CD3+CD4+)、NK细胞[CD3-CD(16+56)+]、B淋巴细胞(CD3-CD19+)百分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Z=-14.49~-2.310,P<0.05或0.01)。与治疗前比较,剥脱性皮炎患者治疗后的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百分数降低,趋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2.877,P<0.05);其他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红斑患者各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入院时相比,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6、2.293,P<0.05);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3,P>0.05)。治疗前谷酰转肽酶水平与成熟T淋巴细胞(CD3+)、CD8+T细胞百分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496、0.470,P<0.05);胆碱酯酶、白蛋白等指标与成熟T淋巴细胞、CD8+T细胞百分数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0.567、-0.475、-0.501,-0.516,P<0.05)。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可能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D8+T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其肝脏和皮肤损害的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