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推动了贸易摩擦吗

来源 :经济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ng79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就对华贸易摩擦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经济下行周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贸易摩擦数量,东道国则是对华贸易摩擦的“始作俑者”。进一步扩展性研究发现,经济下行周期显著加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贸易摩擦的影响。立足制度环境差异视角的研究发现,双边经济增长动力差异和政治制度差异与贸易摩擦显著正相关,经济下行周期则强化了上述因素对贸易摩擦的正向影响。立足实证结论,经济下行局面的改善和政策稳健性的提升有助于缓和贸易争端。
其他文献
文章在“三元悖论”基础上,构建人民币参照美元、欧元和日元的ARDL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和资本账户开放在人民币加入SDR前后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以讨论“悖论”之间应当如何权衡来避免给中国金融安全带来影响。文章得到的结论是:首先,货币政策独立性对金融安全有一定程度显著的正向影响,加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提升金融安全;其次,汇率稳定性对金融安全没有显著影响;再次,实际资本账户开放,以及2016年10月加入SDR以来的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可以明显提升金融安全。最后,2016年10月人民币加入SDR对
本文使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采用1990—2017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运用二次指派程序基于全样本、分时期、分年度、分地区四个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全样本来看,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的地区差距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具有负向作用,金融结构的地区差距发挥正向作用,其影响强度较大,仅次于城镇化;分时期来看,金融结构的地区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发挥的作用由正向转变为负向,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始终发挥负向作用;分年度来看,金融结构的地区差距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在长期呈现倒“U”形关系,金融规模的
本文利用2006—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中国城市创新集聚空间演化趋势及成因,重点关注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及其引发辐射效应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创新集聚呈现显著的极化现象,主要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为创新极核城市,取决于城市内部创新资源丰裕程度,其中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发挥关键作用。(2)知识溢出引发辐射效应,导致中国城市创新集聚由极化特征逐渐演化为多中心网络化的特征,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回归后,结论依旧稳健。(3)不同城市圈知识溢出辐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不仅事关我国创新强国目标的实现,更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之重器。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大规模、小质量”的“虚胖”问题,为了提高创新型经济发展质量,必须把握主要矛盾,重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无论是从科技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经济理论出发,还是从各国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政府应当有所作为。具体来讲,政府应当通过强化基础知识供给、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激励与约束机制、优化政府创新战略、重塑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以及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等方
能源监管体制深化改革是近年来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和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内容。中国能源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研究表明,现有能源监管体制还存在能源监管法规难以满足能源监管需要、能源监管机构缺乏明确的监管职责、尚未形成科学的能源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等突出问题。中国能源监管机构改革可分阶段采取近期与远期目标模式,以渐进式推进能源监管体制整体改革。为实现上述改革目标,需要从多方面深化能源监管体制改革。
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彻底退出农地实现完全的城市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微观调查数据,考察农户收入对农地退出的影响及土地保障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地区31%的农户愿意有偿退出农地,农户收入水平越高农地退出意愿越低,农户收入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农户愿意退出农地的概率下降5.2%。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农户收入水平会强化农户土地保障认知,进而降低其农地退出意愿。基于此,本文认为,城镇化过程中“一刀切”的土地有偿退出政策可能导致土地退出的逆选择,政府应当考虑农民异质性行为,妥善设计农地退出制度,提
本文从微观视角考察人口素质差异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以中国为背景的研究显示,2011年为中国服务业加速增长的时间拐点,且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高素质人口在中国服务业加速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人口素质对于服务业增长的直接影响机制可以分解为高素质人口的“比较优势效应”、“机会成本效应”、“心理偏好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四种。本文为划分中国所处发展阶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经济进入“刘易斯拐点”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由服务业大国迈向服务业强国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识别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东道国的政府债务效应、异质性及其中间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非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后沿线国家政府债务显著降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促进了收入水平较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与中国外交关系紧密度较高的沿线国家的政府债务削减;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相关效应的中间机制,其主要通过促进就业、税收、投资增长等渠道削减沿线国家政府债务。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确保东道国债务可持续性,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测度贸易增加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一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收益。基于2012年内嵌中国省际投入产出表的全球投入产出表,采用拓展的WWZ方法,本文核算了我国各省出口增加值及增加值率,首次探讨了在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过程中,能否把高出口省内增加值率作为各省政策目标的问题。研究发现:比较来看,各省整体的出口省内增加值率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从各省内部行业比较来看,各行业的出口省内增加值率与发展水平呈“U型”关系;不同行业间出口省内增加值率呈“U型”变化趋势,即农业和服务业比工业的出
在深刻揭穿自由贸易论者所散播的贸易自由可以提高工人工资、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谬论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辛辣讽刺了自由贸易论者以“自由”之名掩盖剥削雇佣工人和殖民地人民之实。他们还揭示了自由贸易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以及自由贸易背后的工业垄断优势。针对有人提出中国主张自由贸易、反对逆全球化是一种“错位”的质疑,本文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贸易思想,指出自由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只有把中国自己的事办好,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自由贸易乃至对外开放才能行稳致远。